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人物正文

万向集团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

2015-12-02 16:24来源:中国电池网作者:于清教 陈芳芳关键词:锂电池动力电池电池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4月25日,万向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电池生产基地。

2010年5月,万向集团与专注于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业务的美国Ener1公司合资(浙江万向Ener1动力系统公司),首期投资3亿多美元,在杭州建立全自动化的电芯及电池系统生产基地。两年后,Ener1申请破产保护,后重组。目前,这一合作已经告吹。

2012年2月17日,万向集团与美国史密斯电动车公司在洛杉矶中美经贸合作论坛上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拟成立合资子公司,由万向投资1亿美元用于开发并生产电动商用车,包括纯电动校车(目前,合作推进缓慢,双方尚未确定是否一起在中国造车)。

2013年,万向集团获生产新能源客车与卡车生产资质。同年,万向击退美国本土巨头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完成对A123公司的收购,该公司是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锂电池制造商,拥有核心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在2014年,又击败李泽楷财团为背景的混合技术公司(Hybrid Technology LLC),完成对美国高科技插电跑车公司菲斯科(Fisker)的收购。这两个跨国收购案例,都被美国媒体评为当年最佳收购案例。

数据显示,2014年万向的销售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而在美国的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此时的万向不仅成为了美国汽车三巨头的供应商,并收购20余家美国企业,投资触及房地产及新能源领域。

能亲眼看见属于万向的第一辆车下线是鲁冠球一直以来最大的夙愿。在收购了A123以及菲斯科后,打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万向,也终于实现了造车的梦想。

鲁冠球认为,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社会上一直有争论,万向从1999年开始,就认定搞纯电动,到现在还没有变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走纯电动这条路子已越来越清晰。万向搞电动汽车已11年,天天在“烧钱”,到现在还没有赚过钱,但已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形成了从电池、电机、电控到电动汽车的全产业链闭环。

不出意外,2016年的某个时刻,万向钱潮有望获得国家批准的首批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

原标题:鲁冠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上的“浙商”典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电池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