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高峰对话】当储能开始创造价值 寻找储能发展新坐标

2018-04-28 15:33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储能市场储能国际峰会ESIE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龙头企业储能商业模式经验

中国的储能产业,特别是南都品牌做的不错。中国创新责任在企业家身上,作为企业家在担忧什么?期盼是什么?成功经验是什么?

陈博:南都作为储能的探索者和中国储能商业化的引领者,做了很多年的行业互动,互动从国家的示范项目建设开始,因为我们参与国内大多数示范项目的建设,但一直期盼示范之后能有可期待的量化的市场交给我们。

夏清:示范都赚钱了吗?

陈博:示范过去都是国网和南网做的项目,都是卖掉的项目。作为企业推进行业,希望市场需求可持续,市场是可预见的、可量化的。我们跑用户单位,也跑国家能源局,跟国家能源局探讨未来市场是不是能够期待?结果发现,政策没有,市场需求和计划统统都没有,我们很失望,失望之余已经做了很多年,技术和产品很成熟了,怎么办?最后觉得不应该依赖,自己要更用心地去找。南都2015年开始进行商业市场的开拓和探索,走出这一步总体来说还是基本成功的。我们不再依赖国家电网的需求,不再依赖政府的项目,从需求侧和用户侧来切入。我们利用电网现有的电价差,利用储能装置需求市场来开拓。2017年建成的储能电站有300多兆瓦时,在建和等待并网的有400兆瓦时,位居CNESA  2017年度中国储能装机规模排名榜首。后面待建的项目会更多,今年进入发力期。我们作为行业企业和行业的一分子,真的希望能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培养健康的市场,但很多的价格机制短期内很难看到。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电价差的套利空间开发出市场,很辛苦。因为产品的应用客户没见过,没用过,说服他们买系统是不可能的。我们通过投资营运的方式开拓市场,不让客户评价系统可靠性,不让客户承担投资风险,因为我们自己是专业的,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是有信心和把握的,承担自己的营运管理,让客户只享受到收益。简单地解决商业市场过程中的障碍和难题,从而涌现出现在的成绩。去年也交付了全球首个最大规模用户侧的储能电站,无锡新加坡工业园区增量配网的项目,项目规模160兆瓦时,投运后一直在正常可靠的运行。今年的春节期间参与国家电网的需求侧响应服务,以铅炭电池技术作为能量存储的电站,从安全性、可靠性、规模性、经济性上得到有效验证。我们也可以为电网公司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希望有更多的市场价格机制,包括电站介入到用户侧的运营,给电网带来好处就是有效的评价和有效评价的机制,从而建立回报体系,让产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我们期盼的东西很多,在有效的政策出台之前先走这一步,做了很多探索。除了削峰填谷的应用,加储能和配电的方案及调频的项目都已经应用。

夏清:无锡的工业园区,现在峰谷电价差是多少?

陈博:七毛多。

夏清:能盈利吗?

陈博:产品成本低,所以储能项目可以实现盈利。没有补贴的情况下,靠峰谷电价差可以盈利。

夏清:投资回报率多少?

陈博:项目不同投资回报率不一样,我们建立很多项目,根据项目规模和电价差及与用户签的商业协议,内部报酬率从8-10几个点不等,我们能够推广的基础就是因为成本低。

夏清:峰谷电价达到七毛钱以上可以挣钱。江苏电网源网荷互动平台你们企业参与了吗?

陈博:没有。过去电力系统相应的功能和服务没有完全地对社会有效开放,价格机制的定价过去停留在计划体制时代形成的结果,而没有有效的市场化。

夏清:请阳光电源的吴总分享一下,你在这方面实现很多商业应用,你有什么感触、有什么难点,有什么期待?

