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深度解读:《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

2020-05-11 15:54来源:中电联关键词:电气化电网企业电力供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全球能源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生产与消费呈现出清晰的电气化趋势。2020年5月11日,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发布《中国电气化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电气化报告》)。围绕报告展现的核心成果,报告撰写基于什么背景?有哪些主要目的?遵循怎样的逻辑主线?如何评价中国电气化进程?电气化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还面临哪些问题?后续推动电气化发展有哪些预期目标和建议?

Q1-n/中国电力报/电联新媒

A/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负责人

Q1:《电气化报告》的编撰基于什么背景?有哪些主要目的?

A:首先从两种视角来阐述报告编撰的时代背景与总体环境。从能源系统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的全球能源发展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能源生产与消费呈现出清晰的电气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电气化传统特征指标,暨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同步提高。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来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推动新一轮能源革命。在这些趋势的带动下,可以认为中国电气化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从电气化发展规律与已有的研究基础来看:随着我国电气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对于电气化的理解也从过去单纯地关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广泛使用电力,到现阶段更多地聚焦在电力供应的绿色低碳、用能侧的广泛电能替代、用电的智慧高效以及电力获得感的提升等方面,因此可以认为新时期电气化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已经全面升级,有必要对新时期电气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关键路径、技术支撑与体制机制保障等构成电气化发展的核心要素进行研究,推动电气化发展迈上更高层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机构围绕电气化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国外研究机构方面,BP和IEA长期关注全球层面的电气化发展趋势,有相关研究成果公开发布。国内研究机构方面,中国社科院、国网能源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近年来也聚焦小康社会的用电水平评价、我国电气化发展趋势等领域开展了相关研究,结合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通过开展电气化发展专题研究,尝试以全视角来反映我国电气化发展现状和特点,探索量化反映我国电气化进程,因此开展中国电气化发展专题研究工作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创新价值。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首次发布《电气化报告》主要有3方面的目的,一是面向全社会宣传我国电气化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展示我国电力企业为推动电力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贡献。二是通过《电气化报告》进一步凝聚各方关于推动电气化发展的共识。新形势下,电气化发展已经超出了电力行业的既有边界,将会带动能源生产与消费形态产生显著变化。在此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的全力推动,在政策和机制保障层面为电气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需要社会民众的主动参与,转换传统用能观念,形成高效用能意识,使用清洁电能;需要电力企业的大力主导,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为导向,不断优化发展战略、完善经营理念;需要各级行业协会的积极引导,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各方协作的沟通平台。三是为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制定发展政策提供有力支撑,以此促进电气化发展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加快电气化进程。

Q2:《电气化报告》的总体定位是什么?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了怎样的逻辑主线?

A:报告定位方面,我们力求将《电气化报告》打造成为社会大众全面了解我国电气化发展成效的一扇窗口,报告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观点努力做到兼顾社会与行业,报告的文字表达考虑更具科普性和可读性,通过通俗的语言、专业的分析与图文并茂的展现形式,做到系统全面、生动直观,旨在凝聚焦点、突出重点,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我国电气化发展主脉络,更加直观地通过全视角展现中国电气化发展情况。

中电联对本次电气化发展专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电力发展研究院充分依托中电联行业平台优势,邀请多家大型电力企业及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报告编委会主任、中电联杨昆常务副理事长率报告编撰组先后赴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内蒙古电力集团等多家电力企业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全面梳理电气化发展现状,研究确定报告遵循的逻辑主线。以中电联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作为重要支撑,以电力企业提供的资料为补充,《电气化报告》研究设置了一套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指标体系贯穿全篇,在此主线下,报告详细阐述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内涵与特征,开展主要评价指标国际对比,评价主要国家电气化进程,围绕电力供应、电力消费与可持续发展3个电气化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反映“十二五”以来我国电气化进程步入新阶段后,在清洁能源发电、输配电、电力安全供应、电力新业态、电能替代、节能节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营销、用电营商环境、电力普遍服务、电力市场化改革、低碳电力等电气化主要领域的发展情况,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进行了展望。

Q3: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具有怎样的内涵与特征?

