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南方电网60年风雨历程扮靓和谐藏区

2017-09-05 13:56来源:中电新闻网关键词:电网改造电力援藏南方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迪庆供电局德钦分局的计划部主任旺杰,是2009年农网建设的亲历者。谈起当年的农网建设,旺杰说:“当年我们南网投资最大的就是向顶寺,7户人家,总投资将近1000万。”旺杰所说的向顶寺,是一座坐落于滇藏边境的寺院。旺杰说,在藏区,寺庙是必须通电的。当年的向顶寺周围有6家人,3家在云南一侧,另外3家在西藏一侧,西藏的人家用的也是“云南电”。农网改造之前,用电情况很糟糕,三天里面能有一天来电。所以,无论如何,2009年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向顶寺的改造中,所有的电杆都靠人力运输,翻山越岭抬到寺庙。向顶寺的农网改造前后花了三个多月,工人都用了八九十个。

眼下,随着政府扶贫搬迁工作推进,羊拉乡条件比较差的村民小组已经开始搬离羊拉,供电所的客户也在随之减少。但即便如此,如今有六名员工的羊拉供电所,工作也并没有因此减轻。这些,羊拉乡人大主席农布都看在眼里,他说:“供电所是真的辛苦,他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恐怕就是在7月到11月份之间。暴雨一来,电杆被水冲走,被石头砸断,村子里就会停电。从羊拉乡政府到最远的老羊拉的一个村子,也就是滇藏边境,有110多公里,加上到茂顶那边的70多公里,全乡的公路里程将近达到180多公里。光主线的距离就是180多公里,还不算上支线,而且村民住得非常分散,6个人管这么多,是很辛苦的。”

农布介绍,近年来,羊拉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飞速发展的,电网的改造,加上入户硬化公路的建设,让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老百姓十分勤劳,这也是我们很有信心脱贫的原因。我们相信,2020年羊拉乡应该是可以同步实现小康的。”

羊拉乡的百姓在逐渐搬离,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们,也不愿再回到家乡。但实际上,在这条追求更好生活的道路上,有人离开,也有更多的建设者和扶贫工作者进入这个被大山包围的地方,带来更多的人气和发展的机遇。随着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羊拉乡会有更稳定的电能、更通畅的道路、更干净的用水以及更快速的网络。

“通路和通电是羊拉人最感谢共产党的两件事情。”羊拉乡的老党员阿鲁说,“路修通了以后,外面的物资运进来比较方便,我们羊拉人出去也比较方便,过去七天的路,现在半天就能到。”在羊拉土生土长的75岁老党员阿鲁,见证了羊拉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房间里面拴一根线接个灯泡,房子就会亮。”记忆里的第一次用电,阿鲁回想起来,依然回味无穷。“以前每隔十天要到山上砍松明来照明,烧松明的烟子很大,把眼睛都熏红了。不像现在,坐在家里面就很亮了。”

如今已经从乡政府的岗位上退下来的阿鲁在家务农。阿鲁说,现在不像以前,干农活都是半机械化。犁田用机器,收割用机器,打麦子打青稞打饲料用的还是机器。所以,即便农忙时儿女不能在身边,老两口依然能把自家农田顾好:“老百姓对于电的依赖特别强,打酥油茶、煮饭、烧水全部都用电,插上插座就可以。电灯把房子照得特别亮,又可以看电视,生活很安逸。”

今年是大理鸡足山的“本命年”,老党员阿鲁的孩子们打算带上老人去转转。

再过几天,所长此里吾堆趁着分局开会,可以顺道回茂顶看看父母老婆,再去奔子栏镇上看看读小学的孩子。

各有各的期望,各有各的奔头。

夜色渐深,灯光点亮了甲供村委会的街道和房屋。结束一天的工作,此里吾堆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拉着弦子唱起歌,白天的疲惫在旋律中被慢慢卸下,悠扬的歌声回荡在街道和山谷间,夹杂着买卖、聊天和电视发出的声响,一拍一拍地敲击着听众的内心。作为典型的羊拉人,吾堆的歌声里听不出忧伤黯然,有的只是满溢的热情和积极——这就是羊拉人,不管工作如何辛苦,生活如何不易,他们用勤奋、乐观和坚韧开启未来的大门,把脱贫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电˙发展

电让雨崩村变成了真正的天堂

一夜豪雨,清晨的雨崩下村空气清新湿润,丹巴吉才坐在自家客栈前的木椅上,悠然地摇着转经筒,微扬着头看向远方的梅里神女峰,阳光从侧后方斜射下来,为他勾勒出一个金色的轮廓。

