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政策正文

湖北省“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7-02-28 10:59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乘用车湖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湖北省经信委日前下发《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全文内容如下:

各市、州、县经信委(局): 现将《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 年 1 月 11 日

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汽车产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和优势产业,新能源汽车及专用汽车是湖北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汽车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 2025 湖北行动纲要》部署,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汽车大省向强省的转变,根据湖北省《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成就

1.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十二五”以来,全省汽车产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各种机遇,在整车和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专用汽车等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15 年,全省汽车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金分别是“十一五”末的 1.8 倍、1.3 倍、2.0 倍,汽车产量处全国第 6 位。

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不断成熟,生产能力快速提升,服务领域更加宽广,核心零部件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产量实现大幅增长,2015 年产量达 1.4 万辆,标志着我省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规模化产业化阶段。专用汽车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种更加丰富,品质不断提升,集群化、差异化发展特征更加明显,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2015 年产量达 25 万余辆,比“十一五”末净增近 10 万辆,占全国专用汽车年产销量的 14%左右。

2. 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

新能源汽车产业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15 年产量排名全国第 6 位,东风汽车公司的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物流车、MPV、SUV、皮卡等多款车型已相继投放市场;扬子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纯电动城市客车、物流车和在线公交车已量产,在线充电纯电动城市公交客车成为我国现阶段客车电动化的主要基础方案之一;基本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三大核心总成部件批量生产和配套能力。

专用汽车生产规模名列国内前茅。2015 年产量排名由全国第 2 位提升到第 1 位,产品品种涵盖专用汽车国家产品目录中的八大类全部产品。普通自卸车、厢式车、仓栅车、罐式车等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专用车产业特色优势凸显。

3.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产品型谱已经涵盖了纯电动轿车、客车和轻型商用车及底盘,公共服务类和物流新能源专用汽车不断涌现。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车产量的比重已由2010年的 23%提高到 55%,重、中、轻构成比已经由 2010 年的 2:5: 3 逐步调整到 5.5:2.1:2.4,普通类型产量逐步降低,专用功能较强的专用汽车产量逐年增长。

区域结构调整特色鲜明。沿长江的汽车产业带已经延伸至宜昌市。以武汉市、襄阳市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示范推广基地已经建成,十堰市、随州市新能源商用车已初具规模。随州市 “中国专用汽车之都”全面繁荣,十堰市专用汽车特色化趋势不断加强。

4. 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已基本形成

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的新能源整车研发能力和以整车控制、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含燃料电池)等为“三横”的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东风汽车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建设了拥有整车设计、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关键零部件的国家级和省级研发平台,建立了由东风汽车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等单位发起的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专用汽车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其中重型专用车底盘、特种车底盘、特种作业车、治沙植草喷播车、石油特种车、前卸式混凝土搅拌车、大马力自卸车、道路检测车、罐式集装厢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抑尘车填补了国内空白;旅居房车、移动式工程车和电视转播车等以其技术水平和质量在国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新能源专用车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推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5. 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截止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14家,已在武汉市建成新能源乘用车产能 8 万辆/年,在武汉市、襄阳市分别建成新能源客车产能 5000 辆/年、3.6 万辆/年,在武汉市、襄阳市、随州市、十堰市建成各类新能源专用汽车产能 2 万辆/ 年。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方面,已经形成驱动电机产能 15 万台套/年,电子控制器产能 25 万套/年,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 12 亿 Wh/年。已列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专用车生产企业 96 家,位居全国第 2,已形成产能 40 万辆/年,涌现了一批主营收入超 10 亿元的企业。

此外,南京金龙、比亚迪、江淮汽车、众泰汽车、海立美达公司等在我省投资的一批新能源汽车和专用汽车在建项目,天津力神、深圳沃特玛等一批动力电池在建项目,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二)发展问题

1. 发展模式有待转变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仍然延续在传统汽车上进行改装的生产模式和仍然依赖国家地方补贴而忽视市场需求的盈利模式,研发优势尚未充分转化成产业优势,产品水平不高、品牌效应不强。专用车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等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新生产模式仍刚起步,部分企业对转变粗放型增长模式反应迟缓,对绿色发展缺乏系统研究,在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2. 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能力严重不足、过分依赖外采、成本高的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核心零部件缺乏一体化系统配套能力,严重影响整车性能和技术进步。专用汽车产品同质化和低质化现象较突出、分工协作能力不强、专用上装部件配套能力偏弱、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的发展壮大。

3. 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新能源汽车发展环境严重缺乏,充电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需要。充电设施的规划、选址、建设与车辆使用规律和使用习惯匹配衔接不够,不能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使用条件,与车辆较长行驶里程相配套的充电站网络远未形成,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普遍存在里程焦虑。针对个人用户的充电问题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决办法。

4. 发展质量亟待提高

“十二五”期间,尽管专用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但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企业集中的地方,不仅没有形成协调、共享发展的良好态势,反而由于区内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恶性竞争。地方政府尚未形成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今后培育和继续壮大专用汽车生产基地造成了隐患。

5. 发展外向度尚需提升

全省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国际化水平较低,“走出去”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尚未形成区域间协同高效发展的模式。产品出口量小面窄,大部分出口产品处于国际市场中低端,利润低,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不利环境的影响。同时,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品牌的海外影响力尚需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形势和机遇

(一)产业发展新趋势带来新挑战

目前,汽车产业新一轮国际竞争态势日益严峻,我省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发展受到深度挑战。一是汽车行业竞争正由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加速延伸。进入互联网+时代,汽车制造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价值链重构,使得汽车生产端和消费端直接连通,让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二是新能源汽车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为了破解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能源和环保问题,主要汽车生产国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主攻方向的国际汽车产业竞争态势已全面展开。三是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将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

随着车联网、自动驾驶、人机交互系统技术加速成熟,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正加大智能化、网络化系统的投入,积极发展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将因此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纯电动乘用车查看更多>湖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