A:新时期电气化发展是传统电气化转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与升级。《电气化报告》将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分为电力供应、电力消费与可持续发展3个组成部分,在电力供应侧、电力消费侧与可持续发展层面协同推进电气化进程,同时,在每个组成部分内都包含有一系列的实施路径。在电力供应侧,以扩大清洁能源利用规模为导向,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升电力安全供应保障能力,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在电力消费侧,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为目标,广泛实施电能替代,加强节能节电技术创新与电力需求侧管理,构建现代电力营销服务体系,优化用电营商环境。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以形成激发生产、惠及民生的清洁电力供应为引领,持续开展电力普遍服务,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激发低碳电力发展新动能。同时,通过相应的技术支撑与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在各类实施路径下实现电气化发展的目标,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变革。与新时期电气化发展内涵相适应,电气化发展步入新阶段后呈现出“清洁能源电力化、终端用能电气化、电力系统智慧化、多种能源融合化、电力服务普适化、电力供应低碳化”六方面发展特征,电气化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电需求的基础上,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助力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Q4:如何评价中国电气化进程?

A:《电气化报告》研究提出新时期电气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5项评价指标。其中,选取了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平均供电可靠率、人均生活用电量与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6项指标作为量化反映电气化发展进程的典型特征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将电气化进程划分为电气化前期、电气化中期初级、电气化中期中级、电气化中期高级和电气化后期5个阶段。基于电气化进程阶段划分与进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电气化进程指数,量化反映不同国家的电气化进程。研究结果显示,“十二五”以来,我国电气化进程步入新的阶段并持续快速向前推进。目前,中国电气化进程总体处于电气化中期中级阶段。全国分区域来看,区域间的电气化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华东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与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项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发电用能占比更高,东南沿海地区的终端用能与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显著高于西北地区与东北地区。

同时,选取中国、美国、德国、日本4个国家构成电气化进程对比样本,研究结果显示,4个国家的电气化进程都在朝向更高层级推进;美国、德国、日本2016年均已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中国电气化进程与美国、德国、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呈现出逐步缩小的趋势。从电气化进程特征评价指标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已基本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区间;销售电价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人均用电量4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单位GDP电耗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倍,人均生活用电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Q5:“十二五”以来中国电气化发展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

A:“十二五”以来,中国电气化发展取得了诸多成绩:在电力供应侧,电力在能源系统中的地位持续增强,全国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的42.6%提高到2018年的约46.4%。清洁能源发电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全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46.4%。电网智能化实践取得积极进展,输电网的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能力稳步提高,配电网升级改造有效提升配电自动化水平与供电可靠性;在电力消费侧,2018年全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5%。电能替代与节能节电同步实施,替代电量呈现逐年升高态势,单位GDP电耗“十二五”以来累计下降8.8%,助力能效稳步提高。现代电力营销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升级,终端用户电力获得感不断增强,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获得电力”指标排名从2017年的第98位大幅跃升至2019年的第12位;在可持续发展层面,电力普遍服务分阶段扎实推进,拉动全国人均生活用电量稳步提高,2019年达到732千瓦时/人。电力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用户用电成本持续下降,2018年全国销售电价(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总水平0.629元/千瓦时,我国销售电价水平低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低碳电力发展成绩瞩目,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2006~2018年,电力行业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8亿吨。

