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我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前景分析(附案例)

2015-09-01 08:33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陈海生关键词: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储能系统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兆瓦级技术进步显著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的压缩空气储能装置从千瓦级一直做到了现在的1.5兆瓦。

压缩空气储能的系统过程相对比较复杂,包括系统的压缩、膨胀、蓄冷、蓄热、截流、相变等工作。这其中也有几个关键点:首先,不是每个过程的效率高,整个系统效率就高,因此需要研究压缩空气储能过程和系统集成;第二,压缩空气储能的配件,压缩机和膨胀机对整个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揭示其内部的流动、传热耦合和蓄热方法;第三是蓄冷和传热特性,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的特点,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提出四个压缩空气储能热学分析方法和优化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算出设计方法,并进行了集成的验证实验。

在膨胀机流动特性和设计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其内部的二次流动、漩涡和发展规律,还要了解压缩机的机理。在设计方面,要建立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的设计方法,并进行系统部件的试验和验证。

研究人员曾经提出,压缩空气储能机理的损失和换热损失机理,在储热阶段要完成储热特性的机理,提出了蓄热流动损失。在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研究基础上,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设计研发体系,包括设计软件、研发平台,涵盖了压缩空气储能关键技术的方方面面。

在集成试验方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完成了15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实验台。从2012年开始,我们运作了压缩空气组1.5兆瓦示范装置,运行超过了1000个小时,系统效率达到了52%。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做的1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目前已经进入部件测试阶段,同时我们也在继续进行技术研发,拓展相关的示范应用。

分布式供冷应用案例分享

分布式供冷应用项目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节能减排。这种系统通过燃烧燃料,运用高温发电,中温制冷,低温供热。系统的挑战性在于负荷波动大,系统故障率高,迫切需要与储能技术相结合。

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最近设计的1.5兆瓦压缩空气储能耦合装置中,左边是燃气轮机装置,右边是余热回收和制冷。工作方式是运用压气机进行充电,在放电的时候,通过输电来压缩空气。这种燃机可以分布式运行,比如可以在楼宇项目中推广。

在广东的一个楼宇系统中,最高电负荷达到了1725千瓦,研究人员通过配备压缩空气储能,实现了削峰填谷。燃气装机达到1252千瓦时,系统效率从23.1%提高到26.5%,综合效率也从18.9%提高到29.4%。系统效率的提高,也让总装机大幅度下降,减少了成本投入。

目前我们在1.5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中,效率是50%~55%,我们希望在10兆瓦时,效率达到60%~65%,单位造价降至8000元人民币,这是我们的发展目标和对未来的预测。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究中心主任,本报记者贡晓丽根据其报告整理)

原标题:我国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前景可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压缩空气储能查看更多>抽水蓄能查看更多>储能系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