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个人解读《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04-07 10:32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吴云关键词:电力发展电力发展十三五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经历10年相关规划“空窗期”后,2016年11月,《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横空出世。这是一部以绿色发展为笔触,以协调发展为框架,描绘出的我国电力工业未来5年发展的蓝图。

2017年是《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同时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第三年。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环境标准“硬约束”,以及掣肘电力工业发展的难点及核心问题,如何转换视角,聚《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中发9号文件两部电力行业顶层设计之合力,加速我国能源转型升级。下面,我就“十二五”我国电力发展取得的重要成绩,目前电力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描述和解读。

我国电力发展基础及“十三五”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力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多项指标居世界首位。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69万亿千瓦时,“十二五”年均增长6.3%,居世界首位,人均用电量4142千瓦时,超世界平均水平。

截至201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15.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水电、煤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人均装机1.11千瓦,超世界平均水平。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南方六个区域电网各级网架不断完善,跨省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规模达到2亿千瓦,其中西电东送规模达到1.4亿千瓦,全国220千伏及以上交流线路合计60.9万千米,变电容量33.7亿千伏安,均居世界首位。

“十二五”期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明显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实施煤电改造4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约1.6亿千瓦,关停小火电2800万千瓦,全国火电平均供电煤耗由333克标煤/千瓦时降至315克标煤/千瓦时,节能减排达到新水平。在建/建成多项标志性工程,装备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对外核电、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合作不断加强,投资形式日趋多样,电力国际合作拓展新局面。电改试点工作逐步开展,价格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主体逐步培育,体制改革开启新篇章。

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电力总装机20亿千瓦,西电东送年输送电量2.7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6.8到7.2万亿千瓦时,电力占终端消费比重达到27%,人均装机1.4千瓦、人均用电量4860-5140千瓦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到39%,新建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00克标煤/千瓦时,现役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310克标煤/千瓦时,线损率控制在6.5%以内,电能替代用电量4500亿千瓦时。

十三五

目前我国电力发展面临的五大挑战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期、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电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供应宽松常态化、电源结构清洁化、电力系统智能化、电力发展国际化、体制机制市场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十二五”期间电力供应由总体平衡、局部偏紧的状态逐步转向相对宽松、局部过剩。

二是非化石电源快速发展的同时,局部地区弃风、弃光、弃水问题突出,“三北”地区风电消纳困难,云南、四川两省弃水严重。

三是局部地区电网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尤其北方冬季采暖期调峰困难,进一步加剧了非化石能源的消纳矛盾。

四是电力设备利用效率不高,火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降,输电系统利用率偏低,综合线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五是区域电网结构有待优化,输电网稳定运行压力大,安全风险增加。

六是城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农村电网供电供应能力不足。

七是电力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电力结构优化及转型升级的调控政策亟待进一步加强。

“十三五”电力发展重点任务

积极发展水电,统筹开发与外送。坚持生态优先和移民妥善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以重要流域龙头水电站建设为重点,科学开发西南水电资源。坚持干流开发优先、支流保护优先的原则,积极有序地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严格控制中小流域、中小水电的开发。统筹水电的开发与外送,基本解决四川、云南的水电消纳问题。

重点依托西南水电基地开发,建成金沙江中游送电广西、滇西北至广东、四川水电外送、乌东德电站送电两广输电通道;开工建设白鹤滩电站外送工程,积极开展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鲁藏布江水电的消纳方案研究。

在所有能源类型中,水电最具绿色、可再生特性,并且与其它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的新能源相比,水电可控可调,是基础能源的最佳选择。“十三五”电力发展强调走低碳清洁、可持续的道路,因此,水电在绿色能源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电开发的重点主要是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怒江。关于延伸至藏区的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的水电消纳问题,都会在“十三五”末期提到议事日程。

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调整开发布局。按照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举,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来优化风电布局。调整“三北”地区风电消纳困难及弃风严重地区的风电建设节奏,提高风电就近消纳能力,解决弃风限电问题。加大消纳能力较强或负荷中心区风电开发力度,力争中东部及南方区域风电占全国新增规模的一半。在江苏、广东、福建等地因地制宜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

按照分散开发、就近消纳为主的原则布局光伏电站。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综合利用工程,积极支持光热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重点发展屋顶分布式光热发电系统,实施光伏建设一体化工程。在中东部地区结合采煤沉降区治理,以及农业、林业、渔业综合利用等适度建设光伏电站项目,推进光热发电试点示范项目。

基于我国的资源禀赋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特点,西部大规模开发存在消纳和外送困难,能源利用率低以及外送经济性差等问题。因此,“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发展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东部、南部地区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加快发展低速风电和屋顶光热项目。另一方面要加大西部集中式新能源外送能力,依托电力外送通道,以“存量优先”为原则,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省区消纳4000万千瓦以上。

鼓励多元化能源利用,因地制宜试点示范。在满足环保要求的条件下,合理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积极清洁利用生物质能源,推动沼气发电、生物质发电和分布式生物质气化发电。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1500万千瓦左右。

安全发展核电,推进沿海核电建设。坚持安全发展核电的原则,加大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沿海核电项目建设,建成三门、海阳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建设福建福清、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开工建设CAP1400示范工程等一批新的沿海核电工程。深入开展内陆核电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做好核电厂址资源保护工作。

积极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推进分布式气电建设。天然气和核电的发展对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国电力装机依然有缺口存在,从长远来看,若煤电装机占比压低在55%,水电装机占比20%,剩余的25%由气电、核电、新能源补充。若新能源装机占比5%,气电和核电补充剩余的20%,所以核电和气电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地位。核电和气电的发展决定了我国今后需要多少清洁能源来替代煤电。由于气电具有良好的调峰性能,可以使电网接纳新能源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因此在“十三五”期间,要充分发挥现有天然气电站调峰能力,推进天然气调峰电站建设。在有条件的华北、华东、南方、西北等地区建设一批天然气调峰电站,新增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适度建设高参数燃气蒸汽循环热电联产项目,支持利用煤层气、煤制气、高炉煤气等发电。推广应用分布式气电,重点发展热电冷多联供。

原标题:我看《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发展查看更多>电力发展十三五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