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激荡四十年|中国电力发展成就成果简析

2018-10-11 09:01来源:环球网作者:徐娜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电力市场建设电力工业发展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你漫步在一条条硬化了的乡村水泥道路上,鸟语花香,欣赏田园美景时,走进宽敞明亮的农家,各种功能齐全的家电让你模糊了城市与乡村的界限。这,就是电力巨大变化带给生活的美好改变。中国电力改革的历史回顾改革开放至今,主要经历了电力供应严重短缺、政企分开,集资办电,到公平竞争,电力市场初步形成再到电力体制改革步入新常态。

40年间,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工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年均增速9.5%的发展奇迹的同时,也同步书写下自身的发展奇迹。

电力先行百事基:电力建设大发展开启

1978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5712万千瓦,发电量为2565.5亿千瓦时,仅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规模水平。人均装机容量和人均发电量还不足0.06千瓦和270千瓦时。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仅分别位居世界第八位和第七位。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力发展规模不但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因为严重短缺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电力科技水平较为落后,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20万千瓦火电机组,30万千瓦火电机组尚需进口。核电站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国外的帮助下建成。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330千伏,1981年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

改革开放开启了电力建设的大发展,此后经历9年时间,到1987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第一个1亿千瓦。

改革开放的第一个10年,主要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问题。推行“集资办电”,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电力部提出利用部门与地方及部门与部门联合办电、集资办电、利用外资办电等办法来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且对集资新建的电力项目按还本付息的原则核定电价水平,打破了单一的电价模式,培育了按照市场规律定价的机制。

跨区联网愿同期:跨区联网拉开序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电网主要以相对孤立的省级电网、城市电网为主,省份之间的联系很少,并且很多地区没有电网覆盖。1979年,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用电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国情,国家先后明确了电力工业发展要走联网道路,要走“西电东送”道路。1989年,第一条±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线路将相距约2000千米的四川与上海联系到一起,拉开了跨区联网的序幕。同年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至上海直流输电工程,单极投入运行。

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主要解决政企合一问题。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将电力联合公司改组为电力集团公司,组建了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五大电力集团。1997年1月16日,中国国家电力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这个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大型国有公司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折。

改革旧制潜能显:电力市场初步发育阶段

2002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电改“五号文”),提出了“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16字方针并规划了改革路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督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根据该方案,电力管理体制、厂网分开、电价机制等一系列改革开始推进。

自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实施以来,中国电力产业供应能力大幅提高,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电价形成机制逐步完善,如发电环节实行了发电上网标杆电价,部分省份对输配环节差价进行了初步核定,销售环节相继出台了差别电价、居民阶梯电价与惩罚性电价政策等。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5%,电荒苗头开始显现,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动力明显不足;2003年8月14日的美加大停电事故、后续的英国伦敦与欧洲电网等多起大停电事件、2008年国内南方冰冻灾害后的大停电事故,以及国外电力改革后出现的市场操纵与电价上涨等负面效应加大了国内对电改引发通胀预期和不稳定因素的担忧,使得改革重心向维护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偏移。

励志新图阔步疾:新一轮电改启幕 市场化步伐加快

“十二五”期间,主管部门仍未正式公布电力“十二五”规划。电力企业仍然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总体部署以及《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等文件。

与《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对照,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3亿kW,超过规划预期目标。2015年,全国发电量5.74万亿千瓦时,电力装机规模和发电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中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天然气发电均超额完成规划预期性目标。煤电限控,略低于规划预期性目标。核电虽在建规模较大,但因施工工期较长,低于规划预期性目标。抽水蓄能装机低于规划预期性目标。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合计60.9万公里,变电容量33.7亿千伏安,电网规模稳居世界首位。“西电东送”能力达到1.4亿kW。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2010年的9.4%提高到2015年的12%,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全面解决了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开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模式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序幕。

“十三五”前两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7.9%,到2017年底达到177676万千瓦,稳居世界第一。全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64171亿千瓦时。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64.5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36.9亿千伏安。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在增速回落调整与结构转型升级的经济形势下要实现“十三五”规划,未来的一段时期,电力体制改革必须要与其他领域改革一起不断推进和深化,这将构成中国式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常态。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一是政策密集出台;二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电力经济也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三是电力市场改革落地实践,输配电价与售电侧开放等改革成为热点;四是电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快,电价制度更加灵活;五是更注重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六是注重顶层设计与企业共识相结合。


原标题:激荡四十年·中国电力发展成就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市场建设查看更多>电力工业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