“我去过印度、泰国、尼泊尔朝圣,去西安看过兵马俑,登过五台山,现在生活好了,哪都不去了,就在雨崩安享晚年。”丹巴吉才的家在通往“雨崩神瀑”的路上,往来的游客走累了,在他经营的小卖部里买瓶水坐下来休息,可他懊恼自己不会说汉话,没法和游客交流。“如果能回到我孙女这个年纪,又有现在的生活条件,我想读书学习。”

今年59岁的丹巴吉才只比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州龄”小一岁,回想起过往的生活,不住地摇头。“雨崩村太偏远啦,没有人知道,住在这里的人靠天吃饭,砍柴、种地、采药材。”丹巴吉才听取了老一辈的教诲,勤劳耕作,而这样的生存之道却仅够维持一家温饱。他几乎没有上过学,因为没文化,不会说汉话,不敢外出打工,村里和他年纪相仿的人大多和他有同样的生活轨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却终年贫困,生活在这里被定义为生存。

“感谢共产党,让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说到这,丹巴吉才的面容似乎一下亮了起来。他扭过身去指着身后的三层楼客栈得意地说,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怎么盖得起这么好的房子?

他告诉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雨崩村开始被世人所知后,旅游业就给雨崩村带来了生机,让村民富了起来。他作了今昔对比,过去,靠砍柴、卖草药,年收入少到难以解决温饱问题,而现在,家里新盖的楼房租给外地人开客栈,年入8万,家里的小卖部和6匹专门驮游客的骡子一年又有5万的收入,每年能有不少结余。

“游客说雨崩是天堂,这里的风景确实美,但过去基础建设不好,来旅游不方便,洗个热水澡都不行。”丹巴吉才认为,真正享受到旅游业带来的大“红利”是在2012年以后,那一年,雨崩村通电了。

“我们世代住在雨崩村,大部分人除了转山,几乎没有出去过,电太神奇了。电来了,我们才知道外面的生活有多好。”丹巴吉才说,通电后的雨崩,客栈一家家盖起来,游客一天天多起来,手机、相机能充电,晚上能洗澡,天冷能用电热毯。村民也一天天富起来。

而电也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变化。“以前收了麦子要人力打,劳累一天下来也打不了多少,现在打麦机的按钮一按,麦粒一颗颗就下来了,连小孩子都能轻松操作。”

流淌过雨崩村的小河是雪山融水汇聚而成,河水常年寒冷刺骨,过去洗衣是件难事,手洗时间久了伤身,有了电,村民购进了洗衣机,轻松解决了这一难题。丹巴吉才的家里电视、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电饭煲等家电一应俱全,生活的简单化让他有更多时间去经营家里的生意,他的两个儿子一人在外工作,一人在雨崩做旅游,随着收入的增加,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没有电,收入低,盖不了大房子,生活好不起来。”丹巴吉才说,更重要的是,通过看电视,他能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知道国家正在快速地发展。

丹巴吉才从自己身上看到了知识的重要。他把大孙女送到了德钦县城读书,孩子每次寒暑假回来后,他都能从她身上看到变化和进步,这让他十分欣慰。

说话间,丹巴吉才的手机响了,雨崩上村的一个朋友约他去家里坐坐。“以前找人靠跑、靠吼,现在有事打个电话,说个事方便得很,也时常能联系到外地的儿子。”

太阳升得老高了,丹巴吉才乐颠颠地走在通往雨崩上村的路上,两旁的客栈一间挨着一间,来自各地的游客往来穿梭,喧闹的雨崩村昭示着旅游季的兴旺。“你看看游客,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他们开心,我们也开心啊。”丹巴吉才再次“感谢共产党”的同时加了一句:“感谢南方电网,电让雨崩村变成了真正的天堂。”

电˙发展

唱响家门口的致富经

“这几只鸡毛色还不错,但个头不算大,养足6个月了吧?”

“嗯,6个多月了,放心,都是喂呢包谷,天天在山上跑。”

8月24日上午,维西县白济汛乡永安村一派热闹繁忙景象。村民和艳光、丰国青等正在将自家放养的土鸡卖给维西县扶贫开发公司,而扶贫公司总经理田华也带领员工认真观察这些土鸡的健康状况、逐一过秤、支付鸡款,他们要在确保为永安村村民提供销路的同时,也为维西土鸡在市场上树品牌把好第一道关。看着自己送来的土鸡悉数过秤、装箱,和艳光脸上洋溢着致富的喜悦。加上今天卖的鸡,今年,他养的800只鸡已卖掉了500只,按一只鸡20元的利润来算,目前已盈利1万多元。

原标题:南方电网公司60年风雨历程扮靓和谐藏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改造查看更多>电力援藏查看更多>南方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