吴家貌:阳光电源是国际化的储能系统供应商,在全球做各种应用项目,包括几位专家提到的调频、光储结合和需求侧响应。我们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收益模式,别的国家为什么要有那样的制度安排。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储能为什么存在?之前一直在提要补贴储能,我们不是为了储能而补贴。在我看来,储能最重要的应用也是储能未来最重要的市场就是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分布式能源比例的提高,当然同时也有其它的市场,包括需求响应市场和调频市场,但从国外经验来看,这种市场是有天花板的,量也不大。储能发展主要市场还是在与可再生能源结合,与分布式结合。这是未来储能最重要的市场。

第二个话题是,储能的收益到底怎么算?怎么把储能发挥的价值体现在投资者身上,收益也体现在投资者身上,现在的账非常难算,因为应用场景不一样。如果出一个制度后一刀切很难做,也存在利益博弈的问题。之前一直在思考储能的成本到底高不高,现在在我看来储能的成本是不高的。不高是对比出来的,相对储能发挥的价值以及相对电力火电后期污染的社会治理成本,以及储能可以帮助降低容量费的替代成本,储能的成本是不高的,仅仅用峰谷电价差来说储能成本的高低意义不大。正因为上面两个原因,我建议在储能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中,要抓主要矛盾,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复杂的问题,一种方法就是可再生能源的安装按一定比例加装储能,即配额制。这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上网,提高电网的友好性,减少电网辅助服务设施的投资等问题,同时,这对电网也是有益的。配额制非常有好处,不需要只计算储能的度电成本,它是把储能的成本放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中,把这个成本消化在新能源发电成本中,这样的储能价值就会得到充分体现,储能产业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夏清:吴总刚才讲了最重要的观点,现在讲储能在调峰和调频方面固然有应用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新能源随机性发电问题。有了配额制以后,对所有的新能源上网都有一定的考核,希望这些新能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解决随机性平滑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新能源和储能才是一对孪生姐妹。您是不是这个意思?国家已经出台了配额制征求意见稿,力度相当之大,而且把配额制放在需求侧,放在供给侧不行,一定要放在需求侧,因为最终应该是需求侧承担成本,谁用电谁付钱。

请专门开发微电网的索英电气王董事长谈谈,微电网也用了大量的储能,你是怎么设计它的商业模式?你赚钱不赚钱?

王仕城:我们做了比较多的微电网,微网分独立微电网和并网微电网,它的应用价值和投资价值不同。独立微电网基本是在海岛和高原这样的无电区域使用,光伏+储能,有时加风电和柴机,储能在里面做电源的支撑,让电网质量得到保障。如果没有储能系统,独立供电只能通过柴机,有时政府要求大电网接入到所有的无电区域。

投资收益的角度看,如果是柴机,在无电区域的运输成本会比较高,而且环境不友好,利用效率低。大电网的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特别是线路运营的效率非常低。在很多区域可能几十年的电费收入都不够覆盖直接的初投资,不经济。相对而言,分布式的微电网投资和运营效率相对最高。

联网微电网是与大电网连接的分布式电源微电网,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独立的供电,维持区域的用能。前面专家也提到用户侧微网里储能有多重价值,其中很重要一点是可以做应急供电,从而减少电网公司为了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巨额投资,可以降低电网连接点的功率,降低线路的建设投资,减少用户装机容量和最大需量。在平时算投资收益的时候,大家往往只算储能和微网峰谷价差的收益,而我们对系统优化方面的效益是没有被计算的,如减少的供电网络初投资和提升的线路利用率。未来的众多微电网通过储能云连接起来以后,可以把储能作为大规模的辅助服务,减少系统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系统建设投资和相应的装机容量。

夏老师刚刚也提到只有把储能往用户侧多投,才能真正让电网发、用平衡,大电网在某种意义上做坚强的骨干支撑。

夏清:偏远山区建电网送的太远,肯定装了储能合算经济。关键是工业园区微电网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否赚钱,峰谷电价行不行。将储能变成微电网的调节手段,尽量尖峰负荷的时候,微电网储能放电,低谷负荷储能充电。平常储存赚不赚钱。企业家不能干亏本的事。

