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评论正文

朱四海: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思考

2016-09-12 14:03来源:闽电汇作者:朱四海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革命能源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解决“产能过剩与供给缺口并存”的剩缺问题,已被选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区别于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涵盖经济学、系统学、政治学三大学科,出发点是经济学、经由系统学、落脚点却是政治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主流意识形态。

与其它产业系统一样,我国能源系统同样存在“产能过剩与供给缺口并存”的剩缺现象。习近平同志提出推动以“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为主要内容的能源革命,革命意味着能源系统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因而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脉相承的,通过改革实现革命,基本路径是供给侧+结构化。本质上,改革与革命都属于政治学范畴,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和环节,满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本文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入手,具体分析能源系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问题。

供给侧

供给侧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二者共同构成市场机制中的供求机制。在西方现代化进程中,长期信奉“萨伊定律”,也就是供给创造需求;上世纪三十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后,转而信奉“凯恩斯定律”,也就是需求决定供给;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普遍发生“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并存”的滞涨危机后,才把目光再次转回供给侧,主张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供给侧,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供给、供给取决于激励、激励取决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增加激励最有效的手段是减税、尽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这些主张在美国、英国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获得成功实践。

我国能源长期处在短缺状态,外延式增长长期主导经济发展,直接结果是总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攀升,并出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总需求管理成为宏观政策的重点,通过对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的总需求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弃风、弃水、弃光事件,以及企业减产面、停产面、亏损面不断扩大的产能过剩形势,说明仅仅依靠总需求管理已无法实现市场出清和产能出清,也无法满足经济结构升级的需要。总供给管理,也就是供给侧管理再度成为宏观政策的重要选项。

供给侧管理本质上属于生产力治理范畴,目标是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中,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一个历史的进程,需要在“图纸设计”和“施工建设”之间取得平衡,也就是在静态治理与动态治理之间取得平衡。其中,以“图纸设计”为核心的静态治理是供给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重点绘制三张图纸:

一是发展愿景,在“两个一百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目标框架下细化能源发展愿景,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生产力发展任务框架下细化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的发展愿景,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基本要素框架下细化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发展愿景,对能源治理进行概念性设计和话语体系设计。

二是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划能源发展战略,涵盖总体战略、区域战略、领域(行业)战略以及与战略实施相关的发展能力建设,形成“战略群”;按照“目的因果链与行动因果链反序”的要求科学设计战略实施的手段,经营发展战略,涵盖政治运动、战役安排等战略动员以及项目带动、试点试验示范等战略抓手,形成支撑“战略群”落地的“战术群”;根据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对发展战略进行战略调适、战略调整、乃至战略转换,策动发展战略,动态管理“战略群”和“战术群”;从而形成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总体方略。

延伸阅读: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青海西宁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 加推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

原标题:朱四海: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思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能源革命查看更多>能源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