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市场分布式能源人物正文

三大光伏首富:从发家到“败家”的戏剧性简史

2016-02-02 10:05来源:华商韬略作者:迟玉德关键词:光伏发电苗连生李河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业务井喷后,天威保变动了绝对控股英利新能源的心思。

在德国更新《可再生能源法》两个月后,苗连生决定投资4亿元启动二期工程,以建成包含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在内的100兆瓦新产能。但英利当时没有这个财力,只能通过天威保变担保贷款。天威保变便趁机以156万元的低价,增持了英利新能源2%的股份,拥有了51%的绝对控股权。

伴随光伏业务高速成长,英利新能源的财务结构持续、快速改善,对天威保变的控制越来越难以忍受。2006年8月,英利在付出2500万元的代价后,夺回了一年半前失去的2%股份,此后还持续增持股份至74.01%。与此同时,苗连生还努力推动英利新能源赴美国上市,以获得廉价且自主的融资渠道。

英利新能源上市后,苗连生开始策划介入上游原料市场,2008年3月投建了六九硅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9亿美元,项目总投资126亿元人民币。

英利新能源是光伏制造企业,以多晶硅为电池原料,本来不涉足原料环节。但多晶硅的价格在光伏行业井喷式增长后,像坐了火箭一样飞升起来:从每公斤22美元涨到33美元,再涨到50美元、100美元、300美元,到2008年前后黑市价格一度涨到500美元。

形势逼迫着苗连生必须采取行动控制原料价格的上涨,而他之前的合作伙伴、交恶后的竞争对手——天威保变,在多晶硅大省四川频频出手,连续收购、入股、投建了多家多晶硅企业,从而刺激了苗连生展开行动的步伐。

令苗连生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六九硅业成立仅几个月后,美国次贷危机就爆发了,进而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危机之下,多晶硅的价格断崖式暴跌,下跌幅度堪称恐怖。2008年,多晶硅的价格是每公斤300美元;到2011年上半年,跌至每公斤60~80美元;到2012年,更是跌至每公斤12美元,持续至今且有微跌。

屋漏偏逢连夜雨。为了治理大气污染,保定市政府在2012年10月18日强制关停了六九硅业的多晶硅生产线。

摊上这样的大事,苗连生的心拔凉拔凉的。不过他是一个军人,不会轻易认输,很快便展开了自救行动。

第一招是价格战。2009年3月,英利新能源在投标当时国内最大的敦煌10兆瓦太阳能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中,报出了0.69元/千万时的吐血价格,当时行业的成本价是2元/千瓦时。此举旨在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英利新能源的目标是“全球出货量第一”,这一目标后来真的实现了。

第二招是赞助世界杯。英利在2010年和2014年分别赞助了南非世界杯和巴西世界杯,开创了行业先例。据报道,它仅在巴西世界杯上就花掉了7000万美元,折合约4.3亿元人民币。

媒体一般认为此举愚蠢,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到2013年年底,英利的负债率攀升至92.2%,高居行业榜首,其三年累计亏损也超过了82亿元。英利是一家上市公司,它要怎么向美国资本市场证明自己没问题呢?最直接、最快捷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一个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地方任性地花钱。

不过,虚张声势只能起一时之效,不能扭转英利所陷入的现实困局。2015年年初,英利还交出了“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宝座,随后又爆出“关停工厂”以及“财报问题”新闻,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醒过来的投资者,慌慌张张地跑到纽交所抛盘。

2015年5月19日,英利股价单日暴跌37%,盘中一度跌至接近50%,收报于0.94美元/股,5月29日略微回升至1.01美元/股。

原标题:三大光伏首富:从发家到“败家”的戏剧性简史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苗连生查看更多>李河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