王仕城:微电网在少部分场景下能赚钱,说所有的场景都可以赚钱是很有挑战的事情。在高峰谷电价差的区域,储能可以适当地赚取一定的利润。如果再考虑储能对分布式发电的支撑作用的效益,特殊场景中能够在五年左右有可能回收回来,五年是初投资回收。考虑几点因素,峰谷价差收益,一定的需量电费的收益,还有分布式发电的自发自用的比例提升的内部的收益,没有计算其它的收益。

夏清:学术界和电网产业界都说完了,我也提出了不少问题,下面问国家能源局科技司齐处长。您曾经主要负责了组织《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起草,他们刚才讲的商业模式以及他们所期待的困惑,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储能指导意见对下一步储能产业发展将有怎样的激励作用,对他们的担忧和困惑会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有请齐处长。

齐志新: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指导意见》来之不易,应该说是大家共同努力下的成果。指导意见的内容非常丰富,波及面很广,印发半年来具体发挥了什么样作用,我想不能自卖自夸,应该请第三方作评估。就我们在工作中得到的反馈看,指导意见的作用主要是“四个明确”:

一是明确了鼓励支持储能发展的政策导向。《意见》充分肯定了储能的意义,判断储能具备了产业化的基础,明确要鼓励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一揽子相关政策将储能纳入其中。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完善的政策方向,虽然和大家的期望还有距离,但政策导向是明确的,就是要鼓励、支持。

二是明确了储能的主体身份。储能的接入是个基本问题。我们讲发电设施、用电装置,而储能是双向互动的,法规上没有明确其主体身份。指导意见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储能的主体身份,支持储能接入,相当于给储能颁发了“临时身份证”,当然下一步修订有关法律时,还要从法规上加以明确。

三是明确了储能的投资管理机制。储能项目要不要审批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意见》贯彻深化“放管服”的改革精神,明确独立储能项目原则上实行备案制,不要审批。应该说这是一场自我革命,通过“放管服”最大限度便利储能投资,激发市场活力。

四是明确了储能示范的任务。围绕创新发展,试点示范提出五方面的任务,大体上明确了储能的发展方向。

行百里者半九十。关于下一步工作,感到任务很重,责任很大。两句话,“撸起袖子加油干”,“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将与有关部门一道,组织相关的产学研用各个方面,从狠抓能源革命落地,促进能源绿色发展的高度,从四个方面发力,促进储能发展:

一是完善政策和体制机制。推动《指导意见》落实,努力为储能产业构建一个公平的政策环境。什么是公平?就是如果储能创造了价值,那就应当体现出来。还有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这是一件大事,决定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电力系统、能源系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储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二是推进储能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当然,这主要取决于市场主体发挥其决定性作用,取决于在座各位的努力,取决于储能行业自身。如果储能成本像光伏一样进一步下降,必将大大提高储能的竞争力。

三是组织开展储能示范。在技术、商业模式、大规模应用上引领创新的,都可以作为示范的要素加以支持。

四是完善储能标准体系。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组织行业研究制定《储能标准化实施方案》,解决、规范储能发展中出现的安全、技术要求,以及城市储能项目没有地方安装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

听了大家的发言,一是对行业取得的成绩感到振奋、高兴和钦佩,二是对大家提到的问题和诉求感同身受。我们将与有关部门一起,努力推动解决。最后想用两句话作为结束,也是参加这个交流活动的感受。

一是“志存高远,坚定信心”。今天是农历二月十八,气温骤降,乍暖还寒。就像储能产业一样,有种“半湖春水半湖冰”的感觉,但是储能顺应了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要相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能源革命大有可为,储能大有可为!

