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电池锂电池评论正文

从技术专利看丰田等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之路

2018-02-01 08:12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朱玉龙关键词:固态电池电解质锂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对专利进行分析只能初步能了解企业的基本落脚点,从而对各个研究机构所发布的样品和相关材料进行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专利和信息的关联度与真实性。

二、制造技术和材料分析

首先看一下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固态电池的发展,NCM523和石墨/硬碳负极的电池材料需求会在接下来面临变革。对于材料来说,可能意味着后续会有较大的变化,最直接受影响的是电解质和隔膜,后续正负极材料也会随之进行演变。

在制造工艺方面也会产生一些变化:

1)基于聚合物固态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印刷、涂布及卷对卷技术

2)而面向硫化物和氧化物电解质的固态电池,其整个制造工艺跟传统锂离子的制造工艺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一步都需要新的制造设备

锂电池制造工艺通常分前中后三道工序:

电极制作的搅拌涂布阶段(前段):包括真空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等

电芯合成的卷绕注液阶段(中段):中段工序主要包括模切机、卷绕机、叠片机、注液机等

以及化成封装的包装检测阶段(后段):包括化成机、分容检测设备、过程仓储物流自动化等

前端工艺的结果是将锂电池正负极片制备完成,搅拌,即将正、负极固态电池材料混合均匀后加入溶剂,通过真空搅拌机搅拌成浆状。涂布和辊压工艺之后是分切,即对涂布进行分切工艺处理。前端设备,如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条机等是电池制造的核心设备,关乎整条生产线的质量,占整条锂电自动化生产线的比例最高。

我们以硫化物固态电池为例,涉及的工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 硫化物相对较软,更容易加工

- 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还存在空气敏感,容易氧化

- 硫化物电解质材料本身的稳定性(遇水易产生H2S)

- 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会恶化其与电解质之间的界面

- 正极一侧由于空间电荷层效应导致界面电阻增加。

新工艺是值得关注的,有些是在材料本身的制备。

液相法工艺:通过将材料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进而使颗粒微细化或混合。在被称为碳副本的球壳状碳素材料内,注入电解质材料LGPS,通过溶剂使LGPS分散并与CR混合形成正极层。向电池加压时,除了初始衰减外,后续几乎不发生容量衰减。

采用R2R工艺实现电解质薄片化:R2R工艺中,将极片状的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贴合制作成电芯。正极或负极一般是在集流体金属箔上面通过材料成膜形成薄片状极片。电解质要制作成薄片化却非常不容易。ORIST和泉中心与大阪府立大学辰巳砂研究室共同开发的采用R2R工艺的电解质薄片。通过在聚酰亚胺膜中打开贯通孔,在其中填充电解质材料制作完成。聚酰亚胺充当支撑结构的作用,  尽管只有20µm的很薄的一个厚度,也能维持柔性且保持自身的形状。电极层极片则由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等开发,目前采用的是非R2R的贴合方式制作,这块比较高深,需要仔细整理,在此参考文献4的一些介绍。

(备注:电解质提前处理之后和极片制作就联系在一起了。之前也看到国内的一些工艺方向,通过正极材料与离子导体的均匀混合与涂覆,预热压形成连续离子导电通道,二次涂覆LPS之后,再热压去掉孔隙;再涂覆缓冲层后与金属锂复合叠加。)

总之,固态电池的事情,看得越多越需要时间去一点点理解和整理,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件

1)固态锂电池研发愿景和策略 李泓,许晓雄

2)Investing In The Car Batteries Space

3)无机固态锂电池专利

4)【前瞻技术】-固态电池开发重点转移到电芯制作和合适材料的选择(二)

原标题:研究周报 | 从技术专利看丰田等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固态电池查看更多>电解质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