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前瞻十三五】中国制造强国应该怎么走?

2015-07-08 09:41来源:国际先驱导报关键词:电力装备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佛山凯恒电机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陈宇说,通过安装机器手替代人工,一年多来企业产能提高了50%,人员节约了70%,“未来可以此为基础实现跟物联网的对接,发展出信息化水平更高的制造能力。”

关键技术产品的“卡脖子”现象

根据“中国制造2025”,中国将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大重点领域。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十大产业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个问题,即关键技术、关键产品的“卡脖子”现象。

比如,芯片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作为全球电子制造业大国,中国每年要进口约21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12元人民币)的芯片,花在芯片上的外汇甚至超过了石油。更关键的就是,在高端集成电路方面,中国还面临一些西方国家的出口限制,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一个瓶颈。

正因为“缺芯”之痛,2014年以来中国先后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并成立了千亿元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从之前的千亿扶持计划,到‘中国制造2025’,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这个时间窗口才能重新定义全球市场格局。”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徐小田表示。

中国的芯片企业也开始大规模并购重组,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以来,紫光集团先后收购展讯和锐迪科,并获得英特尔入股,成为国内芯片设计行业的巨头;2014年年底,长电科技收购新加坡星科金朋后,有望进入芯片封装产业的全球前五。

在另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国企业也开始向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发起攻关。

2014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8.4万辆,同比增长300%以上,进入井喷模式。与传统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大系统。其中,电控系统的核心元器件IGBT,大量依赖进口,市场主要掌握在德国英飞凌和日本三菱等企业手中。

斯达半导体首席执行官沈华博士告诉记者,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了两大影响:一是外资供给国内厂商的元件都是标准品,不能实现定制,这就造成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不仅体积大,而且功能不够好。二是在生产任务紧的时候,国外供货不及时,影响国内企业的开发节奏。

瞄准这个“卡脖子”问题,从英飞凌回国创业的沈华很快开发出用于电动汽车的国产IGBT,打破了外资的垄断。“IGBT国产化后,国外产品应声降价,从原来的4500元降到3000多元。我们有自信,在技术和产品上不输于老外。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国内厂商对国产元件仍有歧视现象,在采购时指明要求是国外著名产品。这种观念的转变,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原标题:前瞻十三五:中国制造强国应该怎么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智能制造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