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访谈正文

动力电池:电池在未来发展中的痛点仍是价格问题

2016-12-19 09:01来源:网易汽车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行业动力电池厂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周鹏(主持人):所以可以说即使你没有实现也是指日可待。

邓纶浩:对,我觉得应该不是一个大的技术难题。

廖振波:比克的电池目前主要生产18650,从能量密度来讲,电芯本身能量密度我们有几个系列,有2.4安时,有2.75安时的,都已经达到250的水平。今天的主题是我们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从我们电池企业来讲,我们还是更多地去关注一些电芯本身,从材料体系,现在就是通过高镍,包括富硅应该达到300,再往后走包括金属锂的方向,可能都要来在材料体系上发生一些变化。就目前来讲,从我们圆柱形这种要求非常轻松能达到。

周鹏(主持人):在这两个神奇的数字后面我下一组问题应该也是两组神奇的数字,这个当然一个是所谓的300瓦时每公斤,另外一个是所谓的350瓦时每公斤。我想问一下洪总,300瓦时每公斤对应大概像A级车,或者A0级车大概400公里左右,这样的车您是觉得,比如从东风日产角度来说,在市场上竞争,比如更便宜200公里的车,您对这个续时里程相对电池和用户体验,和用户接受度是什么样的看法?

洪斌:我们其实当初在更多研发电动车的时候经常陷入一个很大的瓶颈,要求动力电池公司做能量比越高,续航里程也越高,是不是能量比越高,或者说续航里程越长就肯定是更好销售,或者是对这个市场更有利?其实我个人觉得不一定是成正比,为什么这么说?比方说刚刚您也提到每公斤350瓦时的能量比我们能跑到400公里,我在演讲时候也提到怎么来出行?我们在推广电动车,或者我们来做这个新能源车的时候应该给消费者更多的是一种出行方式的提供或者是一种提案,不是说我这个电动车完全代替一个汽油车,我想从上海跑到北京,或者从上海跑到长春,到哈尔滨能不能跑完这个事情,更多的可能是来考虑出行方式解决的方案,我觉得应该国家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现在也提到,我前两天看到2020年之前,我们整个国内的充电站发展要到20万的规模,如果能够做到1公里范围内都会有一个充电桩做快充,其实我觉得400公里电动车已经足够了。

周鹏(主持人):我想下一个话题应该是一个关健词,这个关健词叫做“空心化”,那么中国是锂电的大国,但是现在现实情况,我举个例子,高镍的正极材料,包括保持隔膜,包括邓总这做电池的外壳的钢材,也还是掌握在国外的手上,当然了,我也去过不少的电池厂,很多电池厂都是非常先进的全套的引进设备。所以我想问的问题是,我首先请邓总你回答一下,就是说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大家大干快上,最后还是会造成整个电池这个行业规模非常大,会出现一个空心化,所有的价值链再往上游移,我们下一步再怎么办?

邓纶浩:从现在资本都很关注,有钱的人好多,就以18650这种产品来说,全套的引进国外的技术或者国外设备的企业越来越多,并且很多瞄准新能源车方向的企业也都规模向韩国、日本聘请一些高端人才加盟。初衷是为了有效进入这个市场,但客观上资本上也就导致大量产能过剩,这种产能过剩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一种怪圈。

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国内目前装备水平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技术水平上也有所欠缺,因此在我们卓能自身也在考量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有个自己的想法,因为每个企业在发展时候一定有自己的核心的竞争力,这核心竞争力有些企业可能是技术,有些企业在装备,但有些企业可能在其他的运营模式等等方面,对我们卓能来说不见得所有的产品,所有的设备都完全进口,我们有点对点的在一些点上有差异性,那么同时也有自己对这个产品的理解和认识,从这一点上规避大家同质化的,或者同样的做法。

周鹏(主持人):廖总我想问一下,比如现在比克的生产线我也看过,应该都是国外引进的线,当然我想你们以后产能规划也是比较大的,在核心的装备以及上游的核心原材料方面,因为我们在一起合作一些项目,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受制于上游原材料的控制,比克在这个方面的规划是什么?

