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张志锋: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2020-08-14 08:1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中电联电力人才电力新基建论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能源的转型当中实现管理的变革、产业的升级,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新基建也是一样,卓越的人才队伍才能带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样的用人模式,选择什么样的育人路径非常重要。新的业态一定都是网络化的、信息化的、智能化的。

——中电联人才测评中心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志锋

微信截图_20200813233659.jpg

为促进能源互联、电力新基建相关产业更好更快向前发展,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电力学院于8月13日-14日,在北京举办“中国电力新基建及能源互联网论坛”,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电力APP对会议进行全程直播。

更多会议现场资讯:

47282f56-8735-44f1-a037-a519e36846e7.jpg

中电联人才测评中心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电力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张志锋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受中电联杨昆常务副理事长委托,对首届中国电力新基建及能源互联网论坛表示祝贺。第二,前面怡萍主任、树勇秘书长都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这次我想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因为疫情的变化,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周董事长能够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把大家召集在一块,机会难得。因为上半年我们线下的培训和见面的交流几乎都停止了。今天我想从人才角度,对新基建和我们电力发展如何来支撑,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分享三个方面,第一,新基建的内容,咱们进行一个认真的、理性的分析,发现它有带数字,带技术的特点,但是我在这里要说,我们今天是电力的专家和行家在一块,它还带电,而且对供电的要求非常高。现在我们供电的可靠性、电能的质量是不断的在提高。第二,会催生出一批新的业态,但是这个业态咱们仔细回头一想,一定是网络为基础。所以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一个网络化,离开了网络化,我们很多的产品也好,我们的生产线也好,还有我们的管理也好,都无从谈起。第三,我在这个地方要谈到,要支撑我们的新基建和我们行业的发展,人才非常重要。这一点大家都不可质疑了,但是什么样的人才?是要“带复合”的人才,刚才几位嘉宾都已经提到了,什么是“带复合”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想在这个地方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分享。

提到新基建,大家都非常了解它的内容,刚刚王总谈了七个方面的重点。从克强总理的工作报告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就是“两新一重”,这个新就是新型的基础设施,新一代的信息网络,它的内涵我不做分析了。另外一个新,这就是跟我们的环境相关的,前面是一个基础设施,第二个是新型的城镇化,这也是我们一个生活的环境。第三,重大工程,包括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大家可以仔细分析,这三个方面都对电力的要求非常高。包括交通、水利都是民生工程,都与电力相关。我们理解这次新基建其中的促消费和调结构,这是我们的手段和载体。重要的是惠民生和增后劲,增我们经济的后劲,这才是我们的落脚点。在这个地方我们可能还要回忆,这次是新基建,也称为一个建设工程。上次在世界上可能被炒的沸沸扬扬的,还有一个2025中国制造,这个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在媒体当中也是有夸大或者是误解的地方。大家仔细看一看,我们在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要在我们建国100年的时候,能够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一个前列,这里还分了三个阶段,制造强国,我们仅仅是2025进入这个行列的一个初级水平,没有媒体讲的那么厉害,引起了一些国家的重视或者歪曲。

回过头来看,从去年到今年我们的华为被美国盯上,他盯上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盯上他?很多人在看热闹,我们在座的都是企业家、专家,我们回头来认真的想一想,任正非老总他还是很清晰的。这次我们说起来是贸易战,但是实际上是科技战。科技战的最终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为什么华为没有那么轻易被打倒?任正非既有底气,也有硬气。是因为他有700个数学家、800个物理学家、120个化学家、6万精英工程师做支撑。他们在人才战略这一块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个叫在全球不拘一格选人才,第二句话叫不惜代价用人才。大家可以看到前不久在媒体里面说到的,在全球选精英的人才。他特别讲到,这是他的一个讲话,我们要让这些天才少年像泥鳅一样,钻活我们的组织,激活我们的队伍,我们才能打赢这场战争。没有人才,科技何从谈起!所以这是给我们一个非常强烈的警示。

可能大家现在关心我们国家的芯片,大家看到现在把中兴国际跟台积电进行比较,在资金方面,在组织方面,在国家的战略方面都进行分析。最后我们看到美籍华人院士马佐平说了,差的还不是技术,差的是什么?大家可能都有答案,实际上我们最缺的就是这块顶尖的人才。

