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市场正文

6.21日要闻回顾--充电桩市场走向分析

2017-06-22 09:56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输配电输配电每日要闻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特变电工开启直流输电新时代

最近,新疆民营企业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成功世界首套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这项成果历时9个月,开启了直流输电的新时代,填补了行业空白。权威人士表示,它在国际上首次将柔性直流技术从现有最高等级±350千伏提高到±800千伏特高压等级,送电容量因此由现有的最高100万千瓦等级提升到了500万千瓦。

据特变电工新能源研究院HVDC总监林卫星介绍,“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特变电工研发团队依托于此,自2016年9月起,从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研制、工程集成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论证,时至今日,终于研制出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

这种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采用无闭锁架空柔性直流输电系列技术,解决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时存在的三大难题,即“直流故障自清除与系统重启动、降直流电压运行、阀组在线投退”问题。毫无疑问,它将为构建架空柔性直流输电、多端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电网提供技术支撑。

乌鲁木齐供电公司220千伏甘泉堡北变电站投运纪实

“220千伏甘泉堡北变电站内所有施工人员、调试人员全部撤离现场,一、二次设备已具备投运条件!”日前,国家电网新疆电力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变电运维三班班长李荣向地调汇报完后,坐在此时尚且安静的主控室,看着内心充满期待和因接近胜利不禁露出喜悦表情的工作人员,一幅幅为确保这座220千伏变电站顺利投运的生动画面,如幻灯放映般不断浮现在她的眼前……

 甘泉堡工业园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部,距市中心55公里,紧邻五家渠市和阜康市,是乌昌地区东线工业走廊核心节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随着负荷增长迅速,原有网架结构供电能力已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220千伏甘泉堡北变电站的建成和投入,优化了甘泉堡工业园周边片区网架结构,提高了电网发展适应能力。不仅及时缓解了甘泉堡工业园区以及五家渠北工业园的用电压力,同时,也增强了伊泰、神华、众和、中泰等大型企业的供电可靠性,为该地区电解铝、煤炭、冶金产业注入了发展新动力。

 220千伏甘北变是乌鲁木齐最大的一座敞开式变电站,也是一座智能化变电站,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目前建有2台180MVA主变,220kV出线10回,110kV出线6回。

 为确保本次220千伏甘北变及早投运,乌鲁木齐供电公司高度重视。按照“早安排、早布置、早准备”的原则,2016年9月就开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的全面筹划。此次投运工作涉及输变电三个专业室。

项目

特高压打开晋电外送新通道

“蒙西-晋北-天津南”特高压工程是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12条输电通道之一,是特高压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内蒙古准格尔旗蒙西变电站,经应县变电站到天津南变电站,途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天津4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蒙西、晋北、北京西、天津南4座特高压变电站,线路全长约2×608公里,总投资175.2亿元,变电容量2400万千伏安。

就工程意义而言,蒙西-晋北-天津南工程是我国特高压电网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新阶段的重要工程,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巨大。工程对于促进山西省能源基地开发,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华北地区电网承载能力,满足京津冀地区用电需求,支撑国家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目标实现,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李强介绍,蒙西-晋北-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途经朔州市平鲁区、山阴县、应县3个县区,在朔州境内线路总长241.3公里,线路铁塔共计395基,施工任务重、工期要求紧、协调难度大。工程自开工以来,朔州市各级政府及电网企业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充分发挥特高压领导组作用和政企联动优势,积极履行属地责任,为特高压工程按时投入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陕西首个“陕电外送”特高压工程完工

今年6月,陕西首个“陕电外送”特高压工程———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已建设完工,该工程被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推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特别是大型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新能源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陕西省作为特高压规划的重要起点省份之一,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新机遇,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加快推动陕西电网结构升级。据了解,到2020年陕西省装机达到7000万千瓦以上,今年陕西即将建成的1000千伏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将使“陕电外送”的经济效益最大程度的凸显,同时也为陕西电网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条高铁二十二条三百三十千伏输电线路

6月19日,陇原人民翘首期盼的宝兰客专全线带电,离最后通车咫尺之遥。甘肃境内,为宝兰客专供电的2座新建330千伏变电站和22条330千伏线路短时间密集投运,业内人士不禁要问,一条在甘肃境内长355公里的高铁,为什么要建设这么密集的供电线路?

