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微电网评论正文

安信策略:微电网建设 能源互联网的先行者

2018-05-24 08:37来源:陈果A股策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改革微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推动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201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工信部出台《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5.470, -0.08, -1.44%)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近中期将分为两个阶段推进能源互联网,2016-2018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工作,2019-2025年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按照计划,目前我国能源互联网第一阶段工作进入尾声,共完成首批示范项目55个;2019年将进入第二阶段。埃森哲《中国能源互联网商业生态展望》预测,到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的总体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7%。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能源互联网是推动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战略支撑,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促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能源综合效率,推动能源市场开放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4.1. 分布式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分布式能源是指分布在用户端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是以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最优化来确定机组配置和容量规模的系统。它追求终端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采用需求应对式设计和模块化组合配置,可以满足用户多种能源需求,能够对资源配置进行供需优化整合。分布式能源目前已涵盖了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海洋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源。

分布式能源更靠近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的特点在于地理位置的分散性,规模较小、更为灵活,分散地布置在用户端附近,可以达到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实现需求侧管理。

分布式能源有效避免传输损耗。分布式最大的特点是源网荷高度一致,不需要能源长距离输送,可以实现就地发,就地分配,就地控制,就地使用,与传统的集中式相比,具有减少能源损耗、节省输送费用、减少对土地和空间资源占用等优点。

分布式能源有助于改善能源结构。分布式能源主要包括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可以有效替代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目前,我国分布式发电规模小、偏局部,处于自然需求阶段。规模小体现在分布式发电集中在个别地区,偏局部体现在只有自然需求很强的地方才发展了起来。中东部地区是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布局的主战场,也是用电消费重地。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大部分发电量由用户自我消纳。目前分布式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为2.3%,我国未来将分布式新能源纳入电力和供热规划以及国家新一轮配网改造计划,实现分布式新能源直供与无障碍入网,预计2025年分布式能源在电网体系比例将达到15.6%。其中,天然气分布式发展刚刚起步,2016年,全国天然气分布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200万千瓦,不到全国总装机容量的2%。在分布式光伏推广上,目前装机容量已达到光伏电站的28%(截至2017年底)。

政策升级,分布式发电迎来春天。2018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在2013年出台的《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基础上有较多处升级。第一,要求将分布式发电纳入当地能源和电力发展规划,分布式发电接入电网应以促进分布式发电发展和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为原则。第二,强调了市场化交易,明确分布式发电与配网内就近电力用户交易。除委托电网按月结算外,还可以与用户直接进行交易电量结算。此外,还对电网提出了公平对待分布式发电的要求。本次政策升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从技术上已经具备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能源多元化和能源互联网的需求。

4.2. 储能是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环节

储能系统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吸收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时释放,是能源互联网“发-输-配-用”的核心环节,也是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

储能有助于电网削峰填谷。随着经济发展,电网的综合负荷不断增加,电网面临着电力负荷峰谷差日益增大的挑战。储能系统可起到削峰填谷,平滑负荷,降低供电成本的作用,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储能打破了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必须实时平衡的瓶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储能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支撑技术。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高,由于其自然属性,发电具有波动性、间歇性和不可精确预测性,给现有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挑战。风能和光能资源多集中于西部、北部地区,远离东中部负荷中心,需要清洁和灵活有效的方法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送出和消纳。储能系统可以提高电网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接纳能力,从而保障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

储能有助于实现分布式能源广泛应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分布式能源、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等将广泛存在,可再生能源的就地采集、就地使用,除依靠电网平衡外,更要实现本地平衡。储能系统可为分布式发电及微网系统提供调频、调压、稳定输出、能源备用等服务,实现局域电网能源生产与消费平衡。

电化学储能技术优势明显,锂离子电池前景广阔。根据能量储存形式分类,储能技术可以分为机械储能(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电磁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能等),电化学储能(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纳系高温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等)以及相变储能(熔融盐蓄热、蓄冰储能)。目前,大规模储能技术中只有抽水储能相对成熟,但是由于地理资源限制,其广泛应用受到制约。电化学储能具备高可控性、高模块程度的优势,能量密度大、转换效率高、建设周期短且安装方便,使用范围广,具有极大推广价值。在各种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的产业链和技术最为成熟,成本下降空间大。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源(5.900, -0.15, -2.48%),KWh级别的应用以及频繁大功率的充放电使得锂电池在技术和成本上有了显著的突破。随着储能时代的到来,锂电池的应用规模也将再上一个台阶,而 MWh级别的应用将促进锂电池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将进一步推动电化学储能扩展市场。

储能产业政策频出,有望突破市场瓶颈,推动项目落地。2017年是中国储能产业政策发布的元年,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提出了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并对补贴问题给予了明确答案。地方层面,陕西省和南方电网对电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制定了实施细则;江苏省在国内首次制定了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的管理规则;在此基础上,北京、广东、山西、福建等地区政府机构和电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储能产业发展路径,制定相关政策。

