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深度】2016年储能产业盘点 用户侧储能持续走热

2017-04-28 09:02来源:高科技与产业化作者:张静关键词:储能储能应用ESC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储能参与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市场

在美国PJM首先利用储能参与调频辅助服务之后,德国、韩国、英国等国家也逐步开启了储能调频辅助服务市场,以BYD为首的一些国内企业的储能系统也参与其中,BYD用于国际市场调频的出货量已经超过100MW。由于储能技术具备的灵活性和快速响应的特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际调频市场需求释放出来。

储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

我国储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正处于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初期发展过渡的重要阶段。

从技术发展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等主流储能技术的成本已经有了大幅降低。根据CNESA的分析数据,到2016年底,大部分技术的建设成本在人民币2000元/KWh-3000元/ KWh之间,较2013年平均降幅超过50%;预计到2020年,主流技术的成本区间将降低到人民币1000元/KWh- 1500元/ KWh左右;建设成本的大幅下降将为储能未来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从应用发展看,通过在“十二五”期间的示范应用,储能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应用类型逐步明晰,应用效果得到验证,储能的应用价值也日趋明确。根据已有的应用案例分析,集中式风光电站配置储能、储能与火电机组捆绑参与调频服务和分布式发电系统配备储能成为现阶段储能系统应用最主要的三个市场,随着示范应用向商业应用过渡,越来越多的细分市场将出现,一些新的应用模式也不断涌现。电动汽车储能的应用、储能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储能参与多能互补项目等都会给储能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从市场规模看,一方面我国加大力度部署抽水蓄能和熔融盐储热等大规模储能技术,根据国家能源局已公布的数据和CNESA统计,截止2016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的投运规模超过24GW,占全部储能累计安装量的99%以上,预计到2020年底,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将达到40GW。应用于太阳能光热领域的熔融盐储热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的规划和在建装机超过1.8GW,2016年8月,国内首座塔式10MW熔盐储热项目投运。另一方面,以电化学电池为主的储能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据CNESA统计,2000 -2016年(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储热)的储能累计装机量为189.4MW,年增长率34%。截止2016年底,全球2000年-2016年储能的累计装机(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储热)为1756.5MW,年增长率为48%,我国在全球占比为11%。

从未来发展看,受我国能源变革和能源结构调整政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电动汽车发展增速的驱动,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储能产业经历了一轮快速发展。根据CNESA的统计,从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储热在内的新增规划项目总装机量达到740MW(估算的容量为3.8GWh,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储热项目), 计划在未来两三年内建设、投运完成;如果规划全部落实,到2018年,我国储能的累计安装量将实现七到十倍的增长。储能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

政府和社会对于储能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定位逐步清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国家出台的多项能源规划政策,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电力“十三五” 规划、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等,都将储能作为重点研究和发展领域之一。储能产业的发展热度不断增高,但作为新技术、新产业,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的应用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市场机制也不健全;在用户侧, 储能的应用类型单一,可实现的价值有限, 具有盈利性的商业模式正处于不断探索中。储能项目的可盈利性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从政策层面看,补贴和补偿政策、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推动储能应用可盈利的几个因素;从技术和应用层面看,降低技术成本、寻找更多的储能市场机会则是储能从业者接下来的重点工作。

未来,我国的能源变革、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都将给储能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商机,储能技术的发展优化也将更贴近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作者单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延伸阅读:

储能补贴怎么补?哪种应用更具实用性?

2017年八大储能企业业务价值解析

从储能市场与技术的角度分析储能商业化

储能应用现实情况如何?来听协鑫、科陆、中天等大咖如何说

原标题:2016储能产业盘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