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配电自动化政策正文

山东烟台十四五规划建议:提高配电网运营效率

2020-12-23 15:47来源:烟台日报关键词:十四五能源规划增量配电碳排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七、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坚持深耕日韩、巩固欧美、拓展“一带一路”,尽快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高水平开放新体制,增强全球资源要素聚集配置能力。

25.优化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经贸、科技创新、能源资源、现代金融、文化旅游、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实施“海外烟台”战略,高标准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实施“一国一策”合作行动计划,巩固提升与欧美发达经济体合作水平,深度开拓东盟等新兴经济体市场空间。

26.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实施新一轮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外商投资先进制造业领域。实施全球招商伙伴计划,聚焦三类500强企业,加强与全球先进技术、高端产品、国际资本、顶尖人才、多元市场对接,引进培育“链主”企业。创新招商模式,推动招商引资向产业组织转型、政策优惠向环境优化转型、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转型。创新招商机制,实施精准招商。搭建重大招商载体,加强国有企业招商工作。加强前招商和后招商的衔接,建立重大项目市级统筹机制。

27.深化与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创新与日韩地方政府及重点企业间合作机制,在通关、资金进出和人员往来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完善“中日韩跨国办”机制,加强中日韩海关间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合作。用好日韩山东周、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等平台,推进中日韩跨国技术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优势互补。建立面向日韩高水平金融开放与合作机制,稳步推进跨境人民币贷款和发债、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等业务。建立与日韩企业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长效机制。

28.提升国际经贸合作水平。借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机遇,推动出口贸易转型发展、进口贸易突破发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努力建设对外贸易强市。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扩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维修规模,培植技术、品牌、标准、质量、服务等外贸竞争新优势。开展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形成具有烟台特色的市场采购产业链和生态圈。创建国家贸易数字化示范城市、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提升数字贸易等新兴服务贸易能级。推动货物贸易特色发展,发展混矿、混煤、混油业务。搭建经贸促进活动平台,促进外贸企业纵深开展业务,带动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走出去”。培育本土跨国公司,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全球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

29.打造“四园两区”开放平台。统筹推进各类国际特色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市场化招商、公司化运营、绩效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四园两区”在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发挥龙头作用,在全国全省同类园区中走在前列。高水平建设国际招商产业园,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和中日产业园建设,用好中韩、中日两个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以“两国双园”合作加强双向投资和优势商品进出口。做大做强中德新材料产业园,整合中德工业设计中心等资源,协同开展对欧经贸合作。推动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赋能提升,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形成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成果。推动烟台综合保税区提质升级,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发挥独特优势,规划建设半岛新区。

八、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篇章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尽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30.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抓好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优质粮油产能产量,建设优质粮油生产功能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施烟台苹果高质量发展工程,完成老旧苹果园改造。培育扩大莱阳梨特色品牌优势,加强老梨园保护,大力发展以“莱阳茌梨”为代表的梨产业。改造提升葡萄·葡萄酒、大樱桃、畜牧、蔬菜等产业,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产品供给基地和智慧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增强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大力发展现代种苗业,提升农业装备科技化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打造烟台苹果、烟台莱阳梨、烟台海参、烟台大樱桃、烟台肉鸡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烟台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31.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发挥农村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和产业化联合体。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开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进阳光村务建设。

32.促进农民收入多元化。坚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稳定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实施乡村产业平台构筑行动,鼓励农业电商拓市,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和乡村产业名品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发挥扶贫项目资金资产效能,持续推进已摘帽扶贫工作重点村发展。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

33.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稳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整体提升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水平。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推进乡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一体化建设管护;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引导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挖掘乡村特色文化,加强传统村落、民居保护。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养乡村优秀人才。

34.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加快农用地、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完善涉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九、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联动、城乡统筹,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优化空间布局、经济布局、创新布局、乡村布局、生态布局、安全布局,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水平。

