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输配电网讯:电源投资放缓,与我国电力供应总体由紧转松有关。但从电网投资看,其饱和程度远不及电源。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调峰能力、供电可靠性等方面仍然亟须持续投资
二季度,在行业经济运行指标向好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减少8.2%,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增速为负。具体来看,电源领域与电网领域的投资分化显著,前者同比降幅高达20%左右,后者则仍保持了小幅增长。对此,应该理性看待。
在电源投资方面,投资的负增长具有一定的趋势性特征,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电力供应的由紧转松。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在发电侧引入竞争机制,但发电企业对于电价和用电客户的选择却几乎完全没有控制力,因此竞争的焦点集中在发电量上,只有扩大规模才能占据相对主动,这也是驱使我国发电企业在“十五”和“十一五”前半段快速扩张的主要动力。
这一增长规模也推动了我国电力供需对比逐渐由紧张转向宽松,机组利用率自2008年起连续6年处于低于5000小时的历史相对低位,今年前5个月又继续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整体来看电力供应的适度宽松有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机组利用小时数的下降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度电折旧的提高,从而对其利润率构成挤压。因此,在新的行业形势之下,发电企业的发展思路也在发生转变,不再盲目将规模作为唯一的竞争焦点,电源投资冲动受到有效抑制。
而电网方面建设的饱和程度则远不及电源。尽管我国电力系统整体供应能力已经有所富余,但在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调峰能力、供电可靠性等方面仍然亟须持续投资。
就下半年的情况来看,电源投资弱于电网投资的现象预计仍将延续。电源投资可能继续趋于多元化,对于新建火电以及煤炭、煤化工等领域的投资占比将下降,而对既有产能进行升级改造的投资占比将上升;清洁能源领域也将孕育更多新的投资热点。而在电网方面,此前存在争议的特高压网架建设获得政策面高度肯定,投资力度将加强,此外抽水蓄能电站、配电网等领域也有望吸引更多投资。(工行投资银行部研究中心 赵东晨)
原标题:产业观察:电源投资将 继续弱于电网
以“诠释配电物联网架构体系,推动能源互联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19年(第三届)中国配电技术高峰论坛于2019年6月26-2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高峰论坛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联合主办,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电力
>>更多新闻排行榜
关闭
重播
关闭
重播
版权所有 © 1999- 北极星输配电网 运营: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广告总代理:北京瀚鹏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