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羁绊”

2017-09-07 08:48来源:汽车头条作者:徐世阔关键词:充电桩充电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今,随着人均碳排放增高,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日益紧张等问题,不得不迫使人们将目光转向其它能源来代替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可以说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寻找和开发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北京汽车摇号政策越发紧张,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大部分家庭的首选。但是能源问题解决了,“配套资源”的问题恐怕还尚需时日。

政策的支持让新能源车发生了蜕变

早在3年前北京市刚开始配置新能源汽车指标的时候,便引起了相当多消费者的关注。不过当时的人们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摇着玩”的心态去摇号。当年4月份共产生1904个新能源指标,而最后只有286个指标变成了车牌,弃号率高达85%。但是到了今年,参与摇号的用户早已排满,如果2018年还是有5.1万指标的话,那么已有46254位用户提前进入到了2018年的排队队伍当中。 新能源车从原来的“鸡肋车”,变为了“主流车”。

都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相对于老牌燃油车,新能源这个“外来户”在政府的补贴和各种优惠政策下蓬勃发展。截至到今年6月,北京市推广新能源汽车数量为13.54万辆。不过,这么多新能源车?充电难的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充电桩成为了新能源车的短板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电”的存在早已不是问题,但是新能源车对此表示“不服”,尤其是纯电动车,“没有电,我就不动了。”充电难成为了新能源车发展最大的“羁绊”。对于这个问题,国家给出的办法就是“玩命”建充电桩。 在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认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内容如下,新建住宅车位停车位100%建设或者预留充电设施,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车场不低于10%的部署;当年的10月9日又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中称: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其实走在北京路上,确实不用担心充电问题,新的北京规划是在2017年平均每5公里就有一个充电桩。据统计,截至到今年6月,北京市推广新能源汽车为13.54万辆,其中私人及单位领域为9.53万辆。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表示,为解决充电难问题,目前北京市已经建成9.23万个充电桩。其中,私人自用领域建成约6.5 万个,配建比约为75%;社会公用领域,聚焦商场商圈、交通枢纽、写字楼、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园景点、加油站等公共停车区域,建成1873 处、约1.7万个, 北京市已经基本建成六环范围内平均半径5公里的公共充电网络。 桩是找到了,但是不是又得办好多卡?是不是不同品牌的充电桩得办不同的卡?对此问题,北京市要求充电设施经营企业收费必须支持银联卡支付方式,确保一卡通用。同时,鼓励采用市政公交一卡通、电力卡、ETC卡、移动支付等多种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

以上的问题都解决了,当然还有一个核心问题。不同企业或运营商的通电桩是否能通用呢?充电设施建设管理技术难题多。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充电桩、采用的充电控制系统不同,是否会对爱车产生影响?对此 国家对充电头和充电电压、安全性都给出了统一的标准。 在国标中提供了对充电桩过载、短路、漏电、绝缘异常、充电接口等重点部位都提出相应的安全标准。并且对充电桩接头型号,电压的多少,绝缘保护都有硬性要求。所以不管谁建的充电桩,都得按照标准走。

充电桩的隐忧

“车无远虑必有近忧”虽然我们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国家也给出了相应的标准但是充电桩还存在隐患。首先商家为了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充电桩普遍采用高电压、大电流的方式工作。虽然有标准管着但也不是100%安全。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充电桩都暴露在空气中,经受风吹雨打的考验。如果充电桩内部进入水汽,轻则干扰显示屏信息,重则漏电伤人,甚至烧毁车辆。并且普通汽车蓄电池无法接受较大的电流(在短时间内接收过多的电量会导致蓄电池过热),这无疑增加了购车和充电站成本;同时,这种充电方式对电力系统有一定要求,对于大多数车大电流充电时,可能造成电网电压波动。造成电力不必要的损耗,浪费资源。

此外,开新能源汽车的用户还面临着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如果你外出要开到300公里以上的距离,充电怎么办?虽然城市里有充电桩,但要是身在荒郊野外恐怕就该头疼了。目前,或许只有特斯拉能最大程度的解决这个问题,毕竟特斯拉充电桩的布网比较广泛续航里程也比较远。所以说 新能源汽车是否能经受考验长距离行驶确实还是个未知数。 虽然目前已有专家预测了充电桩未来会向着车载充电器的发展方向,既节约能源,又方便充电。但是现今为止没有见到车载充电器的实例。

总之,如果新能源车要走进千家万户,除了要求在城市内部构建大量的充电桩的之外,在城外是不是也应该建设新的充电保障系统,或者发展新的车载充电器或更加快捷的充电桩来方便新能源车充电。未来对新能源车普及的挑战,将会变为一场“高科技充电桩”之间的博弈。

原标题:充电桩:新能源车发展的“羁绊”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查看更多>充电基础设施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