35.发挥中心城区龙头带动作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纵向上沿河延伸、增加城市纵深。实施“以水兴城、携河发展”战略,按照“治水、塑景、兴城”三位一体的思路,以骨干河流为轴线,以大中型水库为节点,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水系互通、海河互动、水城互融等工程,实现水系全面连通、海河联动开发,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提供空间。横向上推进“一体两翼”发展,以芝罘区、莱山区为中心板块,西翼烟台开发区与福山区、蓬莱区、空港新区、半岛新区融合发展,东翼烟台高新区与牟平区、金山湾区联动发展。全面推进市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整体开发芝罘仙境、海上世界、幸福新城、高铁新区、八角湾中央创新区、空港新区、夹河新城、牟平新城、金山湾区等重点片区,组团崛起多个充满活力的增长板块。推动滨海一带高品质整体提升,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示范带。加快蓬长一体化发展,推动蓬长高度融合、与中心城区深度融合,构建高效联动、整体协同的大市区发展格局。

36.重塑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促强扶弱带中间”机制,打造均衡发展、竞相发展、特色发展的县域经济主体板块。提升龙口、招远跨越发展能力,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跻身全国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提升莱州转型发展能力,加快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在传统产业开辟现代发展模式上探索新路径。提升莱阳、海阳融合发展能力,积极承接青岛等地产业转移。提升栖霞绿色发展能力,实施“生态+”战略,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37.加快胶东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中心城区、县域、小城镇、美丽乡村“四级联动”,优化城乡布局和形态,促进有序衔接、协调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培育精品特色小镇。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整体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精准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农业转移人口便捷落户,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新体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均等享有。

38.深度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动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大莱龙铁路、潍烟高铁为发展轴线,串联北部区域和渤海湾港口,发挥港铁联运优势,超前布局大物流设施,在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中形成强大的黄金发展组团。积极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以莱荣高铁、潍莱高铁为发展轴线,发挥南部区域胶东中心节点区位优势,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园区合作共建、海洋科研转化合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建设莱阳莱西胶东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在全面融入省发展战略中崛起新兴发展组团。

十、坚持陆海联动,提升经略海洋水平

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在发展海洋经济上闯出新路。

39.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积聚壮大海洋新动能。全面提升海洋牧场建设水平,坚持规模化、工程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海洋牧场,持续推进“百箱计划”,省级以上海洋牧场达到60处以上,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打造山东海洋牧场综合试点烟台先行先试区。做大做强水产种苗业,打造中国水产种苗北方繁育基地。壮大海工装备、海上风电和风电装备及其他涉海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大洋钻探船、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大国重器,提升海工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水平,加快形成海工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集群。建设东方航天港,打造海上发射母港和航天产业制造园区、产业配套园区、文化旅游园区。建设北方风电母港,创建国家级海上风电综合开发示范区。发展海洋生物制品,突破海洋药物产品,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推动旅游业由滨海游向海洋游转变,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开发,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50万吨/日以上,创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市,建设全国重要的海水淡化全产业链综合利用基地。

40.构建环境优美的海洋生态系统。坚持陆海污染一体化治理,协同推进治海、治河、治口、治岸工程,全面完成渤海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推动生态红线区分类管理、岸线分区管理,提高精细化管控水平。编制和实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实施“仙境海岸”养护行动,开展退围还海、退养还滩、受损岸线修复、海堤生态化治理、沿海防护林保护等生态工程,恢复海岸自然景观。加强船舶与港口污染管控,建立绿色船舶制度,推进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严控沿海新建建筑物。全面推行湾长制,实施蓝色海湾治理工程,建设蓝色海湾生态整治国家级示范区。探索启动全国蓝碳示范区建设。

41.建设国际化现代综合性港口。统筹推进重点港区建设,加快烟台港西港区、蓬莱东港区建设,积极承接芝罘湾港区集装箱、大宗散货功能转移,促进龙口港区、栾家口港区、莱州港区、海阳港区、长岛港区、蓬莱西海岸港区、牟平港区等差异化发展,打造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健全港口集疏运体系,畅通中韩铁路轮渡等陆海运输网络,加快形成连接东北亚与中东欧的国际海铁联运通道,打造国际物流、贸易和航运服务中心。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实现从物流港转向贸易港。

十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港城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42.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健全“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完成城镇开发边界试划试点,构建区域协调、陆海统筹、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格局。全面实施国土空间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机制,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统一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引导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行装配式建筑。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发展绿色建筑、绿色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出行行动。创建国家“无废城市”,实现垃圾分类处置全覆盖。

43.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开展新一轮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严格执行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市控以上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推进废弃反光膜、套袋回收利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

