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智能变电站政策正文

广州市能源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

2017-11-28 09:03来源:广州市政府网关键词: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智能电网变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生产和来源。广州地区原油用于炼油加工和石化工业,2015年生产汽油249.02万吨、柴油372.77万吨、液化石油气(LPG)59.07万吨;成品油既有本地供应也有外地调入和进口、也同时供往珠三角地区;煤炭主要用于本地发电(含供热),成功实现以电煤为主的集中化利用方式转变;外地电力调入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两成,主要包括西部地区水电、广东其他地区电力;天然气依赖外地调入,包括大鹏气、西气东输二线和现货液化天然气(LNG),通过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项目生产电力热力等,也直接用于居民用户和工商业用户。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主要通过发电形式进入生产生活。

——一次能源(含外地电力调入)消费结构。广州市煤炭消费逐步降低,油品和天然气消费、外地电力调入占比均有所增加,本地成品油消费主要是汽柴油、航空煤油以及燃料油。2010—2015年广州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见图1。

——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广州市终端能源消费主要是油品、电力。具体到领域,交通占比最大,其次是工业、建筑。受制于本地发电机组调度排序等因素以及西电东送布局,电力消费中来自外地电力调入比重持续增加,2015年广州电网购本地各类发电机组电量247.3亿千瓦时,本地所产电力占电力消费量仅约三成多。广州地区电源(含供热)装机结构和组成情况分别见图2和专栏2。

图1广州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图2广州地区电源(含供热)装机结构(2015年)

专栏2广州地区主要电源(含供热)装机情况(2015年)

——空间流向。港口码头和油气电等能源通道,在广州地区能源空间流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煤炭资源除少部分通过铁路由外地调入外,绝大多数通过广州港以航运方式进口和外地调入;境内有从惠州到广石化“马—广线”原油输送管道、中石化珠三角成品油输送管道、白云机场航油管道等;天然气包括管道方式输入和现货LNG等,广东大鹏LNG项目从2006年开始通过管道方式经广源、金山、黄阁等城市门站后向广州供气,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2012年起经省天然气管网和北兴、石滩、鳌头等城市门站后向广州供气。外电调入主要是西电东送,广州电网位于广东500千伏主环网中心,是南方电网交直流混联运行、西电东送受端负荷中心和特高压输电工程主要落点之一,通过天广直流线路与广西电网相连、通过云广(楚穗)、溪洛渡直流线路与云南电网相连。

——能源全貌。能源生产、调度、供应、消费等全流程遵从能量守恒定律,这是能源基本属性。能流图根据能源平衡表整理绘制,广州市2014年能流示意图见图3(2015年统计年鉴未公布有关明细数),可直观、形象展示“十二五”中后期广州地区能源调入、生产、供应、转换、利用、消费等过程。

图3广州市2014年能流示意图第二节工作成效

第二节工作成效

一、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

“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年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5013.4、5163.45、5333.57、5496.46、5688.89万吨标准煤,增速分别为5.0%、3.0%、3.3%、3.1%、3.5%,年均增速为3.56%,同期GDP年均增长10.1%。“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为8.4%,同期GDP年均增长13.5%。GDP增速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之差扩大了1.44个百分点,表明“十二五”期间能源在支撑保障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效率得到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广州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01%,完成了广东省下达广州市19.5%的目标。

二、能源发展战略更加清晰

按照“能源战略、能源规划、能源项目”相衔接的思路脉络,系统推进能源发展工作,积极开展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先后完成了《广州市能源发展战略研究》和《广州市新能源发展战略研究》两个报告,为广州市能源发展工作定好位、谋好局,也为制定“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

战略研究报告注重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接轨,深入剖析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发展现状和形势,围绕煤、油、气、电、热等能源要素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以2020、2030、2050年为3个重要时间节点,确定了清洁、低碳、绿电三步走战略路径。

——清洁。在2020年前,根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结合广州市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承受能力,立足能源安全保障,重点启动、推进和完成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实现煤炭清洁化利用,使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同时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

——低碳。在2020—2030年间,主要围绕深入推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进油品、煤炭等高碳化石能源的天然气替代、电能替代,同时开发新的能源品种、推广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和储能技术,同步提高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能源消费朝低碳化方向发展。

——绿电。2030年以后,随着储能技术、超导技术、制氢技术、碳捕捉技术等实现重大突破,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成为主流,电能替代、电能融合、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开放网络等全面进入日常生产生活,“绿电”消费成为主要能源消费形态。

三、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

“十二五”期间,围绕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广州市在煤炭集中利用、天然气推广利用、太阳能开发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政策措施。

——实现煤炭集中高效利用。出台了《广州市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实施方案》、《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整治高污染燃料锅炉的通告》(穗府〔2015〕13号),推进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支持企业建设区域性集中供热管网;关闭大批热效率不足60%的、小型的、低效的锅炉,对20蒸吨/小时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实施拆除或改用清洁能源,累计完成1298台高污染燃料锅炉的整治;全面压减居民和工商业散烧煤,建设“无燃煤区”。“十二五”期间,煤炭消费总量下降425万吨标准煤,下降比例超过27%。煤炭消费主要用于电力生产,建成中电荔新电厂2台33万千瓦机组,电煤比重从40%提高到约80%,煤炭消费实现从分散利用向集中利用转变。

