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四大建议

2017-12-08 10:51来源:第一电动网作者:ceiling关键词:氢能燃料电池分布式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不仅能够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还将助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传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燃料电池汽车以氢能为主要动力源,因而,燃料电池汽车需要与氢能产业并行发展。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可以满足汽车等移动式能源需求,还能够满足家庭等分布式能源需求。大力发展氢能产业,也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具体实践。

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一些国家已率先开始了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并在氢能技术与应用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早在2014年12月,日本丰田就推出了市场化的燃料电池轿车Mirai,加氢时间仅需约3分钟,续驶里程达到650公里。Mirai补贴后的价格折合人民币27万元左右,2015年销量为498辆,2016年销量超过2000辆。除日本丰田之外,日本本田、韩国现代等企业也分别推出了市场化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同时,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积极布局加氢基础设施。

截至目前,美、日、德三国已建成加氢站数量分别达到90座、60座和40座。从氢能发展来看,全球正处于氢能产业化加快推进时期。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盟各国均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并制定了专门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美国、日本、德国、丹麦等国家不断加大对氢能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扶持推动力度,氢能技术开发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其中,日本更是将氢能产业确定为国家未来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正因如此,日本在大规模高效制氢、家用燃料电池发电等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此外,在支持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德国等国家在氢气纯化、存储、运输技术与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我国自2001年起开始设立国家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对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进行大力支持。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整车集成等核心技术,具备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的基础,并开始了燃料电池汽车小批量生产和示范运行。为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我国自2010年起出台了专门的燃料电池车辆购置补贴政策。然而,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还存在技术开发不充分、产品性能不够完善、缺乏批量生产能力等问题。并且,我国还不具备完整的燃料电池电堆产业链,部分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燃料电池电堆相关企业数量少,技术开发和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氢能发展方面,我国2012年氢气产量就达到1600万吨,开始位居全球第一。但由于国家层面对氢能产业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必要的支持,我国氢能技术体系还没有形成,储氢、氢气运输等关键技术不成熟。氢能产业链还不够健全,氢气纯化、存储和运输企业较少。

推进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纵观汽车100多年的发展史,不管传统燃油汽车与石油工业,还是电动汽车与电能供给,车辆技术一直与能源产业协同演进。燃料电池汽车也不例外,需要与氢能产业协同发展。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我国将在2030年建设1000座加氢站,实现1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推广。本文认为,在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过程中,我国需注重把握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充分借鉴电动汽车及传统燃油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加快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我国亟需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1.做好氢能供给

如前所述,车辆技术与能源供给的协同演进推动力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美国是传统燃油汽车最发达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发达的燃油供给体系。本世纪初,美国已形成了一套由159个炼油厂、1300座油库、250万个地下储油罐以及17.4万座加油站组成的庞大燃油供给体系,燃油炼制、存储、运输、加注环节完善,为传统燃油汽车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类似于传统燃油汽车产业,电能供给也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初期,我国曾过于重视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而忽视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产业发展受到充电难的制约。2013年之前,我国虽然在公共区域建设了一批充电基础设施,但由于建设区域与电动汽车使用区域不匹配等原因,这些充电基础设施使用率较低,一些地区的充电基础设施使用率甚至在10%以下。充电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不足,大大制约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为摆脱这种困境,我国自2015年起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等纲领性政策,并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奖励、扶持性电价,以及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等特定区域充电基础设施支持政策,完善了充电标准。得益于国家层面的重视和政策大力支持,我国充电企业不断涌现,充电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总体数量已由2014年的3万个增加至2017年10月的20万个以上,充电难问题得到很大解决,保障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从能源供给体系来看,由于石油工业较为成熟,燃油炼制、存储、运输、加注网络布局完善,传统汽车燃油供给体系也最为成熟。电力工业也较为成熟,充电服务网络布局快速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模式逐渐成熟。氢能供给情况迥异,不仅氢能产业不成熟,加氢站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

原标题: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四大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燃料电池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