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综述!我国电力需求响应标准体系

2017-03-20 09:54来源:供用电杂志关键词:电力需求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4.2.1 用户基线负荷计算方法

用户基线负荷是指在需求响应事件期间,假设用户不参与需求响应的情况下,经计算得出的用户用电负荷。用户基线负荷是需求响应综合效益评价的基础,用于确定电力用户、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社会在参与需求响应项目过程中的收益情况。

1)计算流程。该项国家标准规定,基线负荷计算方法宜采用日负荷平均法,也可以采用需求响应参与各方认可的其他算法。日负荷平均法应包括3个步骤:数据选择、数据处理和结果修正。

2)数据选择。该项国家标准规定,当事件发生日为工作日时,应从事件发生前2天向前选择对应时段10天的历史负荷作为计算基线负荷的典型日,历史负荷应不包括非工作日和事件日;当事件发生日为非工作日时,应从事件发生前2天选择对应时段4天的历史负荷作为计算基线负荷的典型日,历史负荷应不包括工作日。

3)数据处理。根据选取的典型日每小时负荷的数据,计算事件时段每小时的负荷平均值,即为用户在事件发生时段未修正的基线负荷。

4)结果修正。基线负荷调整因子计算方法为:事件预约通知前2h的负荷平均值与所选的典型日对应该时段的总负荷平均值的比值,调整因子取值一般限定为0.8~1.2;用户基线负荷应根据计算出的未修正的基线负荷乘以调整因子得出。

4.2.2 需求响应综合效益评价

该项国家标准规定,根据效益获得方式,需求响应综合效益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其中间接效益可包含集合效益、附属效益及减排效益;根据收益主体类型,可分为用户效益、电网效益、电厂效益和社会效益。

(1)直接效益。需求响应直接效益包括参与项目的电力用户直接效益和推行项目的电网企业直接效益。电力用户通过参与需求响应项目减少的电费支出和所获得的电网公司其他激励性补偿,以及通过提高电力设备能效及寿命等所获得的效益;电网企业直接效益包括降低电网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供电可靠性等。

(2)间接效益。

1)集合效益。需求响应集合效益包括短期市场效益、长期市场效益和可靠性效益。短期市场效益是指通过需求响应项目经济有效地降低边际成本和现货市场价格;长期市场效益是指将需求响应资源纳入综合资源规划,以推迟发电、输电和配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可靠性效益指通过需求响应项目降低中断用户供电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2)附属效益。需求响应附属效益包括产业效益、能源独立性效益和用户用电多元化效益。产业效益体现在实施需求响应可带动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独立性效益体现在调用本地需求响应资源可减少突发事件情况下对外部电力供应的依赖性;用户用电多元化效益体现在需求响应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供电服务,帮助用户灵活配置负荷资源,有效降低用电成本。

3)减排效益。减排效益体现在需求响应项目有助于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能使用效率。

4.3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功能规范

该项国家标准送审稿已通过审查。该标准规定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的组成、参与者以及各系统组成部分的功能要求,指导需求响应系统开发商进行系统设计、开发,适用于电力需求响应系统设计、开发及运行管理。

4.3.1 需求响应系统功能

该标准规定,需求响应服务系统、聚合系统等包括用户管理功能、资源管理功能、项目管理功能、计划管理功能、计划实施功能、实施效果计算功能、基础支撑功能7个主要功能项,每个主要功能项都包含相应的子功能项。需求响应系统功能架构见图4。

图4需求响应系统功能架构

4.3.2 需求响应终端功能

该标准规定,需求响应终端功能包括通信功能、采集存储功能、控制功能、增值服务功能4个主要功能项,每个主要功能项都包含相应的子功能项,具体见图5。

图5需求响应终端功能架构

4.4 电力用户需求响应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技术要求(略)

4.5智能电网用户自动需求响应分散式空调系统终端技术条件

该项标准已报批,规定了分散式空调系统自动需求响应终端的功能要求、接口要求、技术要求、电磁兼容要求等,适用于电力需求响应业务执行过程中,支撑用户分散式空调系统与需求响应服务系统(聚合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自动需求响应终端。

功能要求方面,包括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数据查询功能、控制功能、信息交互功能、安全防护功能以及本地功能7个主要功能。接口要求方面,规定了用户分散式空调系统参与需求响应业务过程中,需求响应系统拓扑以及对应硬件终端、软件终端的连接关系,见图6。

图6需求响应系统拓扑及终端连接关系图

4.6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技术规范

该项行业标准送审稿已通过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了相应的修改。该标准规定了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工作环境要求、系统设计要求、系统功能要求、系统主要性能指标,保障需求响应信息在上层需求响应系统与聚合商间的无缝交互,适用于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的设计、建设、开发和运行。

该标准规定,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由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主站、通信网和需求响应终端构成,系统组成结构见图7。其中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主站由负荷聚合商负责运营,通过通信网连接需求响应终端和级联负荷聚合商需求响应系统,最终利用需求响应终端连接用户侧能源管理系统和设备。

图7电力负荷聚合服务商需求响应系统组成结构

5 结语

需求响应标准体系是推动需求响应发展的重要工具,是需求响应业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国内外需求响应标准化工作现状,介绍了需求响应标准体系架构,现有的需求响应关键标准,并对部分需求响应关键标准内容给出了细致介绍。未来,将结合国内需求响应试点经验,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与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对标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加快标准修编进度,为需求响应系统、终端、信息交互等关键技术研究,需求响应机制与项目设计,相关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陈宋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用电与能效管理研究。

闫华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用电与能效管理研究。

李德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用电与能效管理研究。

李世豪,华北电力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力通信、需求响应研究。

祁兵,华北电力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信息、通信及智能用电研究。

相关阅读:

深度!国内外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原标题:特别策划 | 我国需求响应标准体系研究综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查看更多>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电力负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