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配电自动化报道正文

主动配电系统安全受挑战 可靠性评价体系如何建立?

2016-02-17 16:31来源:供用电杂志作者:李更丰,别朝红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储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利用上述基于VPP的微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微网接入后给主动配电系统带来的双向随机潮流,进而评估其对可靠性的影响。

.1.3 响应负荷与储能装置协调优化模型

主动配电系统中引入了响应负荷及储能装置,正是通过对响应负荷及储能装置等的主动式协调控 制与管理,主动配电系统能够有效地减少可再生能源随机性的影响,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文献[12]介绍了响应负荷与储能装置协调优化的实施框架,如图3 所示。其中,微网中心控制器可以接收日前的天气和电价预测信息。天气信息随后被应用到风力和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概率模型中,确定风力和光伏的出力。结合电 价预测信息、分布式电源的出力、负荷及储能的优化模型,中心控制器求解协调优化模型,然后将得到的控制命令下发给负荷和储能装置,实现其协调优化。

文献[11]介绍了基于电价的需求响应模型,文献[12-13]则根据负荷的优先级将负荷分为关键负荷、可转移负荷及可中断负荷,进而提出了基于激 励的需求响应模型。储能装置的协调优化模型主要考虑充放电约束及充放电策略[11-13]。基于需求响应及储能装置模型,可以建立响应负荷与储能装置的协 调优化模型,模型的具体介绍可参见文献[1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动式协调控制与管理的引入,响应负荷需要改变其用电行为,以响应电价或者激励机制, 这样的响应行为将直接影响用户对供电的满意度。文献[13]基于用户用电量的改变和用电费用的改变分别提出了两种衡量用户满意度的指标。

基于用电量改变的满意度指标定义如下:

式中:et是引入需求响应前用户t时刻用电量;etop引入需求响应后的用电量。

基于用电费用改变的满意度指标定义如下:

基于上述满意度指标的定义,可以在协调优化模型中增加用户满意度约束,即:

式中:M和S是满意度指标的下限。

原标题:【特别策划】主动配电系统的可靠性评估研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电源查看更多>配电系统查看更多>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