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人物正文

回顾电力装备大师进化史 致敬国家电力工程师

2016-04-11 09:26来源:工程客作者:土豆关键词:特高压变压器输变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坚守国家权利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6年决定上马特高压项目之初,组织专家进行过一轮技术摸底。有专家问我对研发相应变压器有没有把握时,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宓传龙对我们记者回忆说,“如果国内企业不敢承担,就只能把技术开发让给国外公司,今后我们还得被卡脖子。”

三峡工程建设之初,中国相关决策层基于现实,决定以“市场换技术”,要求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一起参与技术攻关、项目建设。

“外国企业当然不愿合作,为此设置的一个障碍就是不让我们参与做变压器核心部件,只是同意国内组装。”宓传龙说,“这哪能提高技术,当然不能同意。我们不仅要参与,而且要参与到作为变压器‘心脏’的线圈部分。”

1998年,他带队与瑞士ABB公司展开了一场艰苦的谈判,力争独立制造的权利。

这次谈判的结果是,中国人获得了换流变压器线圈技术。由此,三峡相关设备的国产化率从以前的17%上升到50%。

宓传龙很坚持“中国权利”。

比如,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相关产品的评审,他们准备了A、B方案,并提前告知国家电网公司,A方案有公司核心技术参数,B方案则有所保留。

这是因为现场有外方专家参与评审。

“公开评审时我们出示的是B方案。我们的电抗器技术是全球第一,能把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对外公开吗?”宓传龙说。

啃下特高压设备硬骨头

特高压的谈判对手也曾是ABB。

“2006年上特高压项目时,ABB派人来与我们谈了一个月,想以最小的投入介入其中。”西开电气公司高级工程师江洪对我们回忆。

“当时特高压也存在一些争议,技术路线不明,市场也不明,看不到前景。”江洪说,“实验相当花钱,开关开合哐当一下,可能几十万元没了,一套试验没有四五千万元做不下来。”

再比如换流阀设备是直流特高压关键设备,每个阀片单价2万元,全部设备需求约3000万元。

这也加剧了技术人员的压力,尤其是出厂前实验。

“我们不愿到现场,害怕听到产品放电的声音。如果听到,真的会崩溃。最终成功了,大家如释重负,自豪感一下起来了。”已经60多岁的宓传龙对我们记者说这话时,突然眼眶通红。

如今,宓传龙希望得到更多支持,“很多特高压设备国内企业都能做。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业主单位的顾虑,我们也承认曾经有短板,比如在材料、工艺、洁净度、管理水平等方面。”

在西电集团副总工程师、西开电气公司党委书记张猛看来:“这还与中国基础研究不够、原创性理论突破少,以及缺乏主动创新精神,缺乏职业精神有关。”

同时,业主单位严格按照采购程序,注重和要求设备供货商的市场业绩。“如果没有业绩,就很难入围招标,进不了招标就意味着永远没有业绩,就永远被牵着鼻子走。”苟锐锋说。

“实际上国内企业是有这个能力的,只是看你是否信任他。”宓传龙表示。

2008年春节,西电集团的很多技术团队都没有休息,哪怕实验到半夜也要将结果层层汇报,不然睡不着。

业主单位的专家组要到西高院考察特高压设备大容量实验,结果发生事故。

西高院认为是套管等质量问题,但业主单位的专家认为是设备有瑕疵。最后证明是日本供应商的产品问题。

“特高压主要市场在中国,中国的科技人员也终于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了。以前中国电力建设受国外产品、技术的垄断和高价格控制,随着这几年国内企业技术跨跃式进步,我们逐渐掌握了话语权。”西电集团副总经理裴振江表示。

“我们与老一辈相比,赶上了中国能源发展、电力发展的黄金时机。尤其是这几年参与中国特高压设备的攻关,不仅输变电行业、西变公司有了飞跃,我们也拉起了一个技术过硬的团队,觉得很自豪。”宓传龙说。

原标题:电力装备大师进化史|《致敬!国家工程师》系列之十|正经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变压器查看更多>输变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