二是“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十分触动人心,让我们再次学习一遍,“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幸福是奋斗来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让我们共同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夏清:大家都讲弃风弃光不行,我们也这么认为。但现在的问题是新能源发电怎么波动都没关系,反正大电网接着,接不了就是电网的事。新能源比例如果到80%还随意的波动,行吗?我们能不能也要求新能源发电自己也要平滑,不能把它全部甩给电网和用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能源发展。所有的新能源上网的波动性应该考核的,波动性小的电网付出成本小就会得到奖励,波动幅度大的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只有这样的政策才能使得所有新能源企业拥抱另一半储能。

王仕城:我们在青海参与了一个50兆瓦光伏配15兆瓦储能的项目,实际运行数据看增配储能可以让新能源电站在某种意义上改性,变成可以让部分时段可调度的发电系统。可以使得光伏由发电的负资产变成同行的伙伴,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地方。建设大量分布式发电,很多时候有半政府意志,导致在非常弱的网架末端配大量的新能源,让电网在末端有极大的电压波动,都会导致新一轮的过量电网投资。让原本电网投资的负担更重,总体不太有利。如果打补丁一个政策一个政策地完善这些事,可能会让每轮的投资收益越来越差,电力系统的投资收益越来越差。因此应该对波动性进行奖惩。

蒋莉萍:借今天这个难得的机会,以及夏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观点或者说思考。

个人认为,新能源发展到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我们只把它看作为一种能源资源而没有把它定位为电力系统里的“电源”。当然,在发展初期,它是一个小孩一样需要培育,所以要求大家都宠着它、都围着它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一个可调度、可调节、可控的电源来要求的话,那它一定需要储能这样的技术陪伴。

刚才几位专家都提到了如何才能体现储能的价值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没有必要为储能本身出台特殊的政策,而是要基于整个系统建立起一个能够体现各种主体技术价值的新的生态体系,有了这样的体系,储能一定有它的生存空间,而且一定是非常好的生存空间。刚才陈总谈到说电力行业没有把一些服务开放出去,其实这个点是非常对的,但我想跟您分享一个不同角度的看法。在现有系统的技术和运行管理规则框架里,没有把提供电能和电力两个不同服务的价值分开来衡量,因为传统电力系统中的电源是可控可调度的,传统电站在进行发电生产时同时就提供这两种服务了。但对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这类电源而言,其优势是提供清洁、零边际成本的电能,但出力灵活可控的功能只能交由储能等其它技术得以完成。所以我一直认为,只要我们的电力市场体系或者管理规则能真正的体现商品属性,形成合理的电力产品细分市场的话,那么可以体现储能价值的空间将会十分巨大。

赞同大家的说法:新能源和储能是孪生兄弟。不过我们需要思考一下这种孪生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如果定义为因果关系,就意味着储能和新能源要绑定在一起;如果是相关关系,那就是说大家是在同一个系统中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个人认为应该是相关关系。我之所以认为储能指导意见是非常好的起步政策,就是因为它没有把储能跟新能源搞成一种因果关系,而是定位于相关关系。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思路,也是未来培育新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时候要坚持的思路。

齐志新:电力系统,十几年前还在上学的时候说电力和能源一般都会讲系统二字。既然是系统,那就强调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包括发输配用的各个环节,不能单一的考虑问题,系统问题必须系统思维。今天遇到很多问题在技术和产业、思维、体制机制层面都是割裂的,没有从系统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是今天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的原因。电力系统需要系统思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现在讲能源转型、能源革命、绿色发展非常热门,包括今天谈的储能。不管怎么转型,怎么革命,牢记能源的初心和使命到底是什么。能源归根到底在不同的时代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使命始终没变,就是让能源更清洁、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更便捷。如果搞能源转型,能源变的更贵,更不安全,那我想违背了初衷和使命。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公司提问:我们公司做节能业务。我们参与竞争性业务,我们比较关注储能如何应用在综合能源服务里,如何参与电力市场化工作,对现货和后面的跨区域交易,能不能给竞争性业务的企业一点建议。如何参与后期的电力市场服务,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大用户深度服务。

