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政策正文

陕西西安出台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 电力装备2021年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2019-04-02 13:29来源:陕西西安人民政府关键词:电力装备输配电装备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月26日,《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陕西西安市将大力实施“12510”工程,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努力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把西安建设成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聚焦“十大产业”:按照“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优先做大汽车、航空航天、电力装备主导产业,做强通用专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金属制品、仪器仪表优势产业,培育机器人与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增材制造(3D打印)新兴产业,加快西安市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

电力装备产业方面,以绿色化、成套化、智能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形成高新区、经开区、西咸新区、航天基地为依托的“三区一基地”电力装备发展中心。到2021年,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合理布局光伏发电站,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进程,谋划一批典型项目,打造特色光伏小镇。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3月23日

西安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1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围绕“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奋斗目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培育“拳头”产业,全面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现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产业地位持续增强。近年来,西安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精益制造,梳理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扎实推进产业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各项指标稳步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凸显。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3378.5亿元,是2014年的1.4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9%,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形成以汽车、航空航天、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专用通用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涌现出陕汽、西电、比亚迪、西飞等产值超过百亿元企业,成为支撑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凭借较好的装备制造业基础,重点招商和引进了一批高端装备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所占比重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航空航天产业以西飞、航天六院、四院为代表,在飞机研制和制造、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生产、航天技术应用等领域优势显著,西飞是全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航天六院是全国航天液体动力领域研究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研究院,航天四院是全国唯一导弹武器和宇航工程型号全应用领域航天固体动力专业研究院。汽车产业以陕汽、比亚迪、法士特为代表,2018年总产值超过千亿元,陕汽重卡年产突破18万辆,位居全国前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市场销量世界领先,法士特重型汽车变速器年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电力装备产业以西电、隆基绿能为代表,总体布局完整,技术全国领先,西电是以科研院和骨干企业群为核心,集科研、开发、制造、贸易、金融为一体的世界一流水平大型企业集团,隆基绿能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光伏生产企业、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光伏产品制造商,单晶硅出货量位居全世界首位。

3.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显著。创新能力增强,创新主体日益增多,创新载体成效显著,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开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西咸新区成为国务院首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全市拥有国家级装备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11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4家,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300多家,实施各类技术创新计划项目2000多项。2015年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成功获批,成为全国唯一以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6年西安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成功组建,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对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支撑,为行业发展提供竞争力。

4.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目前,全市智能化改造企业达到90余家,西电、法士特、618所等20余家企业承担了多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装备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品设计周期、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和改善。特别是西电的高压开关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超(特)高压变压器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中低压输配电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等项目,全面实现产品从设计、加工、装配、检测、质控、物流、服务全数字化贯通,推动企业从自动化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生产转变。法士特建立的基于仿真、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智能化数字车间,是行业首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研发、工艺、制造、物流、销售服务全过程的智能化,产品合格率由96%提高至99.5%。

1553590132841038240.png

(二)存在不足。

虽然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的兄弟城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全市装备制造业过百亿的企业仅有7家,东南沿海先进城市装备制造业过百亿企业是我市的2—3倍;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对带动产业链发展、实现工业规模聚集效应支撑力度不足。二是产业配套率较低。目前,全市装备制造业尚未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效产业链配套体系,与沿海发达城市60%以上的配套率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部分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存在配套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三是产业转型人才不足。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的培育、引进较少,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影响企业的战略转型升级进程。

二、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五新”战略,紧抓“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机遇,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以做大主导产业为基础,以做强优势产业为重点,以培育新兴产业为核心,大力实施“12510”工程,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扩大产业规模,努力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把西安建设成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重构。坚持市场导向“引资、引技、引智”,创新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模式。

创新驱动。以创新驱动作为促进产业发展第一动力,统筹科技资源,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吸收创新能力,用改革创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使创新驱动成为产业发展新引擎。

融合共进。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军工建设,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军转民”步伐,营造和谐军民共享环境,推广“军转民”特色技术成果,支持无所有制限制的“民参军”装备制造,夯实军品开发基础,拓宽“民参军”渠道。

绿色发展。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废水气油、冷却液体、固体废弃物的环保处理能力,积极营造低碳制造环境,推动装备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重点项目为依托,通过大力实施“12510”工程,到2021年,全市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

构建“一个产业生态”: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以创新化、生态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方向,创建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能耗排放低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生态环境。

实施“两个打造”:打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力装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打造陕鼓、中石油测井、吉利、开沃、宝能等5个成为百亿级企业,实现全市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紧抓“五个促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推进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的技术改造;促进产业链不断完善,加快上游原材料补链,中游装备制造强链,配套零部件谋链,下游应用扩链;促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扎实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着力推进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跃升;促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加快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先进清洁、低碳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广泛应用,重点行业污染特排放明显下降,装备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聚焦“十大产业”:按照“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优先做大汽车、航空航天、电力装备主导产业,做强通用专用装备、轨道交通装备、金属制品、仪器仪表优势产业,培育机器人与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装备、增材制造(3D打印)新兴产业,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突破发展。

三、重点任务

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两带多中心”产业布局为支撑,围绕装备制造产业链不断谋链、强链、补链、扩链,构建创新能力强、效益好、质量高、可持续发展的装备制造产业链生态,加快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迈向“双高端”,创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一)做大主导产业。

1.汽车产业

以整车制造为重点,大力发展百亿级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传统汽车产业领域轿车、客车、重卡与新兴领域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和专用车相结合的梯次产业格局。扎实做好后市场服务,加快整车制造、零部件及配套企业聚集,培育千亿级汽车制造集群,把西安建设成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到2021年,产值力争3300亿元。

汽车整车制造。牢牢把握绿色、智能、轻量化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依托陕汽、比亚迪、西安吉利、宝能汽车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重卡、轿车、客车等商用、乘用、专用车制造,发展插电

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液化天然气、甲醇、氢动力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积极引进世界著名汽车企业,切实抓好西安吉利汽车项目建设,推进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宝能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创新研究院项目建设,提升全市汽车企业整车制造工艺水平和技术能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托龙头企业增品种、创品牌、促转型,增强产业竞争力。

核心零部件。围绕整车制造,加快关键零部件项目引进力度。依托法士特、西安康明斯、汉德车桥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为重点,坚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并举,攻克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形成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服务生产体系;以蓄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为主要研发应用方向,攻克动力总成系统等核心技术,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配套。依托法士特、德仕、万方、三星等零部件配套企业,重点促进中轻卡等领域率先形成核心部件配套能力。加快培育零部件企业,鼓励支持法士特传动、三星动力等零部件企业加快改造升级、发展高端产品,拓展应用范围和全国配套规模。积极推进比亚迪电池、电机、电控配套本地化。支持配套企业组建汽车配套产业创新联盟,扩大汽车配套企业生产规模,增强产业链关联度,大力支持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发展,使整车产品的本地配套率力争达到40%以上。

1553590242039095884.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输配电装备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