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储能材料市场正文

标准/模式/规模掣肘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有多远?

2017-09-21 08:40来源:高工锂电网关键词: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产业动力电池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展新能源汽车升级为国家战略,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力,政策层面对于动力电池智能制造的支持与推进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当前,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智能制造仍然面临很大的发展障碍。一是基础数据层的标准化没有实现标准化,工序间无法做到互联互通;二是锂电的制造模式属于流程型和离散型的混合模式,加剧了产业数字化/智能制造的难度;三是动力电池尺寸标准不统一,单一车型销量相对较少,限制了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制造发展。

8月2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通知》(下称“新模式项目”),此次共14家锂电企业入围,包括:乐凯、富朗特、微宏动力、天津力神、孚能科技、多氟多、湖北金泉、湖南科霸、巴莫、陕西德飞、青海时代新能源、青海绿草地、杉杉、欣旺达等。

9月14日,工信部公示了《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下称“示范项目”),其中入围的包括北方奥钛、银隆、孚能科技、妙盛动力、亿纬锂能、比克动力、青海时代新能源7家企业。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动力电池产业链入围的新模式项目由去年的3家上升至今年的14家,示范项目也由去年1家上升至今年7家。

一位不愿具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的新模式项目企业将会得到2000万-1亿元的资金支持,示范项目在建成通过后,也将获得相应的政府补贴。

包括动力电池、上游材料、锂电设备在内的主流企业普遍认为,政策层面在动力电池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上的导向支持与资金支持,将和下游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成熟发展。

与此同时,14个新模式项目都将于2019年度完成落地,届时其将以标杆的形式推动整个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进程,加速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全面升级。

动力电池的智能制仍在路上

高工锂电注意到,从今年的14个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的验收标准来看,主要以生产效率、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产品不良率、单位产值能耗的提升/降低作为考核指标。但是并没有统一的参考数据作为对比基准。

造成这样的原因,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智能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且锂电池制造本身要实现智能制造就非常复杂,技术上也有很大难度,加之锂电池制造是离散型与流程型的结合体,统一的考核指标也十分困难。

作为国内较早进入锂电设备的厂商之一,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认为,智能制造有两大重要内容,一是基于模型的数字化,一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但是当前锂电池的模型还没有准确建立,工序间的数据互联互通也没有完全做到。

“当前,国内整个动力电池产业的智能制造在理论上还没有真正实施到位,甚至可以说还停留在概念阶段。”阳如坤表示。

据了解,当前大部分锂电设备仅能实现某些工段的自动化,距离全自动化以及信息化还有较大的距离,很多设备上的数据平台依然没有搭建起来;二是整个锂电池的生产过程控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范和标准,包括来料、湿度、极片张力等很多因素都处于不可控的状态。

上海筑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竹也表达了与阳如坤一致的观点,他认为,大规模制造之下,复杂生产下的精细化管理是电池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家专业的MES系统整体规划服务运营商,邹竹指出,当前动力电池企业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主要的困难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数据层的标准化,目前对于电池企业来讲,如何做到现场数据接口的标准化,如何做到数据交互协议的标准化,如何做到数据编码的标准化,都是目前智能制造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难点。

二是,智能制造的建设,是建立全新的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如何与企业的战略进行结合是智能制造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挑战。

三是,智能制造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如何在智能制造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体现数据为质量提升,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的价值,也是对于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要素。

为“双积分”时代铺路

在双积分政策作用下,新一轮合资风潮涌动,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动力电池智能制造将有助于加速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全面升级,以此参与到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分析指出,入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一方面证明了企业的制造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来自与政策资金的支持将会加速其对整个生产过程中进行智能制造升级,这将进一步提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阳如坤认为,国家大范围推动动力电池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配合双积分政策的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动力电池智能制造项目都是由申报企业主导,同时联合科研机构、配套设备企业联合申报。

深圳市宇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CTO李忠海表示,要提高动力电池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需要通过多方企业的协同作战,达成不同环节之间的交流融合,才能推进整个项目的完善升级。

当前,国内锂电制造企业硬件设备多为分段采集,设备之间存在兼容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导致各类工业软件之间集成度低、数据无法共享流通。

对此,阳如坤强调,智能制造底层的打通需要设备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紧密结合,设备是实现产线互通互联的节点,但是受知识产权保护原因内部数据不会完全开放,因此实现智能制造需要设备企业的深度参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过新一轮动力电池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的建设,2019年国内的动力电池产业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届时整个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格局也将更激烈。

原标题:标准/模式/规模掣肘 动力电池智能制造有多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产业查看更多>动力电池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