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高峰对话】如何看储能获益空间?现有条件下如何开拓储能项目?

2018-04-12 16:12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储能储能项目储能国际峰会ESIE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科陆电子电厂调频项目经验分享

汪超:我来对科陆储能的情况进行介绍。我们科陆基于对新能源未来发展趋势,着重打造新能源的生态链,在光伏发电、储能、充电运营、新能源车运营、售电和能源金融等方面进行上下游整体布局。科陆自2009年涉足储能领域,在此领域深耕近10年,逐步对PCS,BMS,EMS,云平台等核心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布局,使得产品在品质、成本和效益等方面有了显著的优势和成熟的系统集成能力。公司参股国能、江西科能,并与LG成立合资公司,控股上海卡耐,在电池布局方面有充分的储备。公司自研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在循环寿命和度电成本方面都极具竞争力,技术优势达到行业领先的水平。PCS技术达到国内顶尖水平。我们自主研发的BMS系统可实现电池成组后有效地能量管理和均衡,在解决电池系统大批量矩阵式应用中电池一致性带来的影响有完善的解决办法。科陆自主研发的云平台系统可以无缝对接,能给客户提供完善的能源服务,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2017年5月,科陆在能量型用户侧削峰填谷市场上,独家中标上能500MWh储能项目,已先后完成北京,广东十余个项目的交付投运。在电厂调频方面,截止到去年年底已经有在建和在线的项目有36MW,如2017年7月,公司作为设备供应商,携手中安能源建设的同达热电厂9MW/4.478MWh储能AGC调频项目正式投运,自投运以来调频效果明显改善,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上半年我们将有更多的系统会投放到市场,我们之所以解决了这里难点,打造了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国产化储能调频系统,是因为我们有国家级储能并网工程实验室,我们对电池的特性做了深入细致的测量、仿真和安全防护设计等,如热设计方案,电气结构设计等方面,我们立足于实际需求,始终坚持:选择设计合适的系统在合适的场景中发挥合适的功能的原则。任何过设计都会造成成本浪费和资源浪费,反之,任何欠设计都会埋下风险隐患,因此,对于不同系统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普能世纪液流电池在电网的应用

黄绵延:普能是国内第一家提出做商业化储能概念的公司,我们技术路线就是专注于做全钒液流储能电池。普能公司成立于2007年,在2009年的时候收购了一家加拿大公司,这家公司当时在行业内处于全球领先风向标地位,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和产品,更可贵的是已经有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把这家公司的所有技术和知识产权都转移到中国,在此基础上消化吸收并改进。2009年以后普能陆陆续续做了很多项目,但主要是示范项目为主,比如国内,我们先后做了张北电科院的风电测试项目和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项目,这些项目都属于示范或者研究性质。在国外当时也做了很多项目,国外项目是有两个点,一个是学术研究性质的,比如有的大学或有的科研机构做微电网的研究,我们会给他们提供储能部分的解决方案。普能当时在国外有一个很有经验的市场开发团队,所以那时做了很多的这样的项目。另一个是实际应用的微电网项目,在一些电网建设薄弱或者离网地区,利用储能+太阳能或风力发电的解决方案,减小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强度。这个应用当时是已经具备一定商业化条件的,但当时的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再加上储能自身成本都是非常昂贵,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很容易地推开。2014年的时候,因为普能的股东结构比较复杂,再加上市场环境并不理想,公司的经营碰到了很大的困难,到2015年底时公司运营基本停止,当时普能还有一些项目没有验收交付给客户,我当时是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带着一个团队在把普能这些项目继续完成交付,同时积极寻找新的投资人,希望能把普能重新运营起来。储能这个行业,外面看起来很热闹,一旦进到里面会发现不是那么好,所以融资的过程很艰难。但总是有些有眼光的战略投资人,他们看的不是短期的盈利,更多是看未来的行业前景。很幸运经历很多次的失败后我们找到了一个这样的投资人。这个投资人是做矿的,在全球矿业领域名声斐然。全钒液流电池很大的一部分成本是钒电解液,而钒资源的开采是跟矿业相关的,他认为凭借他们在矿业领域30多年的经验积累,有能力把占液流电池很大成本的钒资源问题解决好。资源结合普能的技术,再结合大企业家的愿景,去改变人类能源使用方式,让人类的生活变的更美好。

