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观点】科学规划 顺应智能电网发展潮流

2015-09-11 08:15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能力君关键词:智能电网柔性直流输电调度控制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变电方面,持续推广智能变电站建设,同步对老旧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进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研发应用智能变压器、智能断路器等智能设备,构建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平台,建立各环节高度融合的智能变电站技术体系。

在配电方面,有序推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差异化选择适合区域需求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及技术路线,逐步提高不同地区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升配电自动化系统与主网、营销等体系的信息共享水平,2020年实现国家电网公司各类供电区域配电自动化系统100%覆盖。

在调度方面,进一步提升各级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功能应用,优化调度数据网络结构,实施网络带宽扩容,完善安全防护体系架构,进一步加强各级调度、各电压等级厂站和各类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覆盖;进行风电与城市供热联合调度运行示范,攻关适应高比例清洁能源接入的交直流混联电网系统级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建设统一的大电网智能调度、经济运行与安全防御系统,进一步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03互动化建设

重点在常规电源并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分布式电源接入、智能互动用电、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五方面进行规划和布局。

在常规电源并网方面,推广实施常规火电机组参数实测工作,提高系统计算的准确性,开展火电机组脱硫脱硝等信息监测功能建设,做到电源与电网之间的信息开放互通。通过对电源的优化调度,推进电源结构调整,探索对主动参与调峰调频的电源建立运营补偿机制。

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方面,推广大规模风电/光伏功率预测技术,2020年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升2%~3%,建成覆盖并网新能源电站的资源监测网络;推广清洁能源优先调度技术,攻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电力外送与调控技术、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灵活并网运行控制技术及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风光储联合优化调度技术,提升大电网控制接纳新能源能力;对风电场、光伏电站配置的储能系统,开展基于灵活电价的商业模式示范项目建设。

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方面,推广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并网设备及系统,实现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及储能系统与电网的双向互动;加强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并网仿真试验、检测技术、运营管理及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在具有多种能源利用条件的地区,开展分布式电源多能互补综合示范工程,提升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有序推进微电网在海岛、山区等偏远区域的示范应用,提高配电网整体抗灾能力和灾后应急供电能力。

在智能互动用电方面,全面推广应用智能电能表,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一步完善智能电能表多元化计量模式和互动功能,支持未来实时电价机制,支撑用户需求侧响应、信息互动、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等业务;建设用户需求侧响应管理系统,健全需求响应工作机制和交易规则,试点示范大规模用户参与需求响应调峰示范项目,探索灵活多样的市场化交易模式;示范建设智能小区、智能楼宇、智能园区,提高有序用电和能效服务的智能化程度,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进一步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和实施规模,推广应用热泵、电采暖、港口岸电等技术,提升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水平;选择适宜地区,开展基于光伏、风电、燃气的冷热电三联供的多能源互补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完善与煤、油、气等相关能源领域的用户信息共享,建设跨行业能源运行动态数据集成平台。

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接入方面,推进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及车联网服务平台建设,接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的充电设施,提升充换电设施互动服务能力,满足2020年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开展电动汽车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车载储能电池利用效率及车网互动服务技术水平。

除此之外,还应掌握新型基础材料核心技术,推广应用国产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安全控制芯片,研发新型磁性材料、直流绝缘材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等,实现柔性直流工程系统设计、储能相关设备研制等关键技术突破。(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 宋璇坤)

本文有删节,详细内容请参见第9期《国家电网》杂志。

原标题:科学规划顺应智能电网发展潮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柔性直流输电查看更多>调度控制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