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评论正文

【声音】替代燃油汽车又是一个世纪骗局?

2017-09-18 15:02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冯跃威关键词:电动汽车禁售燃油车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揣着明白装糊涂

早在1980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地质学家迈克尔˙霍尔布蒂就对哈伯特的理论提出过质疑,并认为原油开采量会不断增加。但石油巨头们对此充耳不闻,死咬“石油峰值论”,甚至将“生物变油”的有机成因理论写入地质教科书,并异口同声地认定石油是“化石燃料”,是地下埋藏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成,因此,资源必然有限。并通过对媒体的控制,使这种观点成为世界主流共识。

然而,美国人的嘴和实际行动上永远不会有时空的一致。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油价从每桶2美元迅速攀升到每桶40美元时,具有极高风险的深海油气开发投资露出了曙光,并在经济上陆续开始可行。

为了牟利,美国综合技术实力较强的石油公司以欧佩克利用石油武器中断供给,抬高油价,制造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等为由,逼美国政府开放墨西哥湾深海油气开发的许可。随即他们又强强联合投巨资挺进墨西哥湾深海,谋求可期的高回报。

但由于当时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不够成熟,而且技术被少数几家美国公司垄断,所以,即使有能力参与深海油气开发的石油公司也都选择了近乎是掠夺性的开发方式,对深海油气层进行超强度开采,以图尽早收回投资,降低运营风险。其中,美国莫比尔、德士古—雪佛龙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深海区块330油田OS油层的合作开发中就进行了强化开采。从1972年开始,超强度采出了数亿桶(油当量)的天然气和凝析油。不仅油气产量没随时间衰竭,相反,随时间推移,采出的油质逐渐变轻,且生物降解程度越来越少。于是,美国能源部组建了GBRN小组,针对这种奇异的现象展开了系统性的追踪研究。

在今天,国内大众还不知二维地震和三维地震为何物,在上世纪70年代,GBRN小组就已经应用“四维地震”技术对油气运移轨迹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成功发现油气从深层逐步沿断层面裂隙向上运移、补充已开发的330油田OS油层的事实。发现了在垂直裂缝带里出现纵、横波速的降低,用Voxel透明像素技术看到这种油气上移的通道图像。并将这一过程进行了录像,取名为《正在流动着的油田》。在录像带里,美国科学家虽没说明深层油气来自何处,但可证实油气还在生产中,并沿深断裂不断上升。

无独有偶,法国CGG公司也展示了一个通过“四维地震”分析发现油气从深层逐渐向上运移、补充开采层的例子。

大量实证信息可以证明,油气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原油不是依靠有机成因理论所形成。是无机成因。但处于长期战略需要,美国人才一直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油气藏实际储量也绝不等于用储层体积等现有技术计算的量,它是一个既有采出、补充和逃逸的动态过程。这一点,美国能源部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心知肚明,可其官方和石油公司不仅闭口不谈油气补充与逃逸,却偏要借哈伯特“石油峰值论”,将油气价格上涨与资源不可再生挂钩。这种意图就是在淡化1971年美国背叛对世界的承诺,即废除美元按固定比值兑换黄金的货币机制。而用油气不可再生的由头,就可继续编出无数离奇的故事来蒙事,而今天的燃油汽车替代很可能又是哈伯特骗局的一个全新延续。

“忏悔”中的无奈

1989年,哈伯特在他去世前的一次访谈中就承认,自己用来估算美国原油储量的方法与科学没有半点关系。创造化石燃料学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石油峰值论”提供理论支持,即原始生成的原油总量是有限的(再生部分可以忽略不计),可开采的区域仅限于古生物大量沉积的基岩,而迄今为止所有可能产生这种原油的地方全都已经被勘探过了,也就是说原油不可能再多了。并且称,为了让自己的理论看起来真实可信,他必须变成权威专家。因此,他将“高斯曲线”稍加改动后冠以“哈伯特曲线”之名,而事实上这些曲线的改动只是其臆想出来的。根据自己臆想的曲线,反推某段时间的原油产量,而并不涉及任何数学逻辑。

可见,哈伯特犹如一个打哪指哪的枪手,其百发百中的背后就是一个十足的骗局!在西方精英们长期肆意操纵包括原油在内的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背景下,原油价格很大程度上已不完全取决于自然、供需、库存、科技等因素的变化,而更多地取决于完成美联储的货币沉淀和主导石油价格的美英集团的利益诉求。只要这种利益主体的控制力还在,就将会作为终极因素而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干扰并最终决定产品价格。

是否正在推进世纪性骗局?

既然原油是无机生成,只要地球存在,原油和天然气就可以源源不断地由地球生产出来,汽柴油也就不会短缺。那么,世界主要国家为什么还要提出燃油汽车的替代议题?

2008年后,各国为了解决由美国制造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带来的衰退,不得不采用了巨额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进而造成了现有工业产业的超级重叠与产能严重的过剩。又随着大规模战争的消失和人口自然死亡率的下降,都无法有效地消化掉这些过剩的产能,进而将大量资本以产品的形式将有限的资源固定为了沉没成本,增加了银行的呆坏账与经营风险,并为再次暴发经济危机埋下了种子。

但由历史经验可知,要摆脱这类危机,就需创造新的产品、新的产业和新的需求。而电动汽车不仅满足上述条件,而且还“滋润”着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使没有必须替代的必要性、即使异地发电已将污染留在了远离城市的一次能源资源地、即使增加了当期的经济发展,但都将要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量与原油有关产业的资本资产的沉没成本发生,并推升新兴产业及其相关资源价格,进而还会推升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并传导和刺激货币的持续超发和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

以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池为例,如若实施燃油汽车替代,电池续航能力及成本就是其关键。而在特斯拉电池正极材料中,主要使用的是钴镍铝氢氧化物。随着钴价走高,镍正在加速取代钴,特别是原料硫酸镍。尽管镍元素在电池中的主要作用是能提高材料的能量密度、决定着电池容量,但中国的镍矿资源并不丰富,红土镍矿更是严重依赖进口。尽管国内镍的中间品氧化镍、氢氧化镍和碳酸镍等材料的来源丰富,溶于硫酸即可制备硫酸镍,但用这种制备方法生产过程的污染较大。

从政府的角度看,一方面,2017年3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到2020年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几乎比目前水平翻了一番。另一方面,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在4月25日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到200万辆,约占当年汽车产量的6.67%;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产销20%以上,年约700万辆。

可见,中国的汽车“去燃油化”正在进入轨道,而我们似乎还没有思考清晰,比如,有替代的必要吗?替代后会有多大的沉没成本发生?有多少既有资源资产会被浪费?在创造内需时又会造成多少人失业?而最重要的是,创造新产业的同时会通过增发货币刺激,是否会造成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

其实,我们已经赶了太多“时髦”了,今天,真的不需要再太“赶时髦”了!

相关阅读:

我们做好准备了吗?“禁油”三思

【趣味】从电动车的百年发展史解析燃油车全面停售靠谱不

原标题:揭秘 | 替代燃油汽车又是一个世纪骗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禁售燃油车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