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配电自动化人物正文

侯义明: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成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

2017-12-20 11:21来源:中国电力报关键词:配电网一二次设备融合配电自动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为解决配电网规模化建设改造中配电自动化覆盖及配电一二次设备不匹配问题,同时实现线损分区、分压、分元件、分台区,推进10(20/6)千伏同期分线线损管理,不断提高线损管理精益化水平,提升经营效益,我国电力行业提出了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专家侯义明表示,当前,随着配电自动化、智能电网建设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推进、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已成为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

分两阶段实现一二次设备融合

配电自动化是打通智能电网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那么,如何打造配电自动化?侯义明认为,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事实上,我国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概念,随后不断实施各项促进措施,并持续加快其相关标准建设。去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并通过大量征求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商的意见对该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近期又发布了《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成套设备招标技术规范》、《国家电网公司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开关及环网箱入网专业检测公告》等文件,提高了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标准化、集成化的制造水平和运行水平及质量和效率。

“关于推进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早在2012年就有了明确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侯义明介绍说,在提高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标准化、集成化水平,提升配电设备运行水平、运维质量与效率等的总体思路下,为稳妥推进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技术发展,协调传统成熟技术的可靠性与新技术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应将总体目标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首先是推进、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成套,然后再进一步实现融合的最终目标。”侯义明表示,在第一阶段,配电一二次设备成套的主要工作是将常规电磁式互感器(零序电压互感器除外)与一次本体设备组合,并采用标准化航空插接头与终端设备进行测量、计量、控制信息交互,实现配电设备与配电终端的标准化接口、配电一二次成套设备招标采购与检测。

第二阶段的工作将结合一次设备标准化设计工作同步开展,主要是将一次本体设备、高精度传感器与二次终端设备深度融合,达到“高可靠性、小型化、平台化、通用性、经济性”目标。

因此,在第二阶段,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应采用一体化设计理念,终端产品设计遵循小型化、标准化、即插即用原则,满足不同厂家装置互换的要求。

持续完善产品设计和应用

近年来,为推进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国家电网公司不断推出相关技术方案,持续细化、完善相关目标、任务。

《配电设备一二次融合技术方案》进一步明确,在第一阶段,要重点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接口标准化,成套化招标采购与检测等要求。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一二次设备的高度融合、装置级互换、工厂化维修等要求,解决成套设备绝缘配合、电磁兼容、寿命匹配等问题。这些都为加快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过,在相关方案应用、实施过程中相继发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的产品设计及现场应用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例如,电压传感器采用电阻分压技术时,在现场应用中存在感应高电压的隐患,大量使用会降低线路对地绝缘水平等。另外还有二次侧需要负载阻抗匹配,传输电缆参数的高温一致性差,各相一致性差等问题。

电压传感器在采用电容分压技术时,也存在电容器参数一致性差,生产过程中需要挑选器件;普通电容温度稳定性差,难以满足全温度范围内的精度要求;稳定性高的电容体积大、成本高等问题。

“除了电压传感器方面的问题,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在产品设计方面不协调的问题也非常突出。例如一二次设备接口设备不匹配,兼容性、扩展性、互换性差;支撑线损计算、单相接地故障检测需求不统一;存在遥信抖动、设备凝露现象;缺乏一二次设备联动测试机制等。”侯义明表示,要想加快推进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必须首要重视解决产品设计不协调的问题,这是有效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的基础。

原标题:实现配电一二次设备融合成电力行业关注的焦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电网查看更多>一二次设备融合查看更多>配电自动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