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政策正文

南京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2020-07-30 14:31来源:南京市人民政府关键词:5G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1.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大企业内网改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上云、标杆工厂等支持力度,推动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

——实施企业内网升级工程。实施工业互联网“入车间、连设备”专项工程,实现生产设备的广泛互联和数据互通。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智能工厂和智能车间示范推广基于未来网络技术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重点打造30个“5G+工业互联网”内网建设改造标杆、样板工程,形成一批典型工业应用场景。

——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未来网络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共同打造在全国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围绕新型电子信息、高端智能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30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和支持制造企业建设面广量大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动企业上云用平台。持续实施企业上云行动计划,进一步促进云计算在工业企业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应用。推动大中型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实现业务系统和工业生产设备上平台。推动广大小微企业使用成熟的云存储、云桌面、云设计、云管理、云系统等应用服务,降低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成本。

——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升级。鼓励和支持制造业骨干企业向产业高端化迈进,建设一批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30个面向重点行业全产业链、制造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江宁、溧水、浦口、六合、高淳区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

2.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数字金融、数字文创、数字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文创。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线,找准产业发展新路径,探索传统产业新模式,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拓展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新阵地。依托我市重点文化企业开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应用,面向海内外市场打造“全天候、无时差”的文化输出载体平台。加快文化精品内容生产创作。发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及“文学之都”优势,充分利用文博、非遗等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优秀城市IP集群,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内容创作。做大做强数字动漫游戏产业。举办动漫创投大会等活动,推动网络文学、动漫游戏、影视音乐等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生产原创精品,“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推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向纵深发展,鼓励支持出版单位运用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发展数字教育、知识服务、按需出版等新兴出版服务模式。支持网络影视产业发展。支持优秀健康原创影视剧、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等在宁制作发行。到2022年,力争初步建成全国重要文化创意中心城市,实现“文化+科技+产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数字金融。打造“扬子江数字金融平台”,制定统一的数字身份、数字资产、交易规则、节点通讯等标准,构建立足南京、面向全国的新型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数字经济的综合产融服务平台,建设以密码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区块链技术、电子合同、智能合约等为基础的行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场外资产交易规范、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等相关技术标准制订。探索建设南京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支持数字资产确权、价值评估、上链与交易,可优先开展知识产权和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数字资产交易。建设新型智慧银行网点,推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智慧云服务平台、智慧型服务机器人及其它智能终端的应用。建设推广保险服务互联网平台,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全流程保险线上化服务。

——数字贸易。引导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B2B、B2C、O2O等应用水平和能力,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创新产品供给和客服交互模式。加快建设中国(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借力互联网开拓新商机,建设面向全球产业链协作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支持我市跨境电商企业设立海外机构,拓展海外市场。支持企业积极参与联合国贸发会的BODR(基于区块链的全球电商在线争议解决)平台项目。支持电商服务机构为广大企业提供网络营销人才培训、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网络营销实战辅导等支撑服务。

——数字医疗。建设“互联网医院”,优化医院诊疗模式,开展在线视频问诊、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提供药品配送、“互联网+护理”服务。实现网上预约、在线支付、实时提醒、智能分诊、在线评价等服务模式。提升远程医学会诊、临检、影像、心电等中心的业务协同能力。开展慢性病在线管理,促进慢性病在线健康管理与服务规范化。有效整合区域卫生健康信息平台资源,推进医疗卫生大数据在各相关领域的服务与再利用。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构建相关领域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知识库模型,开展医疗机器人、智能阅片、3D打印、中医智能辨识等新技术的研发,开展医学、药学、护理学等领域的专项研究。

——数字旅游。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重点建设南京市智慧文旅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建设智慧文旅平台,深度挖掘海量旅游数据,提供游客个性化智能服务,通过定期发布行业报告等方式,打造行业发展风向标。支持重点新景区智慧化建设,推动云上游览、移动支付、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智慧停车、门票预约等建设。优化旅游交通服务,提供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务。到2022年,实现市级文博场馆和4A级以上高等级景区的网络支付、数字化服务全覆盖。

——数字教育。优化南京市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南京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教育环境,实现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学与教。支持云课堂、在线学习平台等产品的研发应用,形成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互补。到2022年,我市数字教育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数字体育。实施“互联网+体育”工程,优化“宁体汇”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优化在线健身场馆预订、身边健身设施查询、科学健身指导等网上服务,年惠及市民100万人次以上。支持高质量原创电竞游戏产品研发,大力引进高水平、国际性电竞大赛,积极开发我市自主IP赛事,支持顶级电竞场馆建设,发展直播等泛电竞衍生产业。

——数字直播。发展电商直播、泛娱乐直播等直播经济,推动5G、虚拟现实等技术助力数字直播的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直播平台,挖掘一批带货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主播人才,加强播出内容审核和诚信评价,推动直播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云上创新周、云上软博会等新形势下“展会+直播”模式的发展。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金融监管局、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市工信局,江北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区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

3.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积极推进互联网和现代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农业。

——发展农业物联网。完善市智慧农业中心功能,推进农业数据资源共享,促进数字资源协同管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系统、农业产业信息GIS系统、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等系统功能,提升管理高效化水平。加强全国农业物联网区试工程项目运行维护、示范引领。建设一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点,力争到2022年全市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比达22%。

——发展为农信息服务。积极推广“农技耘”应用,鼓励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家加强线上技术指导服务。发挥网站和新媒体作用,发布政策信息、实用技术、市场动态、价格行情等信息,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依托重点企业建设农村电商服务平台。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各有关区政府)

(三)提升数字治理现代化水平

1.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品牌。加快一体化政务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资源有效汇聚、充分共享,促进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