44.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永久保护和永续利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系统。推动长岛综合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建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支持栖霞全域创建苹果产业功能区,支持昆嵛山保护区创建全国一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筹保护绵亘东西的昆嵛山、牙山、艾山、罗山、大泽山形成的“胶东屋脊”低山丘陵地貌。推进河流、森林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巩固提升山、海、岛、泉、河等多种形态有机融合的绿色生态空间。加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打造现代大水网。推行宜林荒山全绿化,创建更多国家和省森林城市、森林村居。创新基层耕地保护治理机制,坚决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强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田长制。建立生态空间管控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4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严格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耗标准、土地投入产出强度标准和环保标准,严控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发展。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推进工业用地“亩产效益”评价。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治理修复露天废弃矿山和裸露山体,生产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试点,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十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胶东文化特色城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和产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46.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永驻烟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47.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办好烟台市民文化节等特色化文化活动,建成集博物馆新馆、图书馆新馆、胶东文化创意馆于一体的市新文化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便捷性,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图书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剧院等数字文化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加快标准化工程和示范点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订单式”“菜单式”供给。做好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传承,加强文物保护,实施“博物馆+”战略和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守好历史文脉。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烟台”。

48.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市场主体活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文创产业园区。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民艺术普及工程,深入开展“五送六进”文化惠民活动、“艺术烟台”公益美育行动。加强文艺产品创作生产,不断推出文艺精品,讲好烟台高质量发展故事。推进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葡萄酒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十三、增进民生福祉,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49.增加居民收入。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和收入监测体系,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50.稳定和扩大就业。实行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配套衔接,推动产业、企业、创业、就业联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发展,扩大公益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烟来烟创业就业,培育一批创业创新示范共同体。建立贯穿劳动者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制度,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51.发展高质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强化基础教育普惠性和公平性,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编制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幅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和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支持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驻烟高校开展国家“双一流”和省“双高”建设,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更名升格大学,烟台职业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增设高职,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做大做强,加快建设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烟台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5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落实好基本医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政策。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探索新业态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方式。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权益保护,弘扬扶弱助残文明风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53.健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加强公立医院建设,扩建市中医医院,提升奇山医院,新建市妇幼保健院。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加强公共卫生安全防范,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推进医联体建设,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统筹推进城乡健身场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54.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聚焦住房、养老、出行、生活环境等领域,完善解决民生问题、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攻坚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依法解决好群众不动产登记办证难问题,建立“交房即办证”机制。规范房地产开发,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抓好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一批包括山体公园在内的免费开放公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发展银发经济,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继续实施“一元公交”、市民社区食堂等惠民举措。

5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突出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两大领域”,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惠民便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全业务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活动,建设“法治烟台”,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示范市。

十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烟台

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塑造安全发展环境。

56.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健全工作推进体系,提升预警预防、风险研判、危机管控、应对处置、综合保障能力,完善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资源、网络、金融、科技、生物、核、海外利益安全等重点领域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维护国家安全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建好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培训基地和主题公园,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坚决捍卫政治安全,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57.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严格城市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加强供水、供热、供气、供电、供油、排水等城市生命线运行维护和监测预警,强化风险管控,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保障、救援能力建设,健全城市安全运行监测、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系统,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和突发事件高效处置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矿山、危化品、建筑施工、道路运输、海上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有效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疫苗安全监管,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58.确保经济安全运行。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分析和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全面对接“金安工程”,健全金融政策体系,完善政监银企四方会商机制,综合施策处置企业流动性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经济犯罪,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

59.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扎实开展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常态化化解信访积案。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统筹做好舆情管控、扫黑除恶等工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十五、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汇聚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磅礴力量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动员和激励全市人民昂扬斗志、砥砺奋进,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

60.提高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组织功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在烟台落地生根。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正风肃纪,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对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加强激励保护,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与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相匹配的专业能力。

61.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苦干实干,奋力迈向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新征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纽带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加强党管武装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支持国防建设,完善人防体系,抓好“双拥”工作,搞好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62.抓好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按照本次全会精神,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市级和各区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考评督察机制,保证规划有效实施。

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勠力同心,真抓实干,向着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十四五能源规划查看更多>增量配电查看更多>碳排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