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智能变电站报道正文

【故事】三十年的老旧变电站焕发新生

2017-04-08 09:51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朱鹰杰 陈恺关键词:变电站220千伏变电站上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边运行边改造”的“HARD模式”

上海老旧变电站出线多、规模大、重要负荷多,除了为周边地区供电外,往往还是电网构架上的重要中转站,一旦全站停电,将给电网造成严重影响。此外,上海市区寸土寸金,不具备在老站旁边或附近新建变电站完成设备升级的可能。因此,只有采取边运行边改造的方式才能兼顾老站改造和供电需求。这无疑加大了改造安全和电网安全的双重压力,老站改造远比新建一个同等级变电站难得多。

新周站投运于1980年,由于服务用户性质相对稳定,投运多年来,全站负载率较为稳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世瞩目,园区及周边发生巨大变化,紧邻世博会浦东园区的新周站用电负荷出现井喷式增长并居高不下,设备老化与负荷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

改造后的220千伏新周变电站

“新周站改造期间的过渡方案实在太复杂了!”虽已事隔多年,但一提起过渡方案的制订,项目负责人周录波仍然记忆深刻,“由于牵涉9条220千伏线路,每条线路的保护又完全不同,为了做好方案,相关参建单位工作人员现场跑了几个月、不下百余次。最终的过渡方案共分为13个过渡阶段,这个数量在老站改造历史上实属罕见。”

7座老站改造均采取了先拆除部分220千伏设备,随后将220千伏电源线与负荷线、220千伏电源线与主变直接连接,从而保证本站及相关变电站供电不间断的方案。对接均在站内原址完成,并采用临时电缆连接,进一步节省了占地面积,新的户内设备完成安装后,最终将各条线路逐条翻接至新设备,实现新老设备的更替。

直到长春站恢复运行,改造工程的现场技术负责人、上海检修公司运检部徐晓明才终于放下了心。“7座老站改造期间安全零事故,说明7份过渡方案的制订是有效的、执行是有力的。但毕竟改造的风险系数太高,从2013年2月1日第一座西郊站改造正式启动开始,我这颗心整整悬了4年。”

改造后的220千伏长春变电站

以本质安全保障改造实施

根据计划,7座老站的改造时间最短的为万荣站,改造期26个月,最长的为长春站的45个月。整体4年的改造过程中,最多时有6个站同时接受改造。改造现场,有的作业点距带电设备仅6米,有的则是上有架空线、下有电缆、旁边有断路器的超复杂作业环境。要在超长的时间内既保证电网运行安全,又完成各类大型机械的作业,电网安全和人员安全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为此,国网上海电力将“强化本质安全”作为整体改造全过程的灵魂,并最终赢得了零事故的佳绩。

具体来看,组织措施上,抽调涵盖运行、变电、继保等专业的骨干组成项目小组,驻点开展各类危险源分析和预控,对专项施工方案层层把关,在施工关键节点,所有设备值守人员均到岗到位,增设安全流动哨;在技术措施上,创新采用了强制隔离措施,安装了提示带电设备的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点与运行设备区域始终处于隔离状态;在管理措施上,各站改造编写并执行特殊方案70余项,安全措施票3000余张,使改造全过程风险始终处于在控状态。

历经考验,7座变电站的改造顺利完成。改造后,不仅老站脱胎换骨成为新站,总体变电容量大幅提升60%、35千伏出线数量增加30%、110千伏出线数量增加100%,而且原先存在多年难以彻度消除的近两百条缺陷及隐患一次性终结。

由于将原先的开放式设备改为紧凑型设备,改造非但没有新征一寸土地,反而腾出土地资源4.17万平方米。改造始终坚持环境友好、资源集约的建设理念,焕然一新的变电站消除了噪声与照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外观与城区规划协调统一和谐共处,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原标题:【故事】三十年的老旧变电站焕发新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变电站查看更多>220千伏变电站查看更多>上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