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项目正文

世界气象日 电力与气象的那些事!

2018-03-23 10:32来源: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关键词:电力气象智能运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又称“国际气象日”,为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

每年的世界气象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要求各国成员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并广泛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作用。2018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智慧气象”。

可能很多人觉得,气象和电力是两个领域,其实,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气象条件是影响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电网输变电设备普遍分布于野外、100m高度以下,气象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特高压线路路径长、覆盖广、局部走廊线路密集,且沿途所经区域多为高原山区、雷害区、重冰区、大风区,自然环境恶劣,极端天气多发。据统计,雷击、覆冰、风偏、舞动、暴雨等气象原因导致的故障占电网总故障数的60%以上。

气象资源随机波动是制约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风速、辐照度等气象资源具有强烈的随机波动特性,由于缺乏对气象资源变化趋势的准确把握,导致新能源输出功率不确定度大。大规模接入电网后,为保证发用电平衡,常规电源备用容量显著增大,新能源消纳空间严重压缩。

然而,电网系统从气象机构获取的气象预报信息,主要建立在公共气象服务的基础上,与电网实际需求差距巨大,例如观测站点远离电网输变电设备、仅关注常规气象要素、电力关键气象要素欠缺、预报数据的分辨率偏粗、未针对电网需求优化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等。

另一方面,电力和气象两个专业的交叉不够深入,气象信息之前并未融入电网的主流业务,导致气象信息对电网的服务不够“智慧”。

电力气象——电网的“智慧气象”服务

针对上面提到的种种问题,中国电科院从2009年起开始了电力气象研究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适合于电网应用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所谓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就是使用大型计算集群求解离散化的大气运动原始方程组,为方程组输入基于观测的预报初始场和边界场,并添加各种微尺度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再利用观测数据进行同化和订正,最终得到随时间演化的预报场数据。

现今,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是气象领域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从6小时的短期预报,到长达数十年的气候预测,世界各大气象中心都以数值预报模式的模拟结果作为主要参考信息。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流程图

从2014年开始,中国电科院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合作研发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发成果包括实时四维资料同化、快速循环更新、集合预报等技术。另外,还针对重要输电通道和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分析,优化局地的参数化方案,提升通道区域的预报准确度。针对电网需求,还研究了覆冰、雷电、风灾、沙尘暴、舞动、暴雨、高低温、寒潮等灾害,以及近地面太阳辐照度、风机轮毂高度风速等的定制化诊断预报要素。生产的格点化预报要素,可实现针对杆塔和发电机组定点、定时、定量的高精度预报,大大方便了电网气象灾害预警和新能源发电调度工作,促进了电网服务的“智慧”化。

中国电科院与NCAR签署合作协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预报水平,中国电科院还多次邀请了包括国家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中国气科院、中央气象台的相关科学家和首席预报员进行科技沟通和技术经验交流。

电力气象技术大展身手

近年来,中国电科院发挥综合专业优势,已成为了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的气象服务主要支撑单位,目前已为调度、运检等生产部门提供了定制化气象服务,填补了公司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气象服务的空白,融入公司主流业务,有效支撑了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

电力调度控制方面,中国电科院每日两次为国调中心提供全国新能源预报数据,及特高压输电通道沿线精细化电力气象预报预警数据,包括风速、风功率密度、辐照度、气温、降水量、大风、高温、雷电等要素等,数据空间分辨率3km×3km、时间分辨率1h、预报时长24h。

全国风能预报信息

电网运维检修方面,中国电科院为国网运检部每天两次提供全国范围的常规数值天气预报、历史气象数据、雷电、覆冰、暴雨、大风、高低温及寒潮等定制化数据服务,协助实现了杆塔级的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查询,并在覆冰期间提供每天的《电网覆冰日报》。

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电网覆冰日报

新能源消纳方面,开发了新能源监测与调度系统,为全国26个网省公司提供新能源功率预测所需的风速、风向、辐照度、云量、功率等预报数据,支撑新能源高效消纳。

新能源监测与调度应用系统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气象查看更多>智能运维查看更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