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市场正文

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痛点突围

2018-06-12 08:06来源: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作者:楼佳烽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长久以来,汽车代表着独立以及出行任何目的地的自由。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的高歌猛进,围绕这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革命,将人类的出行方式推高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但由于受限于当前能源技术以及充电基础设施,人们自由出行的路途受困于“缺电”。

一、EV用户出行痛点

2017年中国质量协会举办首届新能源汽车质量论坛发布表明,新能源汽车在品牌形象、质量及性价比等方面均与传统汽车有较大差距,“续航短以及充电时间长”是当前用户主要不满的问题焦点。

“我的车到底能跑多远”和“充电是一件头痛的事”成了EV用户最为关心的话题。

同样,消费者关于EV购买意愿的调查显示,充电选项、范围焦虑和成本依然是采用的主要障碍。

图1.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关心话题 (数据来源: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消费者调研报告)

图2. 消费者不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原因 (数据来源: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调查)

由此可见,电动汽车能否被消费者接受,除了取决于电动汽车的品质和成本,还关乎使用体验能否媲美传统燃油车,其中,充电补给效率就是直观的衡量指标。

图3. 充电补给效率与燃油补给

因此,为了让出行自由成为现实,构建一个快速、便捷、符合长距离旅行需求的充电网络,对于电动车辆的普及至关重要。

二、中国充电网络现状

现如今,由于技术突破制约,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远长于内燃机车加油时间,且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基础设施建设,充电设施还存在着严重不足。

根据2017年充电联盟数据发布:

在国内,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者主要由充电设备商、国家电力公司、社会化充电运营商及车企等构成,而与国外不同的是车企并非主流。

现在来看,车企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缺少协同布局意识。如果放眼未来,从产业链布局和长远竞争的角度,想想这方面存在的担忧还挺大。

a、各方布局充电桩建设,但安置的位置缺少有效规划,局部地方数量过于密集,有些区域则偏少,导致车辆充电过于集中拥堵或充电不便,影响能源负荷配给合理性。

b、当下建设的“快速”充电桩,相比较欧美、日本的规划,充电功率依然不够大。

图4.2020年欧美和日本快速充电功率规划

另外,现阶段功率为50~80KW的直流快速充电桩滞后于国内各车企2020年的充电平台规划。

图5.2020年相关整车厂乘用车电压平台及充电功率规划(数据来源:中国充电联盟快速充电系统调研报告 )

2016~2017年,国内实施了一轮充电基础设施新国标改造。可想而知,如果充电设施不超前规划,说不定届时又会出现新一轮充电基础设施改造,只不过这一次改造将更费事,除非在建设充电桩/场站时预留电力容量、电压平台和线缆冗余等。

c、国外车企纷纷(如Tesla,宝马,奔驰等)逐步从单一的生产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变,业务向车辆运营、充电服务(包含用户充电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和能源配给延伸,国内车企在充电网络建设上的“置身事外”容易使自身业务以及用户体验滞后于他人。

可预见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新车型续驶里程的提升,受限于充电基础设施和大功率(100~400KW)快充技术缺失,解决充电难“顽疾”好像将越来越难。

三、欧美充电网络竞争

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网络(Super Charger-145KW&Super Charger V3-350KW)一直被认为是车企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最成功的项目,也是Tesla与其他汽车制造商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

图6. 特斯拉充电网络“Super Charge”分布图

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日益成熟,欧洲汽车列强也纷纷抢滩登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期快速抢占最佳的充电站位置,布局未来发展。随着Electrify America,IONITY,Ultra-E和MEGA-E等其他充电网络加入,竞争态势逐渐升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充电设施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