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输配电网讯:2017年9月中旬,江苏省电力交易中心连续向社会公示74家售电企业名单。至此,全国进入及通过公示程序的售电企业已达2259家,完成工商注册成为“预备队员”的售电企业更数倍于此,达到8000家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具有民资背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至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77000亿千瓦时。按照国家能源局“2018年工业用电量全部放开,2020年商业用电量全部放开”的相关规划,面向社会资本开放的售电市场规模每年将达数万亿元。
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将带来巨大商机
电力是一种长期“统购统销”的特殊产品。近年来地方供电企业曾进行过一些“配售分离”的尝试,但并未实质性地触及产权。“发电企业通过协议方式向用电大户直接供电”是电力体制改革的积极尝试。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本质上来说,国家定价语境下的电力部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放开售电市场就是要还原电力的企业属性和商品属性。”
2015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下称“9号文”),明确提出要“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此后,各省份纷纷出台配套文件,加快构建投资多元、主体规范、交易公平、监管有效的配售电市场体系。
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所谓放开售电市场,简而言之,就是除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中公共事业性质用户及居民家庭用电仍由电网公司提供“兜底”服务,以充分保障“无议价能力用户”的用电权益外,其他的电力买卖将转让给社会资本经营。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输、配、售电的真正分离——具备规定资质后社会资本都可以注册售电公司参与售电乃至配电业务,电网企业的任务变成了电网投资运行、电力传输配送,类似于汽车过路费的电力‘过网费’(输配电费用)将成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该人士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初步梳理发现,2015年之后现有的售电公司大约有如下几类:1.发电企业自办的售电公司;2.热电联产企业自办的售电公司;3.地方政府主导,撮合发电用电两方成立的售电公司;4.掌握大量电力用户资源的国有或民营售电公司;5.电力工程或电力设备制造商开办的售电公司;6.具有新能源背景的售电公司;7.电网企业开办或分离出来的售电公司。经营方式多种多样,向发电企业直接购电、通过集中竞价购电、向其他售电商购电等多种方式,然后再以不同方式卖给电力用户。
有数据表明,先行先试的省份如广东,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已获利颇丰。广东省电力交易中心2017年8月23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2017年上半年,该省电厂让利35.92亿元,售电公司与电力用户大致按2:8分成,进入市场的322家售电公司月均盈利达140万元。
以“诠释配电物联网架构体系,推动能源互联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年(第三届)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于2019年6月26-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联合主办,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
>>更多新闻排行榜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版权所有 © 1999- 北极星输配电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