根据CNESA数据,截止2017年底,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GW,同比增长19%。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占比最大,接近99%;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为389.8MW,同比增长45%,位列第二。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占比最大,达到58%。2017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21MW,同比增长16%;新增规划、在建中的电化学储能项目装机规模705MW,预计短期内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还将保持高增长。

“十三五”期间,储能有望找到切入口实现商业化应用。2017年,我国在政策上已经赋予了第三方利用储能设备、需求侧资源参与提供电力辅助服务的权利,相关运行机制和补偿价格也在酝酿和试行中,未来用户侧储能的商业模式有望与电网侧的商业模式逐步融合。根据CNESA预测,储能应用于调频辅助服务领域的比例在2020年预计可以达到18%,是目前市场份额的2倍。

4.3. 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广阔

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能源市场将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条件,互联网、交通网与能源市场的不断融合,也将进一步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互联网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微电网建设:能源互联网的先行者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兴起,伴随着并网条件,调度能力的升级,大电网对新能源能够充分消纳,并保持自身稳定。继而提出区域内新能源和其它形式能量源混合组网,区域内调度和消纳的微电网概念。微电网是相对于传统大电网的概念,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须具备微型、清洁、自治、友好等基本特征。微电网应适应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和电动汽车等快速发展,满足多元化接入与个性化需求。从物理层面,微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端”。从模式层面,微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市场主体。

随着微电网的进一步延伸和普及,单个微电网利用自身系统进行调度管理电能的同时,进一步向上和大电网并网进行送电和反送电进而对电力资源进行更优化的配置。就目前而言,能源互联网更多还是一个先行概念,微电网正处在爆发的前夜。但是因为成本原因,目前微电网规模应用存在一个瓶颈。2017年7月发改委和能源局引发的《推进并网型微电网建设试行办法》明确提出微电网内部新能源发电项目建成后可纳入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范围,并且鼓励PPP模式落地微电网。微电网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先行者,将迎来光明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能源互联网与交通互联网变革交互的“奇点”

在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下,我国新能源(6.540, -0.20, -2.97%)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新能源将率先在运营的交通体系内普及。同时,新能源汽车还可被视作分布式储能设施,通过充放电与可与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结合形成微网系统,从而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切入点。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与能源互联网相互依存。一方面,大规模新能源汽车的接入给电网企业带来大量压力,能源互联网作为升级版电网将为其提供更为完善且具有较强通用性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作为分布式储能设备将与电力系统更好的对接,优化电网运行。

在政策上,国家鼓励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能量和信息的双向互动,应用电池能量信息化和互联网化技术,探索无线充电、移动充电、充放电智能导引等新运营模式。积极开展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业务,探索电动汽车利用互联网平台参与能源直接交易、电力需求响应等新模式。

智慧电网: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变革的代表

智慧电网是利用信息、通讯、控制等技术与传统电力系统相融合,提高电力网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能力。与能源互联网相比,后者是电力系统、交通系统、天然气系统、供热系统等多个能源系统的集合体,能源将以电能、热能、化学能多种形式传输,并可以相互转化和使用。而智慧电网只涉及电力系统,能源主要的传输与利用形式为电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智慧电网位于目前的传统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之间,能源互联网是智慧电网的进一步发展。智慧电网在我国已经上升为基础设施高度的国家战略,其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早在2015年,国家发革委、能源局颁布的《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内涵、发展定位以及重点领域等战略问题。

智慧电网是能源革命的关键环节:

1)智慧电网可以通过广泛开展需求侧响应及电力市场服务,促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助力能源消费革命。

2)智慧电网可以满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安全可靠运行水平,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助力能源供给革命。

3)智慧电网可以加快新能源、储能、电力电子设备、通信信息等核心产业研发部署,推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运行控制、主动配电网、能源综合利用系统、大数据应用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能源技术革命。

4)智慧电网可以建立多元互动能量流通平台,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和价格机制,推动能源体制革命。

小结:关注能源互联网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有望迎来全面推广期。包括储能系统、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建设、新能源汽车以及智慧电网等相关领域公司均有望受益于我国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且未来想象空间广阔。

5. 把握变革的机遇:风电光伏将迎平价上网,能源互联网进入推广期

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大规模化石能源消耗下的高能文明,不可持续的能源消耗和生态压力可能严重威胁整个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对于“多煤少油贫气”的中国来说,在新时代全面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一方面是顺应第四次能源变革的世界潮流,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现实考虑。在这样的政策支持和产业趋势下,我国清洁能源产业有望迎来十年以上的大发展。其中,风电和光伏当前面临的弃风弃光形势已经有所改善,后续配额制政策的出台也将为风电、光电的消纳托底。从中期看,分布式(分散式)发电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发展新的一大增长点。随着技术的进步,规模效益的体现和发电效率的提升,风电、光伏的成本也将继续下滑,预计到2020年将迎来平价上网,后续发展空间进一步打开。与此同时,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在中国也正进入加速推广期。储能产业作为建设能源互联网的核心环节,或将迎来较大发展。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优势最为明显,锂离子电池前景广阔。

(陈果 彭玮骏 夏凡捷)

原标题:【安信策略】拥抱能源新格局,清洁能源立潮头——新经济研究系列之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力改革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