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市场正文

2030年近零能耗建筑将迎来全面爆发期 有力支撑建筑节能降碳

2022-01-13 08:20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张金梦关键词:节能节能技术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核心阅读:相关研究发现,近零能耗公共建筑的碳排放和能耗较普通建筑均下降超五成,成为建筑领域降碳的重要支撑。但要充分发挥近零能耗建筑的降碳优势,还需大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其中的应用比例。

降碳大势下,近零能耗建筑因“建筑产能近乎与建筑能耗平衡”而备受关注。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通过被动式技术手段,近零能耗建筑可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供冷需求,减少建筑运行碳排放。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在建及建成的近零能耗建筑面积已超1200万平方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一级巡视员倪洪波表示,当前,近零能耗建筑已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条件,预计2030年,近零能耗建筑将迎来全面爆发期,成为建筑节能降碳的有力支撑。

建筑节能降碳的关键举措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重庆大学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省级建筑碳达峰形势评估》,2019年,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33亿吨标准煤;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49.97%。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来十年内,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及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仍会持续攀升。“初步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将达到38.8—39.8平方米,城镇住房存量将达到395—405亿平方米。若依靠现有建筑节能政策标准与技术,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预计将在2038年,明显滞后于全国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建筑行业节能减碳挑战空前。”徐伟直言。

“大力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是着力解决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李德英看来,近零能耗建筑可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和技术手段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大幅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使建筑自身产能与建筑用能近乎平衡,最大程度减少建筑运行期间能耗。

根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近零能耗公共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较基准建筑可下降55.4%,建筑阶段能耗水平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筑降低60%以上。“在大力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推动现有建筑节能技术改造及全面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的基础上,我国建筑领域有望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且碳达峰峰值有望从31.5亿吨降至26亿吨。”徐伟说。

已具备大规模推广条件

“自2010年我国启动近零能耗建筑工作以来,经过十二年的探索与实践,近零能耗建筑现已具备规模化发展条件。”倪洪波说。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已有20余个省市累计出台了100多项近零能耗建筑鼓励政策。例如,南京市去年3月发布的《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优先支持近零能耗建筑及零能耗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分别按照30元/平方米、80元/平方米、100元/平方米予以补助;内蒙古自治区于去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也指出,鼓励开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试点示范,推进被动式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

徐伟表示,政策及规划目标的层层推进,推动了近零能耗建筑的实施与落地。截至目前,我国在建及建成近零能耗建筑面积已超1200万平方米,直接带动近100亿元产业规模。

“从中国近零能耗建筑‘第一楼’——中国建筑科学院大楼,到全球最大的近零能耗示范区——高碑店列车新城,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的发展逐步呈现出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规模化发展趋势。”五方建筑科技集团董事长崔国游说。

崔国游表示,伴随着我国近零能耗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单体建筑规模逐年增大、开发面积逐年递增、增量成本逐步降低,近零能耗建筑建筑类型日益多样,已从单一的示范试点项目延伸至住宅、公租房、办公楼、学校、农宅等多种建筑类型,并涌现出多个10万平方米规模以上的近零能耗示范区。“按照现有基准条件预估,近零能耗建筑将在2030年迎来全面爆发期。”

应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在徐伟看来,未来规模化推广近零能耗建筑,仍需进一步提升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

他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尚存巨大空间。“以光伏为例,假设城市建筑层平均为10层、农村居住建筑层平均为3层,按照城市建筑面积的50%安装光伏设备、农村建筑面积100%铺设光伏设备计算,粗略预测,城市共计可安装光伏装机450吉瓦、农村共可安装光伏装机350吉瓦,若铺设面积更多,建筑铺设光伏装机最高可达20亿千瓦。”

“另一方面,在大比例使用光伏的情况下,建筑运行碳排放相较基准建筑下降68.5%。”徐伟介绍,应用可再生能源是降低建筑运行碳排放的直接手段。记者了解到,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半壁店村的近零能耗建筑——“零舍”为例,其建筑阳光房顶光伏所发电量,就足以满足建筑内所有电器设备的用能。

“在现有建筑节能标准稳步提升的前提下,若新增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面积达到2亿平方米,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有望提前到2027年。”徐伟表示。

对此,李德英建议,下一步,新建建筑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与多能互补解决方案,制定太阳能清洁供能及冷热电联产综合解决方案,加强建筑节能,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推行近零能耗建筑,最终实现建筑零能耗。


原标题:近零能耗建筑备受期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查看更多>节能技术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