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会议正文

中国中车孙永才:打造以“三电”为核心的支撑产业 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

2018-01-22 16:05来源:电力头条APP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机电控ChinaEV100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8)于1月20-2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把握全球变革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论坛延续了“闭门会+高层论坛+主题峰会”的主要框架,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第三届国际新能源及智能汽车大赛全球总决赛也在会议期间举行。电力头条App全程直播本次大会。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永才出席高层论坛并发表了题为“电动未来车行天下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中车方案和中车智慧”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发言内容:

孙永才:尊敬的各位领导,企业界的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我代表中国中车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中国中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也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各位领导、各界朋友共同分享中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发展成果和发展思考。

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期,创新、变革、协同正在叠加成为改变历史的力量,交通行业首当其冲,承担着强国的战略。我们中车昨天开了工作会议,我们对接国家战略,说“交通强国,装备支撑”。去年的9月21日,中国中车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实现了时速350公里运营,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到,“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这也标志我国高速动车组进入了自主化、标准化的新时。中车传承136年的文化技术和人才积淀,研制了以高速动车组、大功率机车、城市轨道车辆、铁路客货车为代表的全系列、谱系化产品,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中车的产品和服务出口全球六大洲1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发达国家全覆盖。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向世界展示中国成就的国家名片。

从2002年起,中国中车依托在轨道交通领域积累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承担并完成国家相关部委20余项新能源汽车重大攻关项目,15年来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中车新能源客车销量从2007年的十几台车,增长到2017年近7千台车,产品覆盖全国近百个城市,跻身行业排名前四位。商用车电驱动系统去年实现对外销售2万余台套,乘用车电驱动系统新添订单180万台套,目前中国中车形成了从材料、器件、部件、系统到整车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成为中国新能源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中国中车不仅仅在高速动车组上有全产业链,我们也打造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以网络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轻量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全球交通变革未来的交通体系将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交通工具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转变;二是动力系统向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变;三是能源供给向绿色化循环化、安全化转变。

面对变革趋势,恭逢伟大时代,适逢黄金机遇,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中车将肩负起担当国家战略、振兴民族工业、塑造国家名片的光荣使命,坚持五个着力、五个治理,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车两大领域优势,积极推动交通体系发展和变革,努力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中车的技术、中车的产品、中车的方案和中车的智慧。

第一,着力强化资源整合,致力于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业态。

从半导体产业切入,中国中车走出了一条收购、整合、创新的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之路,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从汽车级IGBT到下一代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以及集芯片设计、制造、模块封装能力为一体的企业。我们的IGBT包括功率模块、控制单元、牵引和控制系统,从器件到部件、到系统都装在了中国的复兴号动车组上。同时,通过收购德国采埃孚旗下的博戈公司,实现了在汽车新材料的国际布局。

未来两年,我们将通过资源整合打造两大业务,一是打造以商用车为主的支柱产业。通过并购完成相关产业布局,形成东南西北中六个主要客车及物流车基地,形成3万台客车、10万台专用车的制造能力。二是打造以“三电”为核心的支撑产业。紧密围绕自主开发的IGBT及车用复合传感器,进一步完善适用于能源商用车和乘用车的“三电”核心能力,逐步形成百万套级的电驱动系统与储能总成的制造能力。我们的传感技术这几年也有了快速发展,我们现在立足于集成化、复合性和小型化传感器的技术,包括智能化传感技术的发展,在中国的动车组上都广泛的应用。

第二,着力强化创新协同,致力引领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中车已与100余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中科院微电子所等9家企业建立中国IGBT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与清华大学建立联合创新平台,与湖南大学成立电动汽车研究中心,与同济大学共建创新研究中心,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成立电传动技术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覆盖器件、部件、系统到整车的技术创新体系。我们将充分借助承担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实施国家重大转型研发任务,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有利契机。国家科学技术改革先行先试,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也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国家级的技术创新中心,我们在青岛现在已经开始筹建。

汇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力量,不断强化合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汇聚院士、教授、行业技术专家等强大智慧资源,充分释放政府、社会、科研院所、企业与全球的资源协同效应,积极探索适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重大科技成果共创、共建、共享,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发展。

第三,着力强化“三电”核心技术,致力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三电”技术是支撑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发展的核心,历经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成功研制出最新一代集成度最高、功能最完备的商用车“T动力”中央控制总成系统,广泛应用于各大车企,成为行业翘楚。基于自主高级程度、功率总成技术,打造了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强电池兼容能力的乘用车电驱动系统,为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应用车联网、大数据技术,结合部件、系统与整车的优势,推出了具有中车特色的云智通技术以及L3等级的智能驾驶样车,成为国内首批互联网+整车的应用企业。

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技术的先行者,面向“十三五”,在控制总成方面将基于自主研发的功率组件模块,实现多功能、多单元的交流控制和整车控制集成,电机控制模块功率密度将达到30千瓦/升,在传动总成方面,重点突破高效、高转距密度的传动产品,打造机电深度耦合的动力传动单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储能系统方面,突破储能总成关键技术,形成系列化产品,能量指标将达到170瓦时/千克,在核心器件方面,重点突破IGBT的核心技术,精细化、智能化的传感技术,产品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推出基于双面冷却IGBT模块组件,基于碳化硅技术的宽禁带半导体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中国芯技术进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关键传感器的国产化,“十三五”期间实现传感器应用突破500万只。

第四,着力强化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前沿技术,致力打造系统解决方案。

以电动化为基础,通过整合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技术,提供绿色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在商用车智能驾驶方面尽快实现智能驾驶L3等级的示范运营,“十三五”末实现批量推广,2025年实现L4等级无人驾驶目标。

智能互联网方面,基于现有的云智通平台,通过云联、云算、云智,理解用户的需求,主动提供服务,串联人、车、服务三张网,赋车辆以智慧,为终端用户提供生态场景服务,推动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的转变。在交通体系方面构建涵盖高铁、地铁、公交一体化的绿色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出行、购物、工作、娱乐一站式的智慧服务体系,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第五,着力强化整车开发,致力于打造系列化、谱系化的整车产品。抓住交通变革的机遇,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走向全球,在整车方面,利用“三电”的技术优势,基于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特点,创新突破,通过传动、制动、承载一体化技术,打造通用化的电动底盘平台,形成客车专用车系列化产品,结合轨道交通成熟的铝合金和复合材料轻量化技术,通过模块化、标准化、协同化的设计,目标降低整车重量30%、降低整车能耗20%。在客车产品开发方面,应用“三电”系统和云智通网络技术,打造6~18米系列化新能源客车产品。在专用车方面,以通用多功能电动化底盘为载体,结合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市场需求,形成覆盖2.5吨~7.5吨的专用车产品线,通过以上措施实现2025年销售30万辆整车、100万套电驱动系统、20GWh储能的总量规模,向全球新能源行业领导品牌目标奋力迈进。

我们中车始终以打造五大交通为自己的发展战略:安全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便捷交通、价值交通。中国中车愿意和在座的企业界朋友们,凝聚共识谋大事、积聚力量办大事、积聚资源成大事。中车期待与大家继续携手共进,迈入新征程,拥抱新时代,开创新未来。谢谢大家!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动汽车查看更多>电机电控查看更多>ChinaEV10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