——升级政务服务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各区、各部门的政务服务门户、移动应用,加快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与各部门业务办理系统的对接,建成覆盖全市各部门、区(园区)、街道、社区(村)的四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打造24小时无休政务。

——做强“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持续深化“3550”改革,聚焦企业设立、不动产交易登记、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等重点领域,不断拓展关联事项,优化办理流程。

——实施政务服务“宁满意”工程。建设政务服务事项一张网,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围绕企业和个人两个生命周期,打造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场景,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实现监管数据汇聚和数据共享,推进联合监管、信用监管、投诉举报、风险预警及监管方式创新。

——深化公共资源“不见面交易”。推进全程电子化交易,优化不见面开标系统,扩大不见面开标覆盖面,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系统。

——做优“我的南京”APP。基于全市可信身份认证、用户超级账户和公共支付平台,进一步拓展“我的南京”平台服务应用功能,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开发具备移动协同办公、管理调度等功能的“我的南京”公务员频道和网格数据推送、信息采集回传等功能的“我的南京”社区网格治理频道等。

(责任单位:市政务办、市大数据局)

2.加快城市治理智慧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广泛深度融合,“点、线、面”三位一体:“点”推动居民网络身份认证;“线”打造若干城市治理重点领域智慧工程;“面”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

——推动居民网络身份认证。丰富“金陵网证”应用场景,推动全市政务服务“互联网+身份认证”推广应用,为更多的公共服务、民生领域提供统一、权威的可信网络身份认证服务,实现办事对象身份“一次认证、多次复用、全网通办”,推动“放管服”改革提档升级。

——打造若干智慧城市治理工程。努力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可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智慧社区。实施“美丽家园”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提升既有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水平,打造智慧物业生态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智慧警务。密织“雪亮工程”监控,推进智慧社区、技防智能化建设,推进政法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及执法监督、法律服务等全方位联动应用。智慧交通。建设南京市交通运输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及智能交通大数据中心,形成统一规范的省市区三级交通运输行业数据汇聚的市级核心枢纽。智慧环保。持续推进长江“生态眼”建设,打造长江生态保护的“智慧大脑”和南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的展示平台。智慧规划资源管理。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智慧南京时空大数据平台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立规划资源一体化审批服务系统,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智能审查审批等工作中的应用。智慧应急管理。以应急管理“181”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统领,加强和完善应急通信网络和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应急工作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推广应用。智慧城管。构建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南京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智慧房产。以智慧房产数据中心为基础,着重打造市场监测、“租赁监管”“智慧物业”“智慧房安”“人才安居”“智慧房产”等重点示范子项目应用,协同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智慧建设。构建全市统一的建设工程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建设工程全流程、全区域、全要素监管。智慧电力。实现从电厂到用户终端的智能化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智慧水务。完成水务基础资源规划整合,建设水务信息服务平台和水资源管理系统,提升水务泛在感知能力。

——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持续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地消除社会稳定的“盲点”和“死角”,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推进“网格+”数据整合与融合应用,促使力量下沉、责任明确、运转高效,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居民诉求全响应、社会治理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公安局、市委政法委、市发改委、市应急局、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城管局、市建委、市房产局、市水务局、市供电公司)

(四)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建设,推进住宅区、商务办公楼、交通枢纽、通信杆线、市政路灯杆、公安监控杆、城管监控杆等社会公共资源向5G网络设施开放,实现城区室外全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加快推进智慧灯杆建设及在无人驾驶和智慧市政等领域的应用。2020年,新建5G基站7000个,到2022年,实现5G与各类垂直行业的融合。建设工业互联网标杆外网,依托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和紫金山实验室国家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专项,加快工业互联网核心和汇聚节点建设,在全国率先建成城市级的标杆外网新型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应用标识解析体系,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灾备中心、软件定义工业互联网标识数据管理系统建设,推进江宁开发区新型电力装备、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综合型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到2020年,建设2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行业二级节点。推进IPv6等加快部署,依托国家下一代互联网(IPv6)工程技术中心,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试点示范,加强窄带物联网(NB—IoT)等一批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将云的计算、存储、网络、AI等服务和能力扩展到边缘层。开展传统网络升级,扩容升级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提高千兆光纤入户比率,提升公共场所和重点区域免费Wi—Fi接入能力。建设“国家(南京)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促进网络资源开放共享,在国内率先示范多云交换、工业互联网交换等新型流量交换模式,进一步降低用云成本,实现“单点就近入网,IT/CT/OT全要素互通”。(责任单位:市通管办、市工信局、市规划资源局、市城管局、市移动、市电信、市联通、市铁塔)

2.打造信息数据中心。建设基于国产计算芯片,峰值性能400Flops的超算中心,并将南京算力资源纳入国家超算网格,成为我国重大信息基础设施节点。依托未来网络试验设施服务于国家超算网格,实现超算中心间跨地区的高效互联互通,打破“算力孤岛”,实现超算在广域范围的分布式大规模协同,探索推动全国范围超算一张网能力的形成。推进重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重点推进江北新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苏宁雨花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南京新型城区网在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推动高水平国家级、大区级绿色数据中心布局南京。推动数据资源汇聚利用,依托市大数据公司,推动数据资源与产业转型、政府治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深度融合;建设全市政府数据汇聚平台,建立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与绩效评价制度;构建全域数据采集机制,探索建立大数据交易主体、交易平台、交易模式等规则制度,形成大数据交易机制和规范程序。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立市级信息资源共享开放与绩效评价制度。支持骨干大数据企业及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接口资源、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引导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主动开放数据。(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国资委、市工信局、市供电公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G查看更多>数字化转型查看更多>数字经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