——多措并举推进天然气推广利用。在气源方面,积极加强与上游气源企业对接。广东大鹏气源“十二五”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年供气量约10.5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供气量逐步增加,2015年超过5.8亿立方米(含代输)。此外,燃气经营企业根据市场价格利用自身气化设施,通过国内国外渠道采取多种方式采购LNG现货气。

在推广利用方面,印发出台了《广州市加快天然气推广利用工作方案》《广州市推进管道燃气三年发展计划工作方案》和《广州市天然气(LNG)加气站发展规划》。建成了广州发展从化鳌头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协鑫永和开发区2台18万千瓦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累计投入LNG公交车2716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1700台,建设LNG加气站24座(含加油加气);推动居民用户、工商业用户使用天然气,替代瓶装LPG、燃煤燃重油锅炉等,累计覆盖用户超220万户。

——奠定太阳能开发利用发展基础。研究制定支持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出台了《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规划》《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广州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等,进一步简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备案、并网和补贴流程,明确各区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任务,支持工业企业、公共机构、居民等利用屋顶资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补贴资金超过1200万元。从化明珠工业园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18个国家级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全市建成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总规模达到160兆瓦。

四、能源生产供应更加清洁

——率先启动并成功实施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在全国率先实施“50355”工程,出台《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方案》,按照国家、省对重点地区“燃气轮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对全市在役燃煤发电机组进行“超洁净排放”环保改造,使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排放浓度分别下降至每立方米50、35、5毫克以下。共计完成21台、总装机容量约463万千瓦机组改造任务。2015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12天,同比增加30天;达标天数比例85.5%,同比增加8.0个百分点;PM2.5(细颗粒物)的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9微克,同比下降20.4%。广州市燃煤电厂“超洁净排放”改造工作成效显著,为国家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决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推进车用燃油质量升级。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成品油质量升级行动计划》、《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V车用燃油的通知》(粤府函〔2014〕107号),2014年1月起全面推广使用国Ⅳ标准车用柴油。提前供应销售国Ⅴ标准车用汽柴油,2014年7月起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标准车用汽油,2015年4月起全面推广使用国Ⅴ标准车用柴油。

五、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输电配电网络建设有序推进。溪洛渡右岸电站送电广东同塔双回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形成了西电东送重要通道。建成500千伏木棉变电站、柳园等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截至2015年底,广州电网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09座,线路长度超过6700千米,其中500千伏变电站6座,供电客户数513万户,当年最高负荷1499万千瓦。广州市电网网架结构初具规模,形成以高压变电站为中心、地区骨干电源为支撑的分区分片供电模式,220千伏电网网络结构以双回链网和环网为主,通过14回线路与周边220千伏电网相连,110千伏电网基本形成辐射型接线格局。

——天然气管网系统初步建成。建成广州市天然气利用三期工程,新增北兴、石滩、鳌头三座城市门站,实现了城市燃气管网与西气东输二线全线贯通,全市主干管网年接收能力达60亿立方米,建成城镇燃气供气管网累计接近8000千米。启动了广州市天然气利用四期工程,进一步完善全市天然气输配供应体系。

六、能源产业支撑作用显现

能源作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来源,发挥着重要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和民生保障保驾护航,能源产业在广州市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也逐步显现。2015年广州市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为1395.5亿元,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为317.2亿元,两者合计达1712.7亿元,同比增长5.4%,仅次于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石化之后,居第四位,成为重要的“梁柱”之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广州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5年增加值达到了330.38亿元。

第三节存在不足

一、能源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高碳化石能源比重较高,油品消费占广州市能源终端消费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尚未全面形成规模化应用。“十三五”时期,需要在已出台政策文件和已搭建发展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更好的、更便利的天然气推广利用、太阳能开发应用的环境。

二、能源设施需要进一步补短板

电源方面。本地支撑电源不足,电力自给率仅约40%,一旦外地电力紧缺或输送通道出现故障,本地电力供应安全保障将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尽管煤电机组实施了“超洁净排放”改造,但在役机组供电煤耗均高于310克/千瓦时,在发电上网调度排序上处于不利位置,需要争取实施节煤减排综合升级改造。

电网方面。广州地区500千伏变电站目前仅6座,多座向中心城区供电的220千伏变电站来自同一上级,供电负荷过于集中,一旦故障将可能导致中心城区大面积停电。

天然气方面。尚未形成多路气源保障格局;推广利用价格依然较高;没有应急储备调峰设施,仅依靠分散的、小型的LNG储备气化站以及高压管网内储气作为应急;部分区域燃气管网处于“孤岛”状态,没有形成全域的互联互通的输配体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