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评论正文

朱四海: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思考

2016-09-12 14:03来源:闽电汇作者:朱四海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源革命能源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是发展规划,由空间规划和时间规划两大体系组成,空间规划重点解决生产力空间布局问题,时间规划重点解决发展愿景、发展战略的推进时序问题和实现路径问题,并将境外国外的竞合关系纳入到规划体系中来,明确政府规划的边界,明确哪些可规划、哪些不可规划;对于可规划部分,明确规划主体、程序、内容和实施机制,实现规划编制有法可依。

“图纸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于“施工建设”,以“施工建设”为核心的动态治理是供给侧管理的关键性工作。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以公司作为经济治理的基本手段,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政府,涉及三方面任务:

一是发展环境,能源发展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是市场的细胞,面对汪洋的市场需要“抱团”,通过相同细胞的空间集聚“集群化”形成规模优势,通过不同细胞的上下游合作“链条化”形成范围优势,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的加持;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社会的厨房,公民面对企业的基本理念和态度,尊重企业、爱护企业、以发展企业为荣的社会氛围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政府的加持;我国能源发展导源于“企业作为政府附庸”的计划经济,国有资本长期主导能源发展,加上“官本位”的传统价值观激励,政府公务员面对企业家具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发展环境治理成为供给侧动态治理的首要任务。

二是公共服务,建立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能源市场体系,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建立以投资、质量、价格为核心的经济性监管,以普遍服务、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为核心的社会性监管,以及以规避地方保护、优惠政策、不正当竞争为核心的反垄断“三位一体”、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监管体系,维护能源市场秩序;整合精简政府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让标准成为能源供给革命和消费革命的硬约束。

三是资源配置,包括以劳动者为核心的“人的要素”以及以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为核心的“物的要素”,也就是经济学上的土地、资本、劳动力三大要素,受生态稀缺性的制约,环境容量正成为第四大要素;重点发挥科学技术在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开发利用过程中对能源发展的乘数效应,改进各类要素在不同区域的开发效率和不同领域的利用效率;发挥管理在要素保障、效率改进过程中的乘数效应,提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调控能力。

结构性

结构是相对于功能而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系统。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要构成一个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要素,但要素本身无法直接形成系统功能、必须经由结构这个中介,结构反映的就是要素在系统内的秩序,也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质变,从而使系统具有不同的功能。由于任何系统都是较高一级系统的子系统,实现系统的功能不仅要完善系统本身的结构,还需要契合作为上一级系统的要素子系统的结构。

能源系统属于国民经济大系统的要素子系统,同时还是全球能源系统的要素子系统。受资源禀赋的制约,我国能源供给以煤炭为主,煤炭的清洁利用成为能源系统的第一个功能诉求;与煤炭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相联系,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实现低碳化成为能源系统的第二个功能诉求;受技术条件的制约,我国能源消费效率不高,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成为能源系统的第三个功能诉求;与能源消费总量相联系,大量的能源进口特别是石油天然气进口拉高了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保障能源安全成为能源系统的第四个功能诉求。能源系统的结构调整主要围绕清洁、低碳、高效、安全四大功能展开,推进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和技术革命。

——需求结构。这是能源系统结构调整的逻辑起点,目标是推进能源消费革命:

一是工业化,未来5-10年我国将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还将是能源消费的主体,通过能耗标准和能效标准的完善与优化控制工业品的生产型和应用型能源需求,倒逼制造业参与全球产业链合作、并向低能耗的价值链高端集聚。

二是城市化,未来5-1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城市化,城市成为能源消费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建筑与交通能效标准的完善和优化控制不同规模和类型城市的能源需求,引导城市结构向能源结构调整看齐。

三是居民消费,未来5-10年我国将由小康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住房和汽车成为最大宗的个人能源消费,通过环境资源税适当提高房地产拥有成本管理住房消费、通过公共交通适当降低出行成本管理汽车消费,控制人均住房面积、控制私人轿车使用,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居民“敞开式”能源消费模式。四是进出口,实施出口产品“内含能源”管理、控制“输出型”能源消费,限制资源型高载能型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大幅度提升服务贸易比重、扩大服务出口贸易。

——供给结构。这是能源需求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目标是推进能源供给革命:

一是总量,实施化石能源总量控制和非化石能源配额管理,能源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承担平衡的非化石能源配额责任,促进煤炭消费总量达峰减量、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在对外依存度安全范围内、大幅度提升天然气在化石能源中的比重。

二是用途管制,统筹考虑能源与化工两个领域,实施石油、煤炭用途管制,限制石油的非能源转化、石油主要用于生产交通运输燃料;限制煤炭的非电转化、煤炭主要用于发电。

三是供给半径,统筹考虑集中式能源系统与分布式能源系统两个领域,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电力系统,以天然气冷热电多联供为主要模式重构城市能源系统;推进油气管网和电网输配分开,输送网络反映政府意志、保障能源供给的物质基础,配送网络反映市场意志、保障能源消费的可获得性。

延伸阅读: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青海西宁打造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 加推新经济新能源新材料

原标题:朱四海: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思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能源革命查看更多>能源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