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能源企业海外合作挑战分析

2015-06-10 15:56来源:《国家电网》关键词:能源企业电力投资一带一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同时,在中国与西方大国之间外交层面处于竞争的大背景下,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采取的是在中国企业与其他国家企业之间周旋的做法,中资企业所签订的合同往往得不到保障。国家间的外交关系,至少在公众舆论层面,也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

抓住机遇 有效应对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能源企业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机遇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首先,必须接受一个逻辑:政治风险是跨国经济活动的伴生现象,只能管理,不可完全规避;企业是应对主体,政府间外交关系态势仅仅是一个框架,而不是风险管理的根本依靠。

其次,进入一个市场前的尽职调查(duediligence)必须彻底,其核心是把握对方市场的规则和变数(包括其他国籍的同类企业在同一个市场的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与经验)。尽职调查的过程必须公开、透明;越早、越全面接触一个市场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可能提出反对意见的力量),越有利于自身做出是否进入、如何进入的判断。做出这个判断的主体,必须是自己的团队,而不能是外包给游走于不同市场之间的“投资顾问”。

第三,项目所在国政府的审查,是一种主权风险保险,而不是障碍,因为通过了审查,就是符合该国法规和政策的行为,有了享受国民待遇的制度基础。关键的挑战不是被审查,而是通过审查过程把自我保护的路径清晰化,将项目合同中的中方和外方的职责明晰化。越是精细的合同,对企业运营越有利。

第四,在项目运行过程中,彻底改变“闷头发大财”的传统思维习惯。所有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都必须获得“社会许可 (social license)”;而这个许可,本质上没有成文的依据,企业必须不间断地与所有力量沟通,才能避免遭蓄意阻挠时,除了接受损失、撤资外没有回旋余地的局面。学会与政治风险共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从事经济活动的要项,这在中国能源企业追求“一带一路”愿景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政治风险不是什么针对中国公司国际化努力的战略阴谋,其来源可能是同质企业(来自投资合作所在国或者第三方国家),也可能是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但最终决定竞争胜败的关键是在供求、资金、技术实力基础上,是否具备把握非技术风险的能力。这些风险对所有企业都是存在的,应对经营过程中非技术风险的能力,也是跨国投资者的竞争力。

要清楚地看到,“一带一路”战略更多地是中国发起的国家和地区间合作的理念和倡议,在这一背景下的中外能源合作根本性的基础是双方的需求以及运营能力的契合。同时,“一带一路”并不意味着中资排斥“带”“路”之外的投资机会,能源企业要在转变投资逻辑的基础上把握好投资节奏,要慎用“贷款换资源”模式,充分评估资源国债务负担程度和还款能力,主动应对国际有关中资企业从事对外能源投资的种种舆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查道炯)

原标题:能源企业海外合作挑战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企业查看更多>电力投资查看更多>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