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综述!我国电力需求响应标准体系

2017-03-20 09:54来源:供用电杂志关键词:电力需求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负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结合需求响应业务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求,分析了需求响应标准体系架构,详细总结了现有的需求响应关键标准,并对部分关键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希望能够在支撑需求响应领域标准制定、推动需求响应相关产业发展、提升需求响应标准国际化竞争力方面发挥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较快发展阶段,长期来看,全国电力供需仍总体偏紧,且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依旧存在缺电现象。发展需求响应,通过挖掘需求侧调荷能力,利用电力需求弹性来降低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对缓解电力供需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有序用电管理办法》、《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为实施需求响应(demandresponse,DR)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为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电力应急机制,我国在江苏、北京、上海、天津等地陆续开展DR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内DR业务的发展。

DR试点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各需求响应服务商的业务流程、需求响应基线负荷计算方法不一致,需求响应产品制造商所生产的需求响应系统、终端等接口型式不一、通信协议多样,这对需求响应业务监管、需求响应系统互联互通、需求响应产品检测认证等造成了极大影响,既无法提高需求响应业务的运行水平,又直接阻碍了需求响应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因此,亟需加快开展需求响应领域标准化工作,从标准体系入手,通过研究不断完善电力需求响应标准体系框架,促使国内产学研相关单位在标准制(修)订、验证等环节相互协作,推动国内需求响应业务更好更快发展。

1 需求响应标准化工作现状

1.1 国外工作现状

IECTC57针对需求响应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了用例分析、模型研究等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IEEE发布的智能电网行动路线图[4-5]中对需求响应的业务场景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IECPC118智能电网用户接口项目委员会,作为专门面向需求响应领域开展标准制定工作的国际化标准组织,完成了需求响应信息交互规范。

在美国,由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DR研究中心负责开发的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openautomateddemandresponse,OpenADR)通信协议是智能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一部分,已经成功应用于工商业电力用户。在加州等地开展的楼宇和家庭DR项目已成功实施,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澳大利亚颁布实施了有关居民电器参与需求响应的AS4755系列标准,详细规定了家用空调、热水器、游泳池水泵控制器、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家用光伏发电系统的硬件接口及通信协议指令,明确了家用电器需求响应等级,实施需求响应等级标识制度,并与家用电器能效标识一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韩国也在DR型家电研究设计方面开展了诸多实践,并进行了DR试点,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尽管国外需求响应发展较早,但从目前发布的有关标准来看,尚没有建立需求响应方面的标准体系,只在需求响应功能架构、需求响应信息交互、需求响应系统通信协议等方面建立了具体的技术标准。

1.2国内工作现状

2014年8月6日,SAC/TC549全国智能电网用户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IEC/PC118)在北京成立,主要负责电网(运行管理、市场交易、营销管理等应用系统)、第三方服务商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以及需求响应、能效管理等智能用电服务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标委会下设4个工作组,其中第二工作组为电力需求响应工作组,主要围绕需求响应系统、终端、测评以及业务管理等方面开展标准化工作。

2015年11月,SAC/TC549标委会归口管理的第一项国标《智能电网用户自动需求响应分散式空调系统终端技术条件》,在标委会年会上通过审查,并于2016年7月完成报批。

2 需求响应标准体系架构

需求响应系统的研发、建设和运维,配套系统的建设,需求响应终端的研发、生产,需求响应业务流程、业务模式等,均与电力需求响应业务的规范运行息息相关。按照分层设计标准体系架构的思想,将标准体系分为2层,见图1。

图1电力需求响应标准体系层次架构

第1层包含系统类、终端类、接口类、测评类、管理类5种类型。第2层对5种类型进行细分,其中:①系统类标准主要包括功能类、技术类、建设运行类、检验类4个子类别;②终端类标准主要包括功能类、技术类、检验类3个子类别;③接口类标准主要包括需求侧资源接口类、其他系统接口类、信息模型与互操作类3个子类别;④测评类标准主要包括需求响应潜力评估类、节约电力测量与验证类、效益评估类3个子类别;⑤管理类主要规定业务流程、业务模型、交易与结算等方面的标准,标准涵盖电力需求响应的管理流程、业务监管流程,用于明确电力需求响应业务中监管者、电能供应商、电力用户等主要参与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3 关键标准清单

目前国内需求响应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已完成多项需求响应关键标准的制定,其中国家标准5项(已发布2项、报批1项,完成报批稿2项),行业标准3项(完成报批稿2项、完成初稿1项);另有4项国标、10项行标已经提交立项申请,尚待上级主管部门正式立项。相关标准见表1。

4 关键标准介绍

4.1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通用技术规范

该标准于2016年11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了电力需求响应系统的总体要求,包括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基本功能、性能指标、系统接口与通信要求、工作环境和安全防护要求等,适用于电力需求响应系统设计、开发和运行。

4.1.1 主要参与者关系及其职责

电能供应商所属的需求响应管理系统与需求响应监管者所属的需求响应监管系统进行交互,同时又与需求响应服务管理者所属的需求响应服务系统进行交互;需求响应服务管理者所属的需求响应服务系统,既与需求响应监管者所属需求响应监管系统进行交互,还与需求响应聚合商所属的需求响应聚合系统、电力用户所属的需求响应终端进行交互;需求响应聚合商所属的需求响应聚合系统,也与电力用户所属的需求响应终端进行交互。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中,各参与者相互关系见图2。

图2电力需求响应系统参与者关系

4.1.2 需求响应系统组成结构

电力需求响应系统主要由需求响应服务系统、需求响应聚合系统和需求响应终端,以及保证以上系统运行的通信信息网络系统等组成,系统组成结构见图3。此外还包括针对电能供应商的需求响应管理系统以及针对监管者的需求响应监管系统。需求响应管理系统是需求响应业务正常开展的基础,与存储电网负荷数据、电力用户档案数据以及电力用户负荷数据等信息的业务应用系统连接。需求响应监管系统能够指导和监督需求响应业务的执行,通过通信网连接需求响应管理系统、需求响应服务系统。

图3需求响应系统组成结构

4.2 需求响应效果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导则

该项国家标准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实施,规定了需求响应效果监测与综合效益评价的一般原则、指标及其计算方法。适用于需求响应实施机构分析和评价需求响应项目,对项目实际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需求响应项目实施的综合效益,为综合资源规划提供参考。

原标题:特别策划 | 我国需求响应标准体系研究综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需求查看更多>电力需求侧管理查看更多>电力负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