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智能变电站人物正文

他把街道小厂变成国家名片 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特变电工

2017-01-23 10:42来源:华商韬略作者:张静波关键词:特变电工特高压变压器张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改制的过程并不平坦。在重组电缆厂时,张新遇到了很大阻力。吃惯大锅饭的国企职工,不甘心“降级”为集体身份,在全厂大会上,一个刺头青年大喊:

“张新,滚出去!”

所有人都为张新捏了一把汗,他却镇定地说:

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为的是让厂子走出困境,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请相信,只要大家努力,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A股上市标志着特变电工从一家地方小厂变成全国性企业。手里有了钱,张新开始在全国整合资源,先后并购了衡阳变压器厂、沈阳变压器厂等业内名企。

长期以来,变压器行业维持着三分天下的格局:

沈阳变压器厂位于东北,保定变压器厂地处华北,西安变压器厂盘踞西北。

据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了解,沈变历史悠久,早在1938年就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力变压器。承担三峡工程、西电东输等项目时,又从西门子那里获得500千伏交直流技术,在业内地位显赫。

收购沈变让特变电工声名鹊起,从此稳居全国变压器第一的宝座。

当初承包厂子,张新只有一个动机,就是把企业搞好,让大伙有饭吃,子女有学上,员工走在大街上,敢挺起胸说自己是变压器厂的人。如今,这一愿望早就超额实现。

对此,张新最感恩的是改革开放。在特变电工总部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块巨大的花岗岩,上面刻着“改革就是特变”六个。

“生逢改革开放伟大时代是特变电工跨越式发展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成因。”他说。

做日本做不到的

张新是搞技术出身的,他相信,只要技术领先,就能引领市场。

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厂里获得197万元的巨额奖金。分掉它,张新和其他员工将成为昌吉最有钱的人。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将其投入研发和扩大再生产。

A股上市后,特变电工募集到1.48亿元。利用这笔钱,张新从内地请来专家,当时变压器和线缆行业唯一的两名院士,都被他聘为独立董事。

对技术的不懈投入,让特变电工总是处于领跑位置。当其他企业还在生产“7”型变压器时,特变电工已经推出“9”型变压器,并研制出“10”型、“11”型变压器。

真正让特变电工脱胎换骨的是特高压。

中国西南多水电,西北多煤炭和光照。新疆的煤炭占全国储量的40%以上,以前靠火车运到东部发电,既不划算,还加重了环境污染。

2005年,国家开始筹建特高压电网,旨在将中西部丰富的水电和煤电资源送到电力负荷集中的东部地区。张新成为这一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者。

那一年,他随国家电网公司总裁舒印彪(时任总经理助理)访问日本。彼时,特高压技术只有日、德等少数几个国家在研究,且没有成功的商业化先例。

参观东京电力的特高压试验场时,日方只允许国家电网和非企业人士参观,张新被拒之门外。在舒印彪的抗议下,日方才勉强同意其进入。

这一耻辱经历激起了张新的斗志。回国前一晚,他向舒总请战,“他们能做到的,我们要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更要做到!”

三年后,世界上第一台1000千伏特高压变压器在特变电工诞生。

整个研制过程并不轻松。为了掌握一手参数,他们投入30亿建了两个实验基地,做了上千次试验,期间被击穿的线饼、线圈不计其数。 即便如此,第一次研制任务还是失败了,变压器因为放电,彻底报废。

这次失败一度引发了整个行业对特高压电网的质疑。但张新并没有放弃,经过紧张的测试和分析,终于在第二次获得了成功。

此后,特变电工迎来技术创新的爆发期。他们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项目,实现160项技术突破,其中55项世界首创;参与制定100项行业标准,其中IEC标准2项。

强大的技术实力为特变电工赢得了大量订单。

在国内,他们参与国家“四交四直”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在海外,其业务遍布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承担重大输变电项目工程最多的企业,被誉为西部传奇。

原标题:大漠戈壁滩上,他把街道小厂变成国家名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变电工查看更多>特高压变压器查看更多>张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