美国最近跟中国干上了,今天我们不去分析他的强盗逻辑和流氓的行为。咱们仔细的、理性的、静态的来分析一下中美的人员和人才的数据进行比较的话,咱们也要客观的、实际的承认存在着差距。虽然我们人口上大家可以看到,他是我们的一个零头。我们最近几年在GDP上面已经接近60%,在总的装机容量、发电量这一块,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超过了,所以在规模上面我们是有很多的优势。但是我们在软实力方面大家可以看到,还是差距很大。世界一百强的大学里面,都是6-8倍的差异,包括教育投资、顶尖人才。2018年中国人才竞争力排在世界的第45位,2019年排在第42位。美国他有2020工程师计划,这个我们很多同志还不一定了解。我们来看欧洲有2020的战略,他的战略主要在人才和教育。澳大利亚、德国都有关于他的教育和人才的计划,他认为整个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强支撑。我们如果再深入的进行简要的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科技创新能力强,特别是在制造业这一块能够有这么多的品牌,有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先来看看德国。大家都知道德国的产品非常过硬,为什么?因为他有一批专业专注的人才,他有标准体系,所以才打造出了质量和品质一流的产品。因为我是搞行业的教育培训,也多次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型人才这一块做一些深入的了解。发现他们的双元制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应用型大学和他的研究型大学并举。他是8000万人口的一个国家,有世界顶级的品牌2300个。第二个是英国,英国有很多老牌的服装也好,还是很多的产品也好,大家也都非常清楚。我发现他们国家在人才这一块的制度非常完善,特别是在技能这一块,发挥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培训机构的作用。第三个日本,我们再看看我们周围的日本,大家都知道日本的货很抢手,但是我们看到日本的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他们讲到的工匠精神,把产品当成有灵气的生命体来做,不急于求成,很多企业都是百年老店。大家知道超过200年的企业,我这才是2013年的一个统计,日本有3000多家,德国800多个,法国196个,中国超过150年的品牌有几个?一共才6个。

这是给大家介绍的第一点,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的新基建也需要人才,人才的支撑会带来高质量发展。一定会催生出很多新的业态,大家都是行家。新的业态一定都是网络化的、信息化的、智能化的,我想借这个机会简要地把我们现在目前电力行业的基本状况、包括人才状况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根据中电联行业数据统计,在2019年底我们发电的总装机超过20个亿了。这里大家特别关心的不光是规模,一个是增长率,全社会的用电量达到7万亿,每年在增加。今年大家可以看到,第一个季度是负的6.7%,二季度转为正的1.3%了,我们预计下半年大概6%。这样的话,全年全社会的用电量大概是2%-3%,去年我们是4.7%。这个不多说了。

分析能源的特点,有四个方面,规模和技术不落后,结构和消费在优化,质量和产能当然我们现在也是有挑战的,但是下一步的智慧和综合能源的大发展,空间非常之大。可能有的同志说发展到这个地方,我们是不是有瓶颈呢?电气化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在我们的GDP达到1万美元的时候,发达国家有一个轨迹,人均的生活用电有一个飞跃式发展,我们电力的增长后面潜力非常之大。我们现在如果是衡量电气化的水平,人均生活用电美国是我们的6.8倍,人均用电是我们2.2倍,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下一步把电、热、冷、气、水等综合在一块,要形成一个强大的智慧能源系统。有智能的系统、储能的系统、综合能源的系统,还有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业态。

什么是智慧?大家目前看到这个词出的频率很高,什么是智慧?首先是要有感知系统,第二要有认知系统,第三还能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我叫知行系统。有很多只是在感知和认知这一块,还没有解决问题。还不能代替人的大脑来解决问题,所以这个不能称为智慧。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综合在一块,智慧城市才能组成。

回到人才这一块,我简要说,现在我们目前最缺的人是什么呢?一个是高端的领军人才,如何通过我们新的业态网络来进行整合?另外一个就是高素质的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什么叫技术技能型呢?新技术你要掌握,同时你还要能够操作,解决问题。新职业未来缺口是三千万,我们人才的管理通道走两个,一个是管理职级,一个是专业能级。近几年我们把中电联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的人才做了一个统计,专业技术技能的人员达到70%。总的来看,我们总量是超员的,但是结构性缺员还是很严重的。特别需要两类人才,需要的是“两型两化”,复合型、创新型、专业化、国际化人才。怎么办?一个是政策导航,最近我们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特别是去年和今年密集的出台关于人才政策,今年还有民营企业今后的职称,人才的评价工作,也不能不管,也要纳入这个体系当中来。下一步怎么办?在行业的标准方面,在评价的体系建设上面和平台的建设上面,要迎头赶上。站在电力行业角度,人才怎么培养?第一要有一个尺度,我们从四个体系着手,每年要出几十个标准,各个领域的专业型的人才我们要做标准,也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个企业能够参与到行业的人才培养的标准当中来。第二个就是如何来评价认证,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最多的就是职称和技能等级,实际上更多的还要综合素质和专项能力,我们现在把它打通,做一个立交桥,进行互认。在综合能力和业绩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我们叫专业能力评价。有了标准,有了机制,我们有了行业的证书,大家可以在这里面促进我们的各项工作。还要提供一些平台,组织国家和行业技能大赛。这里面还有一个例子,我上次参加了在阿布扎比阿联酋的世界技能大赛,在第一天的技能大赛当中,因为我们选去的技工学校的学生,在机械制造这里面一上午很多分数都上不去。为什么?没有看懂机械设计图。第三个,要建立一个终身学习的体系,这三个体系作为我们整个行业人才建设的支柱,我就叫它315工程,三个体系、五大功能,最后用一个统一的平台来建设。我们这个平台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是开放的。我们还有一些典型的交流活动为大家提供服务,包括技能竞赛、人才论坛、成果发布、电力人才大学堂,今后希望大家踊跃参与。

最后归结为能源的转型、产业的升级、管理的变革、高质量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希望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根据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电联查看更多>电力人才查看更多>电力新基建论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