廖振波:关于产业空心化这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工业基础的问题,这里包括原材料,包括精密仪器制造,这种事并不是哪个行业或者是哪个行业里面的哪段的产品生产商来承担或完成的。对比克来讲,非常现实的就是产品的安全性为第一位的,质量是第一位的,我原来在加入比克之前,也是在另外一个企业,世界500强里面排104名,每年有200亿的投资。负责投资20年,我基本上得出一个心得,就是保证产品质量第一位的是设备,然后才是管理,如果是设备不行的话,那么你加强管理只是起到辅助作用。

所以比克我看到过去十几年秉承这样的观点,就是设备是要摆在第一位的,所以他花了很多钱进口日本的设备,从而使它的18650产品一致性非常好,那么未来的几年投资,我们今年产能是2.5G瓦时的三元电池,明年会达到6个G瓦时,明年的线已经投进去了,基本上都是百分之百是进口设备,当然我们再往下走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国内的一些制造设备厂家目前品质质量水平也在提高,那么再下一步的投资我们也会考虑国内一些设备在某些我们设备流程里面,哪个工艺流程里面加入一些国产的过关的设备。

对于上游产业这一块确实也是我们电池厂家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有很强的痛点,就是当电池大量需要的时候,上游的原材料厂家,一个是成本价格的高束缚,涨价非常厉害,同时我们的下游汽车厂家对我们的成本要求需要大幅度下降,比如说我们预测到2020年,在现有电芯成本上要有50%的下降,但是上游的成本怎么样能够降下来这是一个;另外,你看到我们在电池技术,材料体系方面很重要一条取决于我们的原材料的品质保证,所以这一点我们也希望我们能够跟上游企业更好地合作,攻克一些材料方面的难题,使得我们能够为整车厂提供更好产品的品质电芯。

周鹏(主持人):我想通过这四个问题,我们应该是把格局讨论了一下,当然把技术也讨论了一下,那么我想最后一个问题还是应该问点实际的,刚才李董事长也讲了一块钱一瓦时,从产业化的角度,主机厂对电芯厂期望值是怎么样的?这二位电池企业不问太远了,你们明年能卖多少钱?

洪斌:目标是2020年的时候做到1块钱左右,1块到1.5块。

周鹏(主持人):这个跟我们知道欧系厂2020年目标价格也是类似的,所以我先问一下老邓,明年你要卖多少钱?

邓纶浩:我记得今年1月份在开第六届会的时候,我当时提了一个概念,就是2016年年底的时候是1块钱一瓦时,系统是1.5块一瓦时,很可惜今年没达到,这个我想更多是政策层面压制这个行业的发展。我这个话觉得还是有效的,我认为在明年的,就是本来今年能够要实现的目标可能延期半年左右,我认为随着这一轮国家的开闸,在明年2017年年中,以三元系一定会走到1块钱一瓦时。

周鹏(主持人):根据您的问题,我这个问题问一下廖总,你们目前是一个准上市企业,资本市场,二级市场信息也是比较多的,如果你们真跟邓总低到9毛钱一瓦时,公司盈利状况还能保证吗?

廖振波:汽车厂的洪总和我们动力电池厂家做得很辛苦,他最后又给我们说是要做到1块钱,意味着我们电芯大概是8毛钱以下,6毛5到8毛钱之间,这么个要求我是两个星期以前跟中国汽车协会的常务副会长董梁先生说了一个观点,我说汽车厂家,包括你们协会,这边要求300瓦时,350瓦时,同样的要求2000、3000循环生命,同时要求安全性非常好,成本又那么低,把所有你们要求叠加在电池里面,您知不知道这里面是相互矛盾的?比如说当你要能量密度上来的时候你的循环次数是要下降了,同时安全性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从综合角度来讲,1块钱我觉得是比较有挑战的,当然了,我们是客户至上,我们的客户就是汽车厂家,如果是客户有这样的需求,我们也在努力。

关于资本市场来讲我们非常感谢,我们现在看到国家的补贴应该还会继续延续一两年,我们想整车厂,刚才洪总说非常体谅我们动力电池,不能杀鸡取卵了,所以我们的利润完全是有保障的。

延伸阅读:

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5大趋势研判

原标题:动力电池:价格问题仍是电池在未来发展中的痛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行业查看更多>动力电池厂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