谢开:刚才谈储能参与电力市场,除了国家政策层面的引导,出台有关政策以外,电力市场规则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如何衡量储能在电力系统的价值,不是单独为储能设计一个市场,目前新能源消纳需要电力系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需要哪种技术能够提供这种服务,我们设计出需求及相应的市场规则很重要。新能源消纳的问题对我们提出的挑战是增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增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可能需要我们在市场规则中引进新的交易品种,比如在国外,第一阶段的市场竞争没有考虑到调频的速度有什么区别,对此设计不同的品种。现在看来新能源并网后,对调频的速度、爬坡的速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著名的鸭子曲线,太阳能越多,对爬坡速度要求非常高。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新的市场品种,快速爬坡。过去的爬坡是能源市场的品种,现在变成一种新的辅助服务形态,可以提供快速爬坡的设备也好,技术也好,它就得到了补偿,别人没有能力,它发挥了价值。我想这就是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行业需求。

交易的角度有几方面考虑,一方面做中长期的电力交易,各省广泛开展,中长期需要进一步规范。北京交易中心跟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制定中长期交易的细则,目前也在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新能源交易频次更多,交易品种也会引进。国家在全国八个省开展现货电力市场的试点,国网区域有六家,甘肃、山西、山东和福建、浙江都在进行现货市场的设计,很多省的速度都很快。设计现货市场规则时也考虑新的交易品种,新的辅助服务的类型。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会积极地推动相关工作。需求侧和用户侧市场的开拓,国家发改委也出台分布式电源参与交易的政策。近期将会开展试点工作,我们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将来分布式电源和储能会有很大的参与市场的空间。

高盛北京提问:关注储能行业投融资问题,请问南都电源的陈总。南都电源是储能领域最大的上市公司,您对储能领域引入投融资和资本的支持有什么看法。

陈博:目前储能市场非常受关注。过去早些年大家对风电和太阳能市场形成一整套成熟的项目和投融资体制。储能市场是新兴市场,大家关注比较多,但可操作的项目相对少一些。南都是做的比较大的一家企业,我们在做项目时开始就设计考虑把项目开发建设、运营、融资结合起来一起做,储能电站的投资也是重资产的项目,如果没有社会资本的参与,我们作为商业型的企业很难负担更大型的项目建设。我们跟一些合作伙伴共同设立储能电站基金,考虑未来以社会化的资本承接项目的建设。储能电站的项目回报可预测,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做的主要是用户侧项目,我们都有峰值高峰用电的时间,也有明确的峰谷电价差。我们投资项目的时候会做比较清晰的成本核算,项目投运后跟设计之初的转换效率各方面有很大的密切关系。因为你的转换效率可能会影响收益,从现在投运的情况看,大型电站客户需求是稳定的,整个的收益情况还是稳定的。当然了这只是满足基本性的收益,我们希望储能电站的价值能够与电网和其它方面的辅助服务结合更好地互动,让储能电站有更好的收益项目提供额外的增值收益。储能电站能发挥价值,但从哪里得到更好的反馈是很重要的。新能源并网环节里,它是相关的东西,而不是必然的产物。电网难道不需要储能了吗,也是需要的。我们过去建了很多抽水蓄能电站,因为确实对储能有需求,负荷不稳定会造成峰谷的波动。由于存在大量的峰谷波动,我们整个电力资产的平均负荷率肯定是偏低的,储能的介入是解决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的有效途径。我们希望大家对这块的价值有更好的认识和评价,通过评价能够给它合适的回报。弃风弃光的问题是存在的,储能介入也尝试过,很多的时候有难点。现在风电厂的项目和太阳能的项目,它的电价已经锁定,发电成本也是固定的,但是没有因为储能的介入给予额外的回报,让新能源接受储能的介入。机制需要有效的建立,我们也欢迎社会资本更多地关注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支持产业发展与产业公司有更好的互动。我们希望有更优势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低,产业会发展的更好。

夏清:各位专家让我们看到储能产业的新希望,也树立储能产业发展的新坐标,感谢各位专家和企业家的参与。

平凡:谢谢夏清老师和各位嘉宾带来的精彩观点,期待2018年储能找到自己的新坐标,同时找到自己从一张准身份证到身份证的过程。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市场查看更多>储能国际峰会ESI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