他们认为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时,才算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各种因素的结合下,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这样的战略投资人。在他的资助下,普能也很快开始重新运营起来。普能现在的股东结构非常简单,决策非常快,而且面临的市场环境比前几年好了很多。虽然液流电池目前还是比较小众的储能技术流派,但我们发现有商业机会的项目也还是很多,有些项目即使目前不能商业化,待具备有些边界条件后也可以达到。我们目前在实施的将液流电池在用户侧使用的湖北枣阳10MW光储用一体化项目,用兆瓦级的液流电池储能解决方案给大工业用户做电费管理,不考虑某些区域辅助服务收益,例如南方电网出台的调峰电站五毛钱的补贴,只考虑峰谷差价的问题,最后回收的年限是11年,可能大家会觉得11年是太长了,但这对液流储能电池来讲,在用户侧使用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项目里我们也采用了全新的电解液租赁模式,把项目中原来很大一部分的电解液固定资产投资,通过租赁的形式给客户使用,客户不需要做很大的初始投资,只需要付每个月的运营租金即可,把一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变成日常运用成本。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把储能系统的销售价格跟锂电接近,这样客户才能比较容易决定上这个项目。

来小康:解决市场在哪和市场回报在哪方面,各有各的高招儿。有打国外市场的,也有进入调频市场的,有从事和电力市场改革相关的,还有考虑能源互联网的。黄总更好地引入资本,并把商业推广模式创新。

如何看储能获益空间

王霁雪:从这么多年做新能源的感觉来说,对储能的需求是比较多的。很大的一部分储能还是在电力市场和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发挥作用。我们现在推动的电力日前、日间市场与调频的辅助服务市场不在一个量级,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在更细的范围内,更多的由电网公司调控,之前还是正常的市场行为。纯粹从自己的感觉来说,无论是在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的上网侧,还是分布式比较多的用户侧,在技术层面上确实有对储能的需求。只是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我们与国外的现状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储能市场更多的是储电市场,多年以来,中国参与电力市场建设的企业是通过计划方式安排进来的,意思是我们现在从发电或大用户的主体是通过计划方式进来的,比如现在有多少的火电、水电、抽水蓄能,并不是通过边界成本的比较后才进来的,这跟欧洲等国外市场并不一样。第二个是我们的套利模式或商业模式也是基于政策市场。很多专家在说政策风险,准确地说不应该是政策风险,而是我们在使用固定的政策,这个价格和这个价值并不是我们提供的服务本身所带来的价值,只不过是认为定价市场上的反应。根据2017年的初步统计数字,我国发电大概是六万亿度电,将近11亿的火电装机,几千万的核电,几千万的抽水蓄能,还有两三个亿的太阳能发电和风电,我们发电的小时数一直是在往下走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储能本身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在于市场空间,而在于和其它的发电主体之间的竞争。我们在推动新示范项目的时候,也在考虑这个情况。比如太阳能热发电本身就带着储能很多概念在里面,但这些怎么融合到现在的机制中,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我国现有的电源装机已经是高位,在高位装机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怎么找到储能正规的发展空间。

3月份国内的一个太阳能光伏项目,这个项目类似于竞价的模式,有企业已经提出三毛二的电价,这应该是很有冲击力的价格。光伏和风电这些新能源价格的急速下降,给储能开创了更大的机会。我们突然看到的商业模式和价格之间的机会,是因为我们在打破之前电力体制中包括竞争主体、竞争价格之间博弈时出现的机会。当机会彻底打开的时候,可能我们看到的景象跟现在看到的完全不一样。我认为三年之内新能源的价格还会大幅度的下降,很多储能机会应该在新的技术和新模式下,以及新能源革命的体系下考虑会更合适。大家都有个共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新能源将是能源增量的主体,储能将是未来能源互联网形成的重要基石。如果商业模式已经超过了5年,在现在的机制下设置超过六七年以上的商业模式,确实需要考虑将来的市场需要怎样的变化。

