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智能变电站技术正文

如何彻底解决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的问题

2016-08-04 15:51来源:供用电杂志关键词:电缆变电站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Q:这几种接地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徐丙垠:总体来说,大电流接地方式易于实现故障检测与继电保护,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存在由于非故障相电压升高造成的过电压危害;但缺点是不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发生瞬时性故障时也会跳闸。国内外统计数据均表明,架空网络采用大电流接地方式跳闸率比小电流接地方式增加约50%。

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优点是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时能够自动熄弧,缺点则是接地故障检测与继电保护技术较复杂,在发生间歇性燃弧故障时非故障相电压可达正常运行电压的3倍以上。

Q:近年来,因配电网导线坠地导致的触电事故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是否可以迅速切除发生接地故障的线路,从而避免发生这种事故?

徐丙垠:不完全是这样。对于10kV小电阻接地配电网来说,导线坠地故障的接地电阻比较大,产生的故障电流一般不会超过60A,在导线坠落到干燥的沥青或沙地上时,接地电流几乎为零。我国小电阻接地系统线路零序电流保护的电流定值一般选为40~60A,显然无法在发生导线坠地故障时可靠切除故障线路。

我国南方某沿海城市的10kV配电网在1993~2000年间共发生了11起触电死亡事故,而当时变电站的保护并没有动作,说明在人身安全方面小电阻接地方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事实上,在接地电阻比较大时,中性点接地方式对故障电流的影响并不大。不论采用何种接地方式,导线坠地故障的检测都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技术难题。

Q:对于我国配电网中性点的接地方式,请谈谈您的看法?

徐丙垠:我国业界对于配电网采用什么接地方式一直有争论,不同的观点一度激烈碰撞、争执不下。2010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613-2010)规定:对于中压配电网,当电容电流小于10A时采用不接地方式,10~150A时采用消弧线圈接地,电容电流大于150A且全是电缆网络时,采用小电阻接地。目前,我国各地基本上是遵循上述原则选择配电网接地方式的。但是,也有供电企业在架空网络以及架空与电缆混合网络中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个别已经采用了小电流接地方式的,也在考虑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说明大家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没有完全形成共识。

应该说,国家标准是经过行业专家充分的讨论形成的,是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综合考虑了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过电压危害、设备投资、运行经验与管理维护工作量等因素得出的结论,应该作为我国选择配电网接地方式的依据。最近,国家电网公司新修订的《配电网技术导则》对配电网接地方式的规定,也基本上遵循了国家标准。

Q:为什么电缆网络在电容电流大于150A时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呢?

徐丙垠:主要因为电缆网络里瞬时性故障的比例较低(在20%左右),消弧线圈清除电缆网络瞬时性接地故障的效果没有在架空网络里明显;此外,当电缆网络的电容电流比较大时,消弧线圈补偿后的残余电流也比较大(大于10A),即便是瞬时性故障,电弧也难以自行熄灭;再就是所需的消弧线圈的容量也比较大,设备投资大而且占用的安装空间也比较大。

不过,考虑到电缆网络里还是有一定比例的瞬时性接地故障,而且在电流小于30A时接地电弧都有可能自行熄灭,因此从提高供电可靠性的角度出发,电容电流大于150A的电缆网络也可考虑采用谐振接地方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不宜将已经是谐振接地方式的配电网改为小电阻接地方式。事实上,德国的配电网全部采用谐振接地方式,单母线系统的最大电容电流达到300A。

原标题:【访谈】徐丙垠:贯彻《配电网技术导则》,彻底解决小电流接地故障处理问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