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

2016-06-14 15:04来源:公共政策研究作者:范必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能源供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供给侧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呈现出新特征,对经济稳定增长的约束日益凸显。针对这些情况,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健全了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中一直兼顾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但近20年来对需求管理手段用得较多,重视程度较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政策体系。提出供给侧改革,意味着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将增加供给管理的分量。协同发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的作用,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二,坚持和发展了转方式调结构的既定发展方针。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1,“九五”计划作出了具体部署。历经“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中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确立为发展主线。也就是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等重要的指导方针。强调“结构性改革”,体现了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对过去20年转方式调结构方针的继承。“结构性改革”又将结构调整根植于改革,强调不是靠传统的计划手段、行政办法,而是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推动结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结构性改革又是对转方式调结构方针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第三,满足了宏观经济管理远近结合的客观需要。凯恩斯主义将需求管理看作短期管理。马歇尔指出,在短期内,需求在市场价值形成时更起作用,而在长期内,供给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国学者也广泛接受这一观点。在宏观管理实践中,采用需求管理手段解决短期问题、周期问题,将供给管理作为长期管理工具。因此,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发挥着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作用。

1.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2.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外供给管理有很大不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推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里根、撒切尔夫人一样,是接受了供给学派的主张。对这一观点应当作具体分析。一方面,中外在供给管理上有一些共同点,如经济发展都面临供给效率不高问题,在政策层面都主张减轻税赋、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等。另一方面,中外供给管理在多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

第一,提出背景不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英实施供给学派主张的背景是,经济出现滞胀,需求管理失效,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政府债务激增,财政赤字高企。较高的社会福利抬高了生产成本,使企业竞争力下降,拖累了经济增长。我国提出供给侧改革面临的形势与之完全不同。经济发展基本面良好,虽然增长下行压力很大,但仍然保持了中高速,CPI增速较低,不存在滞胀问题。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起了关键作用,需求管理仍然有效。政府债务水平有所提高,但保持在安全范围内。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不存在福利过高问题。

第二,施政方向不同。历史上美英无论是实行凯恩斯主义,还是采用供给学派主张,往往倚重于单一学派的理论。为了应对滞胀,几乎都放弃了凯恩斯主义,转向供给管理。马克思则是辩证统一地分析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了生产的决定性作用。我国在宏观经济管理实践中,运用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是孤立地进行供给管理或需求管理,而是从供需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三,政策措施不同。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英美大力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债务。我国则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赤字、扩大政府支出拉动内需。二是货币政策。英美紧缩货币发行,抑制通货膨胀。我国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努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三是福利政策。英美普遍削减福利。我国虽然要精简归并和降低“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但并不减少社会福利,而且要通过“补短板、兜底线”,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四是就业政策。英国撒切尔政府实施了打击工会的政策。我国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对富余职工采取转岗就业、扶持创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方式,维护其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原标题:范必:供给侧改革理论思考 | 再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3)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查看更多>供给侧改革查看更多>能源供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