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政策正文

政策|《武汉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

2017-11-13 13:08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特高压变电站能源十三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20年,我市能源消费总量为5640万吨标煤,年均增长3%。其中:煤炭消费量为2888万吨(折合标煤2063万吨),较2015年减少15.1%;全社会用电量为855亿千瓦时,较2015年增长84.27%;原油消费量为800万吨,较2015年实现零增长;成品油(含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航空煤油等)消费量为300万吨,较2015年增长47.06%;天然气消费量为48亿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151.31%;液化石油气消费量为20万吨,人工煤气消费量为0.8亿立方米,分别较2015年实现零增长;其他能源消费量折合为325万吨标煤,较2015年增长128.87%。

2.结构目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利用比重。煤炭和原油在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大幅下降,电力、天然气和新能源消费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20年,各类能源消费量分别为:煤炭由2015年的50.03%下降至36.58%;全社会用电量由2015年的11.75%上升至18.64%;原油由2015年的23.55%下降至20.28%;成品油(含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航空煤油等)由2015年的6.17%上升至7.81%;天然气由2015年的4.77%上升至10.23%;液化石油气由2015年的0.71%下降至0.61%;人工煤气由2015年的0.10%下降至0.08%;其他能源由2015年的2.92%上升至5.76%。

3.清洁发展目标。预计到2020年,我市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将达到880万吨标煤,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5640万吨标煤的15.6%,较2015年提高4.1个百分点,完成国家及省下达的目标。

4.安全保障目标。根据国家关于地方能源应急储备的规定,我市天然气储备能力为10天、成品油应急保障能力为15天、煤炭储备能力为30天、电网机组备用率达到15%、电网容载比为2.07。

5.民生改善目标。集中供热工程是建设“幸福武汉、生态宜居武汉”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加快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力争实现工业生产负荷4282.6t/h,供热覆盖面积4150万平方米,供热量6.28×107GJ/年;垃圾“三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新(改、扩)建5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新增日处理垃圾能力6500吨。

6.节能减排目标。能源节约率和合理利用率明显提高,到2020年,万元GDP(按不变价计算)能耗比完成省下达的约束性任务目标。节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达到或者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四、“十三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

针对全市能源资源禀赋不足与能源需求总量偏大的实际,坚持提高能源保障度和节约能源并举,强化能源安全和提高生产利用效率;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举,推进能源多元化、低碳化;坚持本地生产与跨区引接并举,推进能源高效配置;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并举,强化能源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实现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发展。

(一)发展重点

1.推进“全面合作”战略,保障能源持续稳定供应。加强与国际、国内资源型特大企业的战略合作,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结合国家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能源战略大通道建设发展机遇,加强武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输送、接收和配置能力;依托武汉路网密集、水铁联运的综合优势和辐射功能,布局建设煤炭储备基地、成品油储备基地和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提升主要能源资源的应急保障能力。

2.按照“低碳环保”要求,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一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市域内不再新(改、扩)建燃煤电厂,推进高耗煤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淘汰分散燃煤锅炉,分解落实总量控制目标,确保“十三五”时期煤炭消费量大幅下降。二是保障电力和成品油供给稳步增长。在强化电源自主供给能力和完善电网体系的基础上,依托特高压、超高压电力通道,积极争取外部电力补给;依托中石化武汉分公司升级改造工程和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线,提高我市成品油储备和供应保障能力。三是大力促进天然气和新能源快速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完善城市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培育发展天然气市场;大力发展风能、光伏和生物质能,推进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建设,实现新能源总量规模倍增。

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一是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对现有燃煤电厂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达到天然气发电同等排放标准,不断提高电厂清洁化水平和燃煤利用效率。二是完成油品国V标准升级,提高各行业油品利用效率,切实降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强度。三是提升节能降耗水平,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利用先进技术、依靠科学管理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指标。

4.实施“智慧能源”行动,促进能源生产消费协调匹配。抢抓国家出台“互联网+”指导意见和推进“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依托全市光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大力开展“智慧能源”行动。积极探索新思路、借鉴新模式、利用新技术,推进“多能互补”和“区域能源一体化”建设。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建立能源生产运行和供给保障的监测、管理、调度信息服务网络,加强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中间环节及终端用户的信息对接和生产消费智能化协调匹配,形成结构合理、安全高效和智能环保的能源保障体系。

5.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助推能源技术装备提档升级。依托我市强大的科研实力和装备制造能力,积极支持能源装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一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以光伏为主导,以太阳能光热发电和热利用为补充,在新型电池研发、太阳能高温利用和光热发电、多种光伏系统集成、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领域取得突破。二是风电。重点实现国测风电整机、云鹤风电齿轮增速箱、凌久高科电控系统、武船塔筒等关键项目的技术突破,增强风电设备研发和制造在全国的地位和优势。三是核电。抓住“中广核湖北核电有限公司武汉基地”和“中核建中南科研培训中心”建设机遇,支持中国核工业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提升核电装备配套能力,打造中国核动力运行技术研究和服务基地。四是生物质能。加快生物质锅炉发电机组、烟气处理、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造,加大生物质能产品的应用推广力度。五是氢能。积极协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支持武汉地质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开展氢能源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六是智能电网。围绕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推进数字化变电站、电力储能、电能质量监测与治理、分布式电源接入、用户端智能配电网、特高压成套输变电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

(二)规划布局

1.电力

(1)提高电源自主供应能力。推进汉口西部地区2×30万千瓦级燃气热电冷联供项目、沌口调峰电厂18.5万装机燃气机组供热改造并扩建1台18.5万装机燃气热电冷联供项目,在全市新增布局总装机容量为15万千瓦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到2020年,全市新增各类装机容量约13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720万千瓦,电力自给率达到41%。

(2)完善城乡电网体系。推进“特高压靠城、超高压进城”。建设1000千伏交流变电站和±800千伏直流换流站项目,接入“华中地区特高压环网”,在武汉电力负荷集中的江南、江北中心城区各建设1座500千伏变电站,形成“一特两超”格局;整合新城区现有9座500千伏变电站,打造鄂东地区500千伏“双环网架构”,增强我市接收外部电力能力;完善220千伏城乡骨干网络,规划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8座,新增变电容量12960兆伏安,进一步优化武汉城乡骨干电网结构,增强干线支撑保障能力。完善110千伏城乡配电网体系,新建110千伏变电站90座,新增变电容量8057.5兆伏安,推进中心城区配电网改造和新城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解决主城区负荷分布不均、局部供电能力不足和农村电网“卡脖子”“低电压”现象,向城乡一体化电网过渡。

(3)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抢抓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机遇,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共建平台、合力推进,项目切入、试点先行的思路,积极引进大中型能源企业参与我市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为具备开展电力市场化改革条件的开发区、产业园区等提供以配电网建设运营为基础,以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建设为切入点,供电、供热、供气一体化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和清洁、高效、智能的整体能源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特高压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能源十三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