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人物正文

不想呆在实验室的工程师会是好医生吗?

2016-12-07 10:43来源:南网50Hz作者:黄昕关键词:南方电网振动故障刘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刘石自信地说:“我这个医生,给广东省内几乎所有的发电机组都看过病。”

1、现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其实,去现场,并不意味着没有技术含量,有道是:“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刘石的自信,是经受住了现场考验的。

曾经,有两台价值50亿以上的机组发生了严重的振动故障,根本无法并网发电。有人向甲方推荐了刘石,但甲方却认为“全国研究振动故障的大牛多去了,我们有的是人请”,不相信年轻的刘石。然而现场见真章,由于故障机组是引进国外技术后改型生产的产品,还存在许多“盲”点,情况比较复杂,一时之间竟没有专家愿意接手。

于是刘石临危受命,果断根据振动特征展开预设方案,见招拆招,解决问题,不但机组经过处理后终于可以满负荷运行,机组生产商也以刘石对这两台机组的处理方案为基础,改进了其产品配汽运行方式。

对此,甲方的副总工程师盛赞刘石:“小伙子,我见过很多研究振动的全国知名专家,我看呐,你的技术在全国排名很靠前!”

十年来,刘石累计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主持项目中1项获得南网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3项中国电力奖;2009年刘石被破格评为教授级高工,并被国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4月,刘石受聘为广东电科院一级助理技术专家;2012年1月又获聘为广东电网公司二级技术专家;2013年5月他获聘为南方电网高级技术专家(27岗级);在2016年5月考核优秀成功续聘后,10月再次竞聘为28岗级南方电网高级技术专家……

一串荣誉的背后,让人更加好奇——现场究竟有什么,让这个高级技术专家对“去现场”如此念念不忘?

2、一秒钟上下几十万的紧迫

在刘石看来,现场有一种实验室所没有的紧迫感。

刘石自言:博士期间攻读的是仪器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设备故障诊断,因此也成为了一名给电力设备把脉看病的“医生”。而在现场,他也有一种如同医生急诊抢救一样的紧迫感——短兵相接,对错立刻见分晓,时间分秒不等人。

“以发电厂的600MW主力机型为例,停机再启动一次,燃料及汽水费用差不多是40万元,如果多失败一次,就等于多花了40万,而每提前1天发电增加的发电净收益是100万元左右。”刘石介绍道,哪怕提早一分钟修好,就可能挽回数百万的经济损失。

早一分钟,的确可以挽回巨大损失,但反之,如果现场不能顺利解决问题,那就意味着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因为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刘石和同事们就是如此一次次顶着巨大的压力,在现场奔波:

2008

广东台山电厂5台60万机组

台风“黑格比”肆虐挂广东,台山电厂5台60万机组相继跳闸,情况十分危急,刘石和同事赶赴现场,果断拿出处理方案,在最短的时间内,将1、2号机组顺利启动并网;

2011

岭澳核电二期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百万半速机组

岭澳核电二期国内首台自主研发百万半速机组动平衡后一次启动成功,广东电科院也成为国内首家掌握核电百万半速机无试重动平衡技术的电科院;

2012

广西贺州2台百万机组

广西贺州2台百万机组突发高负荷下跳机故障,刘石和他的团队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勇于承担、大胆提出动态调整轴心位置的处理方案,在不停机检修的条件下成功解决了难题。看着百万千瓦机组满负荷运行,刘石感受到了责任和担当的分量;

2014

台山、潮州1000MW发电机以及珠海600MW发电机

刘石和团队完成了台山、潮州1000MW发电机以及珠海600MW发电机定子端部故障的处理,提出的温度场热应力调频方法实现了现场最为快速的端部共振频率调整;

2016

国家863超导限流器项目的常导振动测试

刘石团队牺牲中秋节时间,连续奋战3个昼夜,完成国家863超导限流器项目的常导振动测试。

但是对于刘石而言,这种紧迫正是现场的魅力:“南方电网为年轻人挥洒汗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仅广东一省,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1亿千瓦,这是重大的责任,也是巨大的发展空间。”

3、当“专”家,也要当“博”家

来到现场当专家,除了压力大,面对的挑战更大,就好像医生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病人哪儿不舒服,在到达现场之前,也没人知道会有哪些想不到困难。

不过,刘石说现场处置,要有理论,有方法,也要有经验和视野。

一方面,现场处置是有套路的。“就好像我们家里灯突然灭了,我们一般有几个步骤找问题。”刘石举了一个例子,“首先看下其他电器是不是在工作,如果其他电器也不工作了,那就要去检查保险丝,如果保险丝也没问题,那就要看看门外,邻居是不是也停电了……其实,故障诊断也是如此,有自己的步骤和套路。”听起来虽然简单,但要在现场做出准确地判断,靠的还是刘石坚实的专业储备和经验积累。

这就是“专家”的“专”。

而另一方面,现场的情况又是多变的,这要求刘石不断接触一些非专业或者不熟悉的东西:电厂的发电机坏了,这是现场;而台风冰灾倒杆断线,也同样是现场。

台风,是刘石正在积极挑战的“现场对手”之一。(资料图片)

实验室进门地上的一堆钢筋线材,其实是刘石和同事们最近正在测试的防风设备,用于拉线的锚钉。这种锚钉不占地方,使用方便,直接打入地里可以自动张开,从而牢牢地“抓”住土地,方便进行加固和抢修线杆。

“很多新兴的技术我都有关注,要学很多其他的东西,如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包括现在火的人工智能,等等”刘石认为,“既要埋头做事,也要开阔视野。接触更多,养分更多——蔬菜也好、肉也好鱼也好,都要吃一点,才能健康。”

这就是“博家”的“博”。

延伸阅读:不得了!南网女博士做了一个包 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原标题:不想呆在实验室的工程师会是好医生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方电网查看更多>振动故障查看更多>刘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