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人物正文

光纤传感监测体系建立 实现传感数据采集

2016-01-11 13:17来源:《中国高校之窗》关键词:光纤传感监测传感器李宏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面对国家重大需求”,“创新”,是采访中大连理工大学李宏男教授的核心话题。14年辛苦打拼,持之以恒。“我不管兼任什么行政职务,都以科研教学为主,所以,除了培养人才以外,我平时想的就是怎样多一些创新工作,这已经成为习惯。”

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是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

把创新倾注于科研工作的日日夜夜,是坚守,更是融注于生命中的工作伴随。历经14年科研攻关,其中的甘苦、付出、奉献和追求尽在不言中;要说的就是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创新,是追求,也是超越,更是科研工作者面对国家需求完成使命、履行责任的内在动力。

“实际上我们搞的这些仪器,从专业来说不是我们的本行。”

“如果没有实际重大工程的需求和驱动,我们也不会搞这个东西。”

李宏男教授团队的技术发明“大型结构光纤传感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同步采集装备”,解决了我国大量兴建基础设施中的结构安全性监测问题,以结构安全监测首选的传感元件即光纤传感器为研究载体,建立起了光纤传感监测体系:从应变传递机制到新型封装技术,到阵列感测技术,到同步采集装备,到状态机架构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基于什么想法从事这项科技发明?李宏男教授说:“搞仪器的人不知道我们土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懂我们的结构。专门开发仪器的人一般是针对特定传感器制作特定的解调仪,比如加速传感器有加速解调仪,光纤传感器有光纤解调仪。这些仪器采集数据彼此不相关,也就是不同步。但是我们对重大工程安全监测时需要有能够同步的采集仪器;所以,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发。我们发明的仪器能够同时采集多种传感器数据,也就是同步采集仪,仅用一台设备就能对光纤、电压、电流、GPS和数字I/O五类监测信号的同时控制、同步采集、高速解调、即时分析,在国际上结构安全监测领域,首次真正实现了这些信号的同步采集与解调”

这项获奖成果是多项技术发明的集成:

光纤传感器应变传递机制与新型封装技术:发现了光纤传感器中间应变与基体应变不相等的事实,纠正了国际智能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学会原主席Ansari教授基本假定的错误,率先揭示了任意方向力下光纤传感器的应变传递规律,统一了目前国际上的计算公式,成果被纳入国家行业标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标准》;以上述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光纤传感器封装工艺,发明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七类光纤光栅传感器和三类光纤法珀腔传感器系列新产品。

光纤传感器准分布式阵列感测及解调技术:解决了光纤传感器准分布式阵列感测中的多种波分、频分和时分复用技术,均优于美国ptiphase公司技术;成果被集成发明为超宽带可调谐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

多类型传感器同步采集装备与状态机架构:研制出了基于PAC平台的分布式多类型传感器同步采集仪,该设备已通过东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权威机构检验,性能完全超过国际著名MOI公司的主打产品。

李宏男教授团队的此项科技发明完成了从核心技术到硬件设备到软件集成到工程应用的系列创新,技术装备已得到批量化应用,包括世界最高等级深水港——天津港,世界最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大连市体育馆,我国第一座单立柱海洋石油平台——胜利油田平台,非洲最大跨度悬索桥——莫桑比克Maputo大桥等几十项重大工程。共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2项。

原标题:【中国高校之窗】创新是科研工作的灵魂——访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李宏男教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纤传感监测查看更多>传感器查看更多>李宏男查看更多>