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配电自动化评论正文

一文看懂!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

2015-12-15 08:18来源:供用电杂志作者:刘东关键词:配电网配电自动化电力设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反思阶段

从2004年开始,国内许多省市电力公司和供电企业都对前一轮的配电自动化进行反思和观望,慎重地对待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开展。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生技部委托上海市电力公司牵头研究适合于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模式,该项目于2008年通过验收;国家电网公司还委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配用电与农电研究所牵头研究适合于县城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模式。

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信息交换标准化委员会的配网工作组,积极进行IEC61968的翻译工作和相应行业标准DL/T1080《电力企业应用集成配电管理的系统接口》的制定,以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各个系统之间的接口和信息集成。

与此同时,相关自动化企业对配电一次设备、配电自动化终端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制造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为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设备基础;相关研究单位与高校对配电网分析与优化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城乡配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网架结构趋于合理,这为进一步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技术反思阶段主要对以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技术方面的问题。

1)配电网架薄弱且存在缺陷。早期配电网架十分薄弱,辐射状配电网架比较普遍,馈线分段数较少且分段不够合理,转供容量不足,这些一次网架的缺陷削弱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作用。

2)配电自动化技术与设备不成熟。早期配电自动化系统没有很好考虑配电系统自身的特点,主站系统的馈线故障处理不完备,配电终端设备经不起时间和恶劣环境的考验。

3)对工程实施难度估计不足。配电自动化系统对于设备的运行环境要求高,必须考虑雷击过电压、低温和高温工作、雨淋和潮湿、风沙、振动、电磁干扰等因素的影响,而且施工以及运行维护规模大,涉及到的部分多,还面临通信方式多样、操作电源可靠提取等问题。

4)缺少信息集成的相关技术。配电自动化的点多量大、涉及面广,信息集成难度大,对相关系统和信息的整合和关联缺乏整体的考虑,没有统一的信息模型与交互规范。

(2)管理方面的问题。

1)对配电自动化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配电自动化的定位不清楚,应用主体不明确,建设完的系统没有一个部门可以真正使用起来,满足不了配电生产、运行和管理的实际需要。

2)系统规划不够科学。配电自动化初期建设缺少统一细致的整体规划,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不明确,没有以实用化为导向、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建设模式,系统功能与管理模式不相适应,导致系统不能全面发挥作用。

3)系统建设不够规范。一是缺少整体配电自动化规划设计和建设及验收的标准或规范,未形成有序的建设机制,不能够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配电自动化建设;二是工程管理不规范,施工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后期运行、维护困难;三是系统建设延续性不够,后劲不足,不能发挥规模效益。

4)运行、维护保障不够。一是没有对应调整组织结构,管理存在脱节现象,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二是缺少配电自动化的运行维护的技术手段与运行维护的高水平技术队伍,人员保障与测试工具不到位;三是资金持续投入不够,仅仅将配电自动化工程当成试点工程、面子工程,重建设而轻维护。

延伸阅读:

【案例分析】车祸中撞坏的电力设施 该由谁来赔?

原标题:【配电自动化】刘东: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技术进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查看更多>配电自动化查看更多>电力设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