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微电网技术正文

移频控制无通信线互联的微电网控制技术

2016-11-18 09:25来源:供用电杂志作者:李瑞生关键词:微电网系统微电网并网微电网控制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5 电池充放电管理

并网运行时配电网调度端对储能进行功率调节,控制储能的充放电,保持合理的SOC状态。离网运行时,尽量少的依赖储能维持负荷供电,尽量多的以DG给负荷供电,同时DG多余的电能充分利用,储存在电池中,这样可以让离网运行保持时间最长。为此,储能SOC上限门槛设置80%–90%,下限门槛20%–30%。并网运行时,储能维持在上限80%–90%,这样离网运行时储能能保持长时间的电量供给。

离网运行,在SOC高于上限门槛时,储能工作在图4的折线2,充电时为fH区域,发送的是禁止充电信号;SOC在正常范围内,储能工作在图4的折线1,发送的是允许充放电信号;储能可能随负载消耗SOC降低,在SOC小于下限门槛时,储能工作在图4的折线3,放电时为fL区域,发送的是禁止放电信号。SOC与电池充放电的关系如图8所示,表示SOC与电池充放电关系。

图8 SOC与电池充放电的关系

3 实验验证

3.1 实验系统介绍

为验证本文提出采用移频控制技术,利用频率信号作为通信手段,实现无通信线互联微电网控制,搭建了如图9所示的微电网实验系统,实验系统由20kW储能,20kW负荷,20kW光伏发电构成,储能电池采用锂离子电池,储能变流器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具有电压源外特性,下垂折线采用本文提出的移频控制技术,并网采用预同步并网技术,光伏逆变器采用f-P折线控制技术,负荷1功率12kW,负荷2功率8kW,实验系统接入电压400V,实验系统没有MGCC,实验内容主要有并网转离网实验、离网运行负荷突减实验、离网转并网实验等,验证不同工况下无通信互联微电网控制。

图9 无通信线微电网实验系统

3.2 实验验证1:并网转离网

微电网在并网转离网时,验证解决目前运行的微电网可能出现的离网瞬间过电压及“有缝”切换问题。并网转离网实验如图10所示,实验按照交换功率最大,由微电网向配电网送电,光伏发电20kW,负荷为0,并网运行时光伏发电20kW全部通过PCC输送配电网,储能出力为0,此时发生非计划孤岛,光伏发电20kW转为储能全部吸收。图中线 为微电网母线线电压(390V),并网转离网时没有缝隙,没有发生过电压,实现了非计划孤岛的无缝切换,线 为储能变流器相电流,孤岛发生后储能出力为0到充电电流29.8A。

图10 并网转离网实验

3.3 实验验证2:离网运行负荷突变实验

微电网离网运行时,验证不依赖通信,依靠主储能与DG配合实现控制调节及能量平衡。离网运行负荷突变实验如图11所示,正常运行负荷20kW,光伏发电出力10kW,储能放电出力10kW,储能放电出力加光伏出力,正好满足负荷消耗需要,90ms负荷突减12kW,270ms后又突减8kW的情况,第一次负荷突减12kW,负荷仅剩8kW,此时光伏发电10kW,超出负荷消耗,多余的2kW储能充电,储能由放电状态到充电状态,第二次负荷再突减8kW,负荷为0,此时光伏发电10kW,负荷消耗为0,光伏发电10kW光伏发电全部由储能吸收。图中线 为微电网母线线电压390V,保持不变;线 是储能交流侧电流,电流相位在负载突变前后相差180°,电流从放电到充电(0–90ms:14.9A,90–270ms:3.1A,270ms以后:-15.2A);线 是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电压(700V),线 是储能变流器直流侧电流(0–90ms:14.1A,90–270ms:2.9A,270ms以后:14.5A)。

图11 离网运行负荷突变实验

原标题:【新技术】移频控制无通信线互联的微电网控制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微电网系统查看更多>微电网并网查看更多>微电网控制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