来小康:谢谢王主任。我们考虑储能获益的时候,如果每个人谈峰谷电价差的话,那我们的空间太狭小了。刚才王主任也提到,其实我们其它能源的变化,它们的走向和机制的变化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储能获益空间。我们干这件事的人,不光盯着自己,也不要盯着一个获益点,要看看左邻右舍的变化,看看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在执行储能项目中,还有哪一些技术值得往深探讨?

张子峰:技术是为市场服务的,从我们在国外做储能产品的经验来说,客户最关心的东西就是技术最应该下工夫的地方。几乎所有客户关心的就是设备的可用率,一定要在签合同之前签好,一切按百分比来说的,95%或者96%,一般就是这样的数据。针对这样的目标,我们的研发团队就会做出一些对应的探讨和研究,看怎么保证可用率。在热管理和日常的维护方面要下很大的功夫,最大可能的保证达标,能达标就不罚款,因为可用率如果不达标的话会有罚责,按照责任总额或者设备总额的百分之多少。目标是保证最大的可用率,具体的工艺设计和外围的通风空调有对应措施。

黄绵延:我做了很多年技术研究,后来做产品,再到直接接触市场。我们现在招人,也在看各类合适的人才。国内做研究一般只关注电池本身,做基本材料和和电池层面的分析评价。很少有人做偏向大工程方向的系统集成方法的研究,这块其实也有一些成熟的工具可用。希望在座的工程师要打开眼界,做电池的不能只盯着电池本身,更要从系统应用层面看产品。可用性,可用性跟很多因素相关,比如可靠性,如果没有科学的开发、分析手段去保证可靠性,那很难做出好产品。我们只有把科学的手段用起来,再结合自己好的电池技术,才可能做出稳定可靠的系统产品。

彭晓峰:很高兴做技术的专家进入到储能行业,我其实也是做电网技术的,但现在到储能行业就定位给大家服务好,作为电网提供的储能云也好,还是未来所做的能源规划,一定给所有做技术的专家提供好的平台。希望通过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的能源产业,特别是我们的储能行业的发展。

赵伟:现在关注三个方面,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现在马上迎来爆发,大规模退役,这对降成本有很大的利好促进,真正用来做用户侧和其它地方的储能,安全性和运维是不是更复杂,在线寿命评估的技术等近期要做一些工作。是不是伪命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验证。

电力系统内站用电源是否可用锂电池,怎么提高它的安全性和浮充工况下性能值得研究,对电力系统的需求非常大。

技术是受市场影响的,市场需求决定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是三分技术,七分政策。针对刚才提到的储能一主多辅的应用,单纯是峰谷电价差储能的价值完全体现不出来。就算降低成本很低,也没有体现出调节性能非常好的特点。怎样结合电改现货市场,怎样通过聚合效应让储能电站在主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响应平台的调配,让它发挥其它辅助的功能,享受其它的盈利模式。我们也在积极地进行探索,但真正做成什么样还存在疑问,也是很热的方向。

汪超:我们认为储能还是直流的系统,它的安全非常重要,它的安全来源于电池发热的设计和系统本身的设计,这块要下大功夫。系统的架构,怎么保障系统的合理可靠稳定性的运行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Brad  Hanauer: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非常重要,并不是通过电池之间的连接来体现的。电网能够准确地提出需要这个储能产品干什么,工程师们要有能力准确地满足电网提出的需求,它设计出的产品要准确地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如果我们工程设计的能力,能够达到把系统的可靠性量化,很有利于后期经济性的分析,包括作为电力的资产20-25年资产生命周期的经济性分析。

( 来源: 北极星储能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储能国际峰会ESI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