 社会公众所理解的“宝兰供电”,仅仅是给宝兰客专的高铁提供电动力,而我们所实施的“宝兰供电工程”,是包括了供电宝兰在内的、惠及整个陇东南经济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

位于甘肃最东端的窑湾牵引站,是高铁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牵引站。给它供电的150公里双回线路共有274基铁塔,小陇山层峦叠嶂,地形险恶,运输非常困难,而每一基铁塔仅塔材就重达20吨。该公司用尽线路施工的所有手段——骡马驮运、架设索道、爆破开路、人拉肩扛,终于在10个月内建成了输电线路,使窑湾牵引站于6月19日成功带电。

锡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成功跨越黄河

2017年6月18日,锡盟—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跨黄河时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境内最后一基4387高跨电塔上,线路工人顶着炎炎烈日在线路上加紧施工。

据悉,内蒙古锡盟至江苏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总投资254亿元,线路全长1620千米,途径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江苏5省(自治区、市),工程投运后,每年可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电量550亿千瓦时,能够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拉动内需和经济稳定发展。

评论

专家论文!如何评估特高压接入后省级电网的适应性?

随着特高压工程不断加速推进,特高压接入后省级电网适应性评估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献[2-4]研究了特高压接入后省级电网输电能力;文献[5-6]研究了特高压接入后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方法;文

献[7-10]研究了特高压接入后安全稳定评估及应对策略;文献[11-12]研究了特高压接入后系统电压无功特性;文献[13-14]研究了特高压接入后对系统短路电流的影响;文献[15-16]研究了特高压接入后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综上所示,针对特高压接入后省级电网适应性问题的研究,多是针对具体工程或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缺乏对特高压接入后省级电网适应性评估的整体方法。

本文首先分析了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特高压接入对省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提出了集输电能力分析、典型方式建立、安全稳定评估及应对策略、电压无功评估、短路电流分析、小干扰稳定分析为一体的省级电网适应性研究方法;针对特高压接入后暴露的省级电网安全稳定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河北电网实际运行数据为例的仿真计算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国家电网: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国方案

当地时间6月16日,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德国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举行。130余名中外代表围绕“创新引领、标准推动、合作共享、互联互通”的主题,深入交流新能源发展成果和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共同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

新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潮汐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当前,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数据显示,到去年年底,中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为1.5亿千瓦和0.8亿千瓦,均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新能源第一大国。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达到德国可再生能源的6倍,德国可以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学到很多新能源的发展经验。德国愿与中国一同携手领跑世界新能源的发展。”曾在法兰克福居住了21年,并在北京参加了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的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局长何丹˙邵思腾在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上说。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实现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是核心举措,能源生产消费全面再电气化是基本途径,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是基础平台。

输配电改下的电网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近年来,输配电价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家先后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给电网企业管理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企业与监管机构两种不同资产管理行为的博弈将持续存在。为顺利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应适应改革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丰富电网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内容,保证电网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战略路径

近年来,风、光发电的技术进步很快。单体风机的功率不断增大,适应低风速发电的风机已推广应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转换效率持续改进。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发电成本也在快速下降。风电设备和光伏组件的价格,在过去的五年里下降幅度分别超过了20%和60%。美国风电长期购电协议价格已与化石能源发电达到同等水平,德国新增的新能源电力基本实现与传统能源平价。我国部分地区新能源电力的价格已经与煤电价格相当,预计到2030年,光伏发电成本可以达到0.2元/度,风电达到0.22元/度。

 新能源的开发,应当采取集中式与分散式相结合。在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可以进行小规模、分散式的开发。但世界上许多开发条件优越的风、光资源,往往集中在荒漠、高海拔、人口稀少的地区,适合大规模集中开发。如北非、西亚地区的太阳能,环北极圈的风能等。

 中国的资源禀赋也决定了新能源应以大规模集中式开发为主。甘肃、内蒙古的风电利用小时可达3000以上,西藏、青海的光电利用小时超过了2000,都高于东中部地区500~1000小时左右,适合建设千万千瓦级的新能源基地。

 与小规模、分散式新能源开发模式相比,大规模基地型开发通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统一运营,可以发挥规模效益,同时利用不同风场之间和东西部地区之间风、光发电的互补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有效降低开发和运营成本,从而降低上网电价,加快新能源补贴的退坡进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配电查看更多>输配电每日要闻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