Q6:当前中国电气化发展存在哪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A:历经多年发展,我国持续推进电气化进程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区域间电气化发展水平在电力供应侧与消费侧均存在着明显差异,不同地区间的电气化发展尚不平衡。从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来看,华东地区2017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5%,显著高于东北地区的15.6%;从人均生活用电量来看,华东地区2018年人均生活用电量938千瓦时/人,超出同年西北地区人均生活用电量的1倍;二是电气化进程下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压力持续增大,未来的电力需求将更多依靠清洁能源满足,作为清洁能源发电供应主体的风电、太阳能发电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波动性,高渗透率场景下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需求日益提高。同时,随着电动汽车、虚拟电厂、储能等交互式能源设施大量接入,电网负荷预测与潮流控制更为复杂,高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诸多新兴产业也对安全可靠供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长期依赖行政手段推进能效管理与节能节电工作面临新挑战,主要集中在工业节能节电技术与产品替代方面,后续再依托大规模新增节能节电项目与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效的空间进一步收窄。传统的能效管理与节能节电手段已经很难适应能源转型背景下、通过进一步大幅提高能效和节能节电,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需要。四是后续高质量开展电力普遍服务亟需创新补偿机制,目前,电力普遍服务任务较重的东北、新疆、青海、四川和甘肃藏区,普遍存在电网投资大、用电负荷分散、用电量少的特点,这些地区的电网企业基本处于大面积亏损状态。在后续推进电力普遍服务面临资金保障压力进一步增大的形势下,亟需建立新的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以缓解交叉补贴压力;五是适应新形势的电力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我国电力市场仍然面临着省间壁垒、辅助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不够完善等诸多挑战。煤炭价格长期超过国家规定的绿色区间,通过加速放开发用电计划、大幅提高市场交易电量,促使煤电电价持续下降的同时,煤电企业发电成本疏导不畅,整体业绩低迷,呈现行业性困难。面对电气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全面归纳总结,深入分析研判,推动电气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Q7:如何看待中国电气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目标?

A:我国电气化中长期发展可以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要大于挑战,新形势下支持电气化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显著增多。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驱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等诸多要素条件都将为推进我国电气化进程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与创新机遇。结合电气化在电力供应侧、电力消费侧与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发展趋势,报告对应基准情景与电气化加速情景下,预测2020年和2035年我国电气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基准情景下,预计2020年和203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分别达到7.4万亿和11.6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1.3亿和39.8亿千瓦,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47.4%和5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分别达到27.5%和36%;电气化加速情景下,预计203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提高到12.1万亿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1.7亿千瓦,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75%,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57%、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8%。从电气化进程评价典型特征指标预测结果可以反映出:2035年我国电气化进程总体将处于电气化中期高级阶段。

Q8:后续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有哪些建议?

A:《电气化报告》建议将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纳入国家能源战略,明确电气化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与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电气化进程,持续推动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引导各类清洁发电能源协调发展。加快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综合电源基地开发,加快安全高效核电建设,稳步发展天然气发电。因地制宜开发分布式清洁电源,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提升电力系统智慧化水平。推动电力系统新格局下的技术与管理变革。开展智能电厂应用功能升级,加强智能电网与先进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施智能用电技术创新,提高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加大电能替代实施力度。科学制定电能替代实施规划,进一步完善电能替代产业政策,完善财税政策引导用户选择电能替代设备,持续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建立以电价附加方式为资金来源的电力普遍服务基金。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建设,加快容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电力市场化交易模式与交易品种。激发电气化发展新动能。以提高能效为导向,优化完善“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综合能源服务的技术标准体系与商业运营模式,明确实施路径,引导电力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

Q9: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下一步与电气化发展相关的研究工作重点有哪些?

A:中电联为更好地应对能源和电力产业变革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2016年在中电联电力建设技术经济咨询中心、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基础上,组建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坚持合作共赢,引领业务转型升级。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始终致力于在能源电力发展战略规划、电力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为国家与地方能源主管部门建言献策;持续加强电力工程建设定额管理服务工作;着力提升电力工程规划、技术咨询等能力;深耕电力标准、推动管理创新,为电力企业加强项目管控、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开展以专业技术、项目管理、政策解读、标准宣贯为主的系列培训;为司法机关、仲裁机构、政府部门和公民个人提供以电力业务为主的司法鉴定咨询。通过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力行业智库”,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编写《电气化报告》,是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一次有益尝试。后续,我们将以《电气化报告》作为拳头产品,持续开展电力行业发展重大热点问题专项研究,聚焦分地区电气化发展特点,关注全行业及重点行业电气化进程,科学严谨地滚动研判电气化发展趋势,着力打造以《电气化报告》为主的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系列品牌报告,与各界一道、共同推动我国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气化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电力供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