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报道正文

河南:农网改造升级得民心 中原大地织锦绣

2016-12-14 10:37来源:国家电网报关键词:农网改造升级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河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电网承担着全省90%面积、80%人口和70%经济总量的供电任务,只有让农民用好电,才真正算得上供好了电。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持续加大农网建设投资力度,精益化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努力把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打造成优质工程、民心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河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是怎么做的?

为茶山新建台区。甘仁伟 摄

让幸福触手可得

12月8日,晨光刚刚点亮河南省西平县盆尧镇于营村,返乡创业青年张奇就接到好几个省外的订单电话。“俺家生产的包装材料质量好,一直供不应求,现在电压更稳定了,机器转得欢,生意好得很呢。”

得益于农网改造,过去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国文明村、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村更现代

走进于营村,一块块整齐的麦田映入眼帘。盆尧镇供电所员工张向力说,麦田里样式统一的小房子就是机井房和配电房,机井通电工程实施后,灌溉非常方便,拿IC卡在机井房里的计量表上刷一下,就能浇地了,电作动力,浇水快,出水多,还省钱,乡亲们高兴得不得了。

80多岁的村民李金生家里新建了250多平方米二层小楼,新购置了高档灯具和家电。“现在农民生活好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楼,家用电器也是应有尽有,真是想不到。”李金生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对过去缺电的经历印象深刻,“从前,一年到头电压就没几天正常的,家里的电灯泡十天半月就闪坏一只。”

提起近年来农网改造带来的好处,李金生津津乐道:“出门大马路,回家住洋楼,闲了看电视,冷了开空调,做饭电饭煲,炒菜电磁炉,小日子过得可舒坦了。”

农民更富裕

自2008年大学毕业,张奇就开始经营现在的生意。他说,自己从一无所有的穷学生变身大老板,农网改造功不可没。

过去电压低,为不影响居民用电,机器只能在晚上10点以后开动,生产受限,只能减少订单。而今,村里超载的配电变压器和线路得到了全面改造,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全天生产没有一点问题,订单大胆地接过来。“我们还准备为张奇的作坊安装一台10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让供电能力一步到位,让作坊的发展一路畅通。”张向力说。

有了充足的电能保障,村民们纷纷返乡创业,于营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

夜晚更多彩

夜幕降临,村民聚集在村文化广场,老人散步、健身,年轻人锻炼、聊天,妇女跳广场舞,孩子在自由地嬉笑追逐……干净、宽阔、热闹的广场成了村民最喜欢的休闲场所。

“自从广场装上电灯,安了音响,于营村晚上热闹多了,在家打牌的人少了,出来锻炼身体的人多了,感觉越来越像城里人的生活了。”一位正在跳广场舞的大妈高兴地说。

听村民讲,逢年过节,县文化局还组织电影放映队到村里免费播放电影,为基层群众送去文化大餐。每当这时,广场上都人头攒动,不少周边的村民也赶来观看电影。

广场上、道路两旁,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夜晚的于营又亮又时尚。(裴培 张攀 陈景华)

改出农业新面貌

周口地处豫东平原,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市。近年来,周口供电公司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持续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为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业转型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

田野里的堡垒

12月7日,西华县艾岗乡半截楼村到处垛着的朝天椒沐浴着冬日的余晖。住在村西头的王余粮正和老伴摘辣椒。半截楼村是远近闻名的辣椒村,每年要种2000多亩朝天椒。

“辣椒对水要求多,水肥勤湿,量少次多。要是没有通电机井,光浇我那18亩辣椒就能把人累死。现在我们都是把通电机井连上滴灌管,需要浇多少就浇多少,想什么时候浇就什么时候浇,很方便。”王余粮指着村外的通电机井说。

当半截楼村村民享受机井通电带来的便利的时候,十几公里外的黄泛区农场已经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保护通电机井了。黄泛区农场是河南省最大的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常年以种子研发、繁育、销售等为主要业务,灌溉用水需求量大、标准高。早在2007年,黄泛区供电公司就已着手在周口全市率先利用农改资金开展机井通电试点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黄泛区农场已建造了93座供电台区,供区内3700多眼机井全部通电,覆盖了全部农田。

白色的丰硕农排1号配电台区像一座堡垒,守护着农场一望无垠的麦田。据电工常宝介绍,每台变压器上都装有报警器,变压器一发生移动,报警器就会鸣叫,报警信息即时发送到电工、农场警卫的手机上。“有一次,二分场2号农排台区变压器报警,我们赶紧赶过去,小偷看到灯光逃了。”

放眼望去,台区周围涂刷着反光漆的通电机井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显眼。“这是今年秋耕的时候为了防止机耕手误碰机井专门刷的。除了反光漆、反光条,我们还会在井上插小红旗,提醒人们注意。”常宝说。

好日子离不开电

今年2月份,北京菜篮子工程利用贾鲁河河道两侧的废地开发建起了供应保障基地,首期荷塘占地1800亩。为了满足这里的用电需求,西华县供电公司专门为荷塘新建一个315千伏安的供电台区。

“荷塘有9台水泵。种上莲藕蓄水要用电,挖藕也要用电……”杜岗村电工蔡秀山说。以前挖藕人要穿上防水皮衣下到淤泥里,小心翼翼地摸索。藕脆易断,稍有不慎就会折断、破皮或者灌泥,那样价格就会大打折扣。挖藕都在冬季,又冷又累,十分辛苦。现在基地用高压水枪挖藕,电通上,高压水枪一喷,一根根沉睡在淤泥中的胖藕就露出来了。“我们基地以后要扩大到万亩,到时对电力的需求和依赖会更强。供电公司给我们建供电台区,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基地工作人员李东生说。

电力同样给附近的鱼塘带来便利。“增氧机、撒料机……都是电带的,我这个鱼塘是电气化鱼塘。”在荷塘附近经营着13亩鱼塘的张素珍风趣地说。

蔡华超是杜岗村的致富能手,作为村子里的首批养鸡户,不光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周围村民开启了养鸡场。蔡华超说:“孵小鸡,给鸡上料,通风,抽粪……处处离不开电。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养鸡场才玩得转。”(张冬 张莉 刘海涛)

延伸阅读: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最新动态!

农网改造升级 这五个矛盾待解

原标题:农网改造得民心 中原大地织锦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网改造